朱世東 陶沙
最近,某著名電視主持人在談到對戰(zhàn)時,脫口說出“一樹梨花壓海棠”的詩句。此句詩據(jù)傳出于蘇軾的《戲張先》。由于主持人不了解這句詩中“海棠”的含義,竟在大雅之堂說出并不文雅的話來,不能不令人咋舌!
這里的“海棠”到底是何義呢?翻開東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古典詩詞比興轉(zhuǎn)義大詞典》(以下簡稱《比興大詞典》)第447頁-448頁,便找到了答案:“海棠:薔薇科落葉喬木。多春季開花。白色或淡粉紅色。另有垂絲海棠,花色淡紅,常半重瓣,花梗細長,下垂,稱‘醉美人?!彼腥棻扰d義,其一為“喻美人或少婦”。宋代釋惠洪《冷齋夜話》云:
東坡作《海棠》詩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銀燭照紅妝?!蹦艘姟短嫱鈧鳌?,曰:上皇登沉香亭,詔太真妃子。妃子時卯醉未醒,命力士從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上皇笑曰:“豈妃子醉,真(直)海棠睡未足耳?!?/p>
更有歐陽修《留擷芳亭》:“柳絮已將春色去,海棠應恨我來遲?!碧K軾《戲張先》:“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彼未嚸C《浣溪沙》:“破睡海棠能媚客,舞風垂楊似招人?!彼未踔馈蛾躺酵ぁずL摹罚骸拔⒂臧甙?,暈濕海棠,漸覺燕脂紅褪?!欢滹L流,稚稱且、鳳翔去鬢。”元代張可久《(越調(diào))天凈沙·梅友元帥席上》:“海棠春思,倚闌睡醒環(huán)兒?!?/p>
以上這些詩文中的“海棠”有三層義:先是指海棠花,為本義。因花與美人有相似之處,這當是后二義之源。再是比興義,以花喻人。這種比擬由來已久,宋以前即見。三是寓含歷史掌故,也是一種“比”,或謂比附,即以海棠花姿比附楊貴妃之醉態(tài)。由此可見東坡詩“一樹梨花壓海棠”中的梨花顯然是指八十老翁張先,而海棠指十八新娘。電視主持人沒有搞清梨花及海棠的比喻義而鬧出了笑話。
朱自清曾把詩詞中的比附分為三類:事物的比附、歷史的比附、神仙的比附。但神仙的比附也屬于歷史范疇,因此從用作質(zhì)料看,不妨只分為兩類:一是展現(xiàn)于現(xiàn)實時空的景物;一是歷史上曾經(jīng)存在或想象存在的人和事,即所謂掌故。這就是說掌故也是一種比附。這些比附或寄興,再加上詞意不斷轉(zhuǎn)化等,就使古典詩文往往帶著“詩的含蓄,詩的多義,詩的暗示力”而具有“廣義比喻”的特征(聞一多《〈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在優(yōu)美的意象中隱藏著一系列的“密碼”。這好比一位風姿綽約的佳麗,被層層面紗包裹后而難睹其芳容。這種表現(xiàn)手法之所以長久而廣泛地被創(chuàng)造與傳承,就因為它有著一種奇妙的審美功能:不但直覺上給人以美感,而且在鑒賞中能產(chǎn)生延宕,使詩的多義理解和回味成為可能。但與此同時,恰恰給讀者的閱讀與欣賞帶來了困惑與費解。因此,要全面、準確地理解古典詩詞通過比興等“廣義的比喻”而創(chuàng)造的暗示性的藝術意象,并非易事。因為這些意象往往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并且由于每個人的閱歷不同,欣賞的角度有別,又常常會見仁見智,莫衷一是。因此,只有弄懂弄通古典詩詞意象中比興、借代、象征等多重奧秘,才能真正領略到詩詞所表意象的無限風光,也才能達到審美的最高境界,從而體悟出我國古典詩詞所特有的美學價值。比如“白頭”這一意象,可以喻指年老者,也可喻指白浪或濤頭、蘆花、柳絮、白菊等以及代指僧人、暗示愁思等。又如“明月”,雖然只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常用詞,但其比興轉(zhuǎn)義竟有如此之多:“喻光鮮、美白之女”“喻美人足”“喻團扇”“喻霜”“喻明珠”“喻皇帝”“寄興懷人思鄉(xiāng)之情”“喻高潔之士”等。假如不懂得其中的種種奧秘,就會如墜五里霧中。而如今這部《比興大詞典》,在廣收裒輯一般辭書所不收的、貌似普通而富有生命力的詞語的基礎上,對每一詞條因通過比興、借代、象征而含的多重意蘊能一一揭出,這就為我們破解五彩繽紛的藝術意象的“密碼”提供了一把鑰匙,為我們進入鑒賞中國古典文學藝術的寶庫打開了方便之門。其學術性、審美性內(nèi)涵不僅為一般辭書所無,而且超越了普通詩詞鑒賞類專著。因此,《比興大詞典》開辟了辭書編寫的新視域,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特質(zhì),填補了我國漢語工具書編纂的空白。
詞語的“轉(zhuǎn)義”是人類語言使用和發(fā)展的必然過程。每一詞語,都有著豐富的歷史含義,其擴展、延伸、生發(fā)、假借、轉(zhuǎn)換的情形繁復多樣、變化多端,甚至正義轉(zhuǎn)換為反義、反義轉(zhuǎn)換為正義的、本意言此而轉(zhuǎn)換為言彼者也很多。所以,陳寅恪有言“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說文解字》五)。對詞語轉(zhuǎn)義源頭的發(fā)掘及其語義流變的疏解,是這部《比興大辭典》的另一特點和創(chuàng)新。
《比興大詞典》融字典、詞典、類書于一體,開創(chuàng)了辭書編寫的新體例。該詞典既對比興等詞目及其轉(zhuǎn)義進行詮釋,又對其中生僻字、詞進行注音、釋義,并列舉大量的可資借鑒的詩詞名句,所以兼具字典、詞典、類書的三種功能。一書在手,既讓讀者感受到連續(xù)、無障礙閱讀之愉快,又免去了查找其他辭書的翻檢之勞。
《比興大詞典》編著者充分運用了網(wǎng)絡資源平臺,為新時代應用新技術編寫辭書提供了可貴經(jīng)驗。前代學者編寫辭書,須花費皓首窮經(jīng)的工夫,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尋覓搜索,爬羅剔抉,以找出相關語例。今天,電腦、多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等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和網(wǎng)絡資源,為詞典編寫提供了高效、優(yōu)質(zhì)的技術支持,給研究和查詢帶來極大的方便。編著者們充分利用了網(wǎng)絡資源,更加便捷、高效地查找出大量與其他辭書所不同的新義項以及鮮活的語證。這也是該辭書的義項之所以超過以前辭書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編撰過程中,寫作團隊每每碰到問題都會共同討論,參與的或幾人或幾十人。寫作人員雖分布在全國各地,但通過網(wǎng)絡實現(xiàn)了信息、資源共享和網(wǎng)上實時交流,落實了詞條篩選和釋義科學、精準的原則。在初稿完成及此后審稿統(tǒng)稿過程中,也充分利用了電子軟件及其他搜索引擎等多媒體技術。為保證質(zhì)量,編輯人員還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對照紙質(zhì)版原著加以??薄?/p>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庇蓢鴮W大師傅璇琮先生領銜,與著名學者艾蔭范、劉繼才聯(lián)袂主編的《比興大詞典》,是前后四代人斷續(xù)歷經(jīng)30余寒暑,耽精竭慮,攻堅克難,苦心編纂而成。它對于廣大讀者學習、研究古典文學和創(chuàng)作中華詩詞,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將產(chǎn)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功在當代,也將澤被千秋。我們相信,經(jīng)過不斷打磨和完善,這部辭書必將成為不世之作。
(作者簡介:朱世東,碩士學位,高級講師。山東省青少年研究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教育部課程組研究員、中國關工委青少年道德教育導師。先后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教育科學》《現(xiàn)代教育科學》等報刊發(fā)表教育類學術文章180余篇;?陶沙,東北大學出版社特聘編審、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