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春華
青年空間是什么?它可能只是一個房間、一家咖啡廳、一處聯(lián)合辦公的空間,但因為具備公共會話、線下實體、固定團隊、長期存在和平價參與等特征而成為青年空間。通俗點說,它是一群有趣的青年長期組織各種有趣活動的開放場所。
706青年空間是國內(nèi)最早出現(xiàn)的一家青年空間。2012年2月,12個年輕人籌資在北京五道口成立了一個青年空間,那個兩居室公寓的房號是706。
從此,每個周末,這個房間就充滿了歡聲笑語和豐富多彩的沙龍活動。“勺見”沙龍在這里舉辦過社會學講座,“大未青年”組織過公益沙龍……打工歌手孫恒、做社區(qū)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石嫣博士、《財經(jīng)》雜志的記者譚翊飛和安替、北大教授張健、清華教授郭宇寬、人大教授張鳴等不在乎場地的簡陋和遙遠,過來和青年學子交流。706還為獨立社團和機構提供面試的場所,給來北京游學、旅游的學子提供沙發(fā)住宿。
人來得越來越多,捐書越來越多,706青年空間似乎朝著很好的方向去發(fā)展。但在2012年暑假,隨著12個年輕創(chuàng)始人中陸續(xù)有人面臨去國外留學、創(chuàng)業(yè)或做交換生,租金也即將到期,706青年空間面臨著解散的危機。
剩下來的幾個創(chuàng)始人并沒有就此讓夢想凋謝。畢竟,每個周末,還有那么多小伙伴愿意到這兒來坐一坐,看幾本書,交幾個朋友,聽一場講座,或者只是脫離格子間,在陽臺上望一望星空。于是,他們在追夢網(wǎng)上發(fā)起了“尋找1001位主人,再造有書有靈魂的706獨立青年空間”的眾籌活動,大家的空間大家建,有書的出書,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他們在五道口華清嘉園租到了一個新的兩居室,一個房間用來做住宿,提供給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青年人,客廳用來做沙龍和讀書會講座。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個和圖書館模式結合起來的青年公共空間重新開起來了。
接下來,豐富的沙龍、青年分享燴、公開課、獨立電影放映、民謠演奏等活動每周末依然會在706空間綻放,主辦者每次只收一些茶水費用。從創(chuàng)辦至今,706空間已經(jīng)舉辦了將近200場活動。
有外地的學生給706空間在人人網(wǎng)的官博留言說,他是長沙的,不知道706空間的觸角有沒有延伸到這兒。是啊,空間的觸角應該是沒有限制的,706空間的組織者想到了一個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活動——青年聚。組織者說:“不論你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貴陽、重慶、西安……我們都熱烈歡迎。這是屬于你們的聚會,聚會主題、主講人、分享內(nèi)容,都由你來定。這也是屬于我們一起的聚會,如果你有什么需要我們幫忙,我們會竭力相助?!?/p>
體驗篇
一千零一夜之“一個故事”
分享者:曹雨騰
關鍵詞:香格里拉潛水到宇宙中心
這一次,706青年空間準備賦予“一千零一夜”更多的內(nèi)涵。每個人都可以來分享“一個故事”、“一首詩歌”、“一本書”,每個人分享不能超過10分鐘,分享結束后,現(xiàn)場主持人視情況引導大家參與討論,每次討論不能超過5分鐘,分享和討論會一直進行下去,直到最后一個人離開。
我在一個周末給大家分享的并不是一個多么特別多么不同尋常的故事,這只是我三觀變化的經(jīng)歷。2012年4月之前,我最大的理想是成為億萬富翁再去捐款做慈善,但這只是一個白日夢。每天擠地鐵、趴格子間寫文件,我過得并不開心。
而后機緣巧合來到了706青年空間參加一次關于社會問題的沙龍,在這里得知一個去香格里拉的社會項目“見與行”,于是我報名參加了。2012年8月,我來到香格里拉藏區(qū)第一村吉沙,這真是一個有趣的課堂,每天和藏區(qū)的文化人、手藝人、民間的公益人、學者、作家、藝術家交流,大大拓展了視野,了解了嶄新的領域。晚上,我們一起仰望星空,和藏區(qū)的動物一起奔跑玩耍,在全球最大的高原湖泊區(qū)登山露營。
這次精神洗禮后,我又得到一個前輩作家的指引,去東南亞花3個月學做潛水教練。前輩說,如果會英文和中文,那么在全球各個可以潛水的海灘都能做教練工作,每天工作愜意,免費海景房、啤酒,看比基尼美女,這個海灘工作膩了可以去下一個。這對我來說真是太有吸引力了,2013年我就去泰國學習潛水,培訓完畢拿到了初級潛水證,也真的遇到了一個做潛水教練的中國男生。
不過回來后,我沒有選擇去做潛水教練,于是依然回到北京,在喜歡的706青年空間工作,在這里遇到了無數(shù)有意思的人,在沙龍、公開課、分享會等活動中學到各個領域的知識,閱讀了很多好書,在一本休閑美學讀本里看到了赫爾德和羅素的文字,明白了如何做一個真正的好人,過一種充實有趣的個人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地了解了青年空間真正的內(nèi)涵和使命———為什么要做青年空間?它就是一個連接點,在這里有書籍有人有知識,鮮活、深刻地展現(xiàn)多元的領域,而每個人可以來這里自由地求知和交流,打開視野,進行自我探索和對世界的探索。
所有人問所有人
組織者:沈博倫
關鍵詞:一個問題就是一次改變
在青年空間的周末分享中,我?guī)砹恕?box”的這場討論會。
我為什么要做“+box”這個影像記錄項目?這要從我大學畢業(yè)的時候說起,當時我特迷茫,所從事的工作內(nèi)容、人際關系,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這時候,大學時候的室友來找我聊天,他問了一個問題:你現(xiàn)在的工作究竟可以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實際意義?除了薪水的價值,還有什么?
他的問題促使我清醒、反思,然后辭職,去做“+box”項目,希望走到很多不同的城市,用鏡頭記錄中國各地的年輕人提出的各種不同問題,并分享出來。提出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提問意味著質(zhì)疑和反思,也是付諸實際行動做出改變的先決條件。
我在北京收集到100多個問題,在上海收到80多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最明顯的感覺是,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怎么去問問題,也不知道為什么問問題。前些日子我去上海,在上海戲劇學院采訪了十幾個人,他們大部分都不知道問什么問題,對自己、對這個世界沒有好奇心,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想法。
當年輕人不知道如何去主動思考的時候會造成很多落差,比如在工作中,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想要什么,就會在生活中產(chǎn)生很多被動選擇,產(chǎn)生對生活的無力感和恐懼感。
作為“+box”紀錄片的開機活動,這次我著重討論年輕人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愛情。當你驚覺你已經(jīng)奔三不是因為細紋爬上眉梢,而是因為已經(jīng)連續(xù)幾個月收到朋友的結婚喜帖而自己仍然孑然一身,不甘心相親也遲遲遇不見心中的另一半,你是否會逃避愛情這個略顯尷尬的話題?當相戀多年的戀人,被時光漸漸拉遠,在去往中年的路上失去既定的伴侶,如何重振旗鼓重拾尋找愛情的信心?當結婚的腳步日漸臨近,北漂的裸婚時代看似轟轟烈烈實卻讓更多人望而生畏,有多少人內(nèi)心想堅持愛情,又有多少人內(nèi)心已經(jīng)放棄了愛情的純粹?
在現(xiàn)場,不僅僅是我在問,而是所有人問所有人。每個人對著鏡頭問一個關于自己的問題,和所有青年一起,去思考,去懷疑,問問這個社會,問問這個世界,最后再問問自己。我們想呈現(xiàn)給社會的,是青年人的主動選擇和被動選擇,是不同的人生理想和不同的人生際遇的碰撞,是最真實也是最豐富的青年生存現(xiàn)狀。
10個城市,1000個問題,50段故事。紀錄片完成后,我會以網(wǎng)站、線下藝術展等方式展現(xiàn)這些作品,通過不同的手段方式幫助年輕人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