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四標
(昆明市食品藥品檢驗所,云南 昆明 650000)
食品安全事件屢屢發(fā)生,社會各界對于食品污染的擔憂越來越深,很多人對國內的食品安全喪失了信任。關于食品安全問題,我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加強對食品中的鉛、汞、鎘等重金屬元素監(jiān)控。但是,實際工作效果卻并不理想,仍然有很多食物中檢測出大量重金屬物質,威脅到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也加劇了環(huán)境污染。通過分析食品重金屬污染相關內容,提升食品安全防控力度,推動重金屬檢測和方法措施創(chuàng)新。
原材料是食品重金屬污染的主要途徑之一,部分礦區(qū)、火山活動頻繁區(qū)域的重金屬含量較高,重金屬可能進入到動植物體內。工業(yè)生產中,廢水、廢氣和廢渣的不合理排放,可能導致土壤耕地和水源污染,在這樣的土壤上種植農作物,不可避免地會殘留有毒的重金屬元素。當前,我國糧油產品重金屬污染現象嚴重,未能結合農作物生長需要來施加化肥,導致含有鉛、砷、汞元素的化肥隨意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土壤重金屬物污染[1]。在農業(yè)生產選擇的塑料薄膜中同樣可能存在鉛、鎘等有害重金屬成分,不僅影響到食品安全,而且會污染土地和水源。
食品在加工、運輸和存儲環(huán)節(jié)接觸重金屬物質,同樣會加劇食品污染,此種現象較為普遍。在食品中加入適量重金屬元素,可保持食品的某種活性,如果含量在標準范圍內是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和污染的,但是很多不法商家添加這些重金屬物質時缺乏明確標準,加劇了食品污染。
很多食品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采用新穎、特別的包裝材料,這些材料可能導致食品出現重金屬污染問題。常見的食品包裝材料有塑料、鐵、鋁和陶瓷等。其中鐵和鋁是較為常見的包裝材料,但是這兩種重金屬雜質的控制難度較高,可能會因為控制不當而出現重金屬污染[2]。
如果食品中含有超標的重金屬元素,被人體吸收后可能導致臟器衰竭,細胞壞死,還會污染環(huán)境。
鎘主要是由于工業(yè)生產的“三廢”處理不當,通過污泥、地膜或是化肥的使用,或是陶瓷、塑料包裝材料導致重金屬元素進入到食品中,將會損害人體肝腎功能,抑制蛋白質和酶活性,不利于陰陽物質吸收,甚至具有致畸和致癌作用,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
鉛主要來源于飲水或飲食,其中飲食中占比超過90%,具體表現在搪瓷、塑料和陶瓷燈包裝材料的使用??v觀當前我國食品衛(wèi)生安全現狀,鉛污染較為嚴峻,尤其是在蔬菜方面。如果鉛長期被人體吸收,會破壞人體的神經系統(tǒng)和造血系統(tǒng),抑制幼兒的智力開發(fā)和身體成長[3]。
汞進入到人體后,會導致人體細胞壞死,對人體臟器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使機體功能紊亂,威脅人體健康。汞主要是通過飲水攝入,長期飲用汞含量超標的水,可能患上水俁病。
原材料是導致食品污染的源頭,為了生產令人放心的食品,應該重視原材料的監(jiān)管。這就需要加強種植、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管,控制工業(yè)“三廢”的排放處理,分類處理生活垃圾和工業(yè)垃圾,避免污染物污染土壤、水源及魚類,從源頭上控制食品污染的源頭。
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加強生產過程的監(jiān)管和控制,應該正確看待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遵循道德規(guī)范,推行標準化、規(guī)范化生產。同時,加強食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推廣力度,盡可能采用無公害農產品,結合實際需要對種植、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的化肥、飼料和藥物進行監(jiān)管,實現食品原料質量的有效控制。
為了保證食品安全,應積極引進前沿技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jiān)測網絡,推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實時獲取食品安全相關信息,一旦發(fā)現異常情況可以及時反饋,尋求合理措施來遏制食品污染,有效提升食品污染的控制成效。更為關鍵的是,需要選擇合理的食品重金屬污染檢測手段,在獲取可靠的檢測結果基礎上,方可尋求有效的防控措施。如原子熒光法是在特定頻率蒸汽輻射下,重金屬元素受到刺激產生熒光,通過這一原理來檢測食品中重金屬元素的濃度。原子熒光法可靠性高,測量范圍廣,可有效降低外界客觀因素的不良影響,是當前食品重金屬污染的有效檢測手段。
食品安全關乎人們身體安全與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這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完善食品質量安全監(jiān)測機制和管理機制,深度剖析重金屬污染的原因,從原材料生產和產品加工、運輸、存儲環(huán)節(jié)進行控制,并且在政府的監(jiān)管下,可最大程度地避免食品的重金屬污染問題,為社會輸送安全可靠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