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淇淋
青春的年紀,喜歡獨自漫步在鼓浪嶼的小巷里,抬頭,滿目是灰磚矮墻,草色垂掛,紅的綠的站滿一墻,淡藍淡紫的小花搖搖晃晃,像蝴蝶一樣在微風里掠過。
與好友漫步在鼓浪嶼的青石板小路,遇見一家叫“硯”的小店。店里賣著老祖宗傳下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店內(nèi)墨香幽幽,一塊塊舊硯安放于玻璃櫥柜里。店主是位老先生,年少時喜歡閱讀與作畫,多年后他背著背包四處旅行,來到鼓浪嶼這座慢城開起了這家小店。店里原先也賣些書,但隨著歲月的沉淀,店主慢慢專注于筆墨紙硯,一生只做一件事。
我們進到店內(nèi),昏黃的燈光亮著暖色,店內(nèi)靜默無人,店主身穿麻色布衣在案臺前展紙研墨。店主滴了三滴清水在一方舊硯上,手執(zhí)墨條慢慢研墨,他的手緩緩在硯臺上繞圈轉(zhuǎn)動。他陪著硯,硯陪著墨,時光仿佛都被那硯上的墨汁拉長了。店主提筆在墨上和宣紙間慢慢勾畫著,一炷香的時間竟只畫了一片葉子,我與好友對望了一眼,只覺得時光慢慢。
店主仿佛看到我們的心里去,他微微一笑,說了句心急會失去很多樂趣。后來我們?nèi)サ拇螖?shù)多了,方知這家叫“硯”的小店已經(jīng)是入不敷出,難以維系。我問老先生,為何不索性關(guān)了小店?他臉上綻著溫暖的笑意,說,喜歡是一種情愫,慢慢,不急。
店外不知何時下起了雨,雨滴也不急,慢慢浸潤著屋頂上的花草。時光慢了下來,須臾間,心靈便有如陽光照見,不知不覺綻放成一朵詩意的喜悅之花。
原來,慢慢是如此美好。
每次回家,都會經(jīng)過一條小巷,巷子里的紅磚墻內(nèi)有個做著雕刻活的男人,他雕刻的神像和花草都栩栩如生,總有人慕名向他拜師學藝。他也收徒弟,奇怪的是,他卻只教徒弟每日在案前焚香,日復(fù)一日,有幾個心性急躁的便放棄了學藝。
這天,我又經(jīng)過雕刻男人的紅磚房,見男人正不慌不忙地在案前焚香。
男人焚著香,嘴里還念念有詞,燃完一炷香后,就開始在院內(nèi)挑選雕刻的木材。他雕刻的動作很慢很慢,一個時辰就只雕刻了一個人物的衣袖皺褶。我看得累了,又難掩好奇心,便問他,雕刻之前焚香作揖,是何道理?
男人很友善地回答說:“我在雕刻之前焚香求菩薩護持,開啟智慧,除了希望雕刻出好作品,更希望別人看到我的作品時心生歡喜,得到內(nèi)心的清凈?!?/p>
我的心里有些震憾,又不禁疑惑,雕刻一個衣袖的皺褶就需要一個時辰,耗時費力不覺得辛苦嗎?男人笑了笑說,能夠做一件喜歡的事來取悅自己,慢慢,一點一點擁抱歡喜,甚好。
或許,男人就是在慢慢的雕刻中,心懷虔誠和敬重,不知不覺將自己修煉成內(nèi)心澄靜、詩意而美好的人。
愿我們堅持本心,以豁達從容的步伐、目光、心態(tài),歡喜遇見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以及每一處平凡真實的風景,承受生命的煩惱與喜樂,放慢生命的腳步,于黑暗處靠近陽光,在熱鬧中獲得心靈的清凈與柔軟。
慢慢,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