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波
(甘肅省甘南州區(qū)堿灘畜牧站, 甘肅 甘南州 734000)
牛病毒性腹瀉是由于黃病毒科瘟病毒引發(fā)的熱性傳染病。牛的年齡不同,感染率也不同,新生的牛犢易被感染,發(fā)作也非常急。對牛病毒性腹瀉沒有特效的方法,及時采取免疫也很難發(fā)揮作用。加強牛的護理工作,及時采取處理措施,提高牛的抵抗力,恢復健康狀況。牛病毒性腹瀉的有效控制需要定期檢疫,重視牛場的隔離、凈化,并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
1.1 接觸傳播 牛病毒性腹瀉的病毒傳播包括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加兄卸拘愿篂a病、分泌物、血液、糞便等。都是重要的傳染源,為間接接觸感染。
1.2 病理變化
1.2.1 牛的消化道和淋巴組織病變 牛感染了病毒性腹瀉病,消化道和淋巴組織產生病變,明顯的癥狀是口黏膜、舌、齒齦以及硬腭等等都潰瘍,咽喉處有爛斑。最典型的是,食管粘膜潰爛,就像它被蠕蟲攻擊一樣。
1.2.2 流產的牛胎兒口腔病變 流產的牛胎兒口腔病變,是牛的真胃由潰瘍,食道和氣管也都有潰瘍,有血斑出現。
1.2.3 犢牛運動不平衡 犢牛感染病毒性腹瀉,會出現運動不平衡的問題,主要是由小腦發(fā)育引起的,兩側腦室積水。
2.1 急性型
急性牛病毒性腹瀉的癥狀是病毒進入牛的身體,細菌在鼻竇、口腔和腸粘膜傳播。如果暴露在血液中,很容易引起病毒血癥。
2.2 慢性型
牛慢性病毒性腹瀉的癥狀是不典型增生,不喜歡吃,腹瀉作為間歇性發(fā)作。在本病的診斷和治療中,要結合疫病流行狀況展開,對病癥正確判斷,具有針對性地治療。
3.1 臨床觀察和診斷
牛病毒性腹瀉的癥狀早期癥狀不明顯。牛群中即使有少量的牛也可能沒有癥狀,所以很難及時發(fā)現疾病。母牛通常感染了一種疾病后,體溫會迅速上升,常達到40~42℃,排水樣糞便,有粘液和強烈的氣味。牛的腹瀉持續(xù)15d左右。如果是慢性牛病毒性腹瀉,牛會出現間歇性腹瀉,生長發(fā)育明顯,精神狀態(tài)較差。
3.2 解剖變化
牛死后,將解剖,看看是否有牛病毒性腹瀉的癥狀,如消化道出血癥狀,淋巴粘液充血,食道出血,或胃腸道淋巴水腫癥狀等。根據解剖試驗結果,可以確定是否為牛病毒性腹瀉癥,對病牛要進行分離,通過試驗確認病毒。
4.1 強化飼養(yǎng)管理
強化管理飼養(yǎng)工作,提高牛的疾病抵抗力。加強疫區(qū)管理,減少牛病毒性腹瀉病的損失。在疫區(qū)的所有牛都應該用抗生素來預防細菌感染。牛病毒性腹瀉區(qū)的環(huán)境應定期消毒。所有外來人員不得進入疫區(qū),以避免對斷奶牛及其牛的應激反應。在牛病毒性腹瀉的治療中,可以使用從血液中分離病毒的方法。如果牛的抗病性不高,或出現持續(xù)的病毒感染,就有必要消滅牛。
4.2 嚴格檢查牲畜收購情況
對所購進的牛要進行健康檢驗,將傳播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的途徑切斷。外地調運的種牛要嚴格檢疫,防止購進患有牛病毒性腹瀉疾病的牛,避免牛病毒性腹瀉病毒大面積傳播。
4.3 牛滅活疫苗的免疫措施
滅活疫苗被用來防止病毒的快速傳播。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的傳播速度很快,而且潛伏期比較長,潛伏期依然傳播疾病,不同年齡段的牛群都會感染,這就需要做好檢疫工作。
4.4 攝食環(huán)境的影響
牛腹瀉的因素和周圍環(huán)境的衛(wèi)生狀況是重要的。牛腹瀉是牛的一種常見疾病,對牛的生長發(fā)育有很大影響。在牛腹瀉時,應找出其致病的真正原因,然后采取正確的針對性防治措施。牛腹瀉是由消化系統(tǒng)異常和腹瀉等多種原因引起的。其中,年齡約10d的?;疾∽钪?。如果牛飼養(yǎng)的環(huán)境條件是冷、濕、光不足、通風不良、消毒,則非常適合微生物的繁殖,嚴重影響牛的健康。
牛病毒性腹瀉是傳染性比較強的疾病,尤其是犢牛容易受到感染。這種病毒的是以帶有病毒的動物為載體的,諸如動物的糞便、分泌物,都可以對病毒進行傳播,且傳播速度快。牛病毒性腹瀉疾病的潛伏期1~2周,初期沒有明顯癥狀,但發(fā)現疾病的時候就已經嚴重了,而且出現大面積傳染,所以,牛病毒性腹瀉的癥狀診斷工作非常重要,還要采取相應的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