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芳+郭芳
[摘要] 目的 研究采用利拉魯肽與胰島素聯合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22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胰島素治療,實驗組則應用利拉魯肽治療,比較治療效果及安全性。 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每日胰島素應用劑量、體質量、BMI水平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魯肽聯合胰島素治療明顯提高了血糖的控制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 利拉魯肽胰島素;肥胖;2型糖尿病;有效性;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8(b)-0067-02
2型糖尿病也稱之為成人發(fā)病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病年齡多在35~40歲之后,約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可出現胰島β功能下降、胰島素抵抗、體質量增加等情況,常規(guī)應用降糖藥物往往達不到滿意的血糖控制效果。有研究提出在應用胰島素的同時增加應用利拉魯肽對于胰島素β細胞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利于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提高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此外還具有一定的降低體質量指數作用(BMI)[2]。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間該次研究進一步探討了采用利拉魯肽聯合胰島素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22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61例,實驗組患者中有男35例,女26例,年齡35~65歲,平均(50.45±2.64)歲;對照組患者中有男34例,女27例,年齡36~64歲,平均(50.86±2.71)歲,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組間數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過至少3個月的胰島素治療或胰島素聯合口服降糖藥治療,但血糖控制效果不滿意;②BMI≥28 kg/m2。排除標準:①需排除合并高滲綜合征、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嚴重并發(fā)癥的患者;②排除3個月內有減肥藥等代謝藥物應用史的患者;③排除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④排除合并其他嚴重內分泌疾病的患者。⑤排除合并急慢性胰腺炎的患者;⑥排除有甲狀腺髓樣癌個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繼續(xù)按照常規(guī)方法實施胰島素治療,并根據血糖監(jiān)測水平酌情調整胰島素應用劑量,未聯合應用其他藥物。實驗組則調整患者胰島素應用劑量,改為原治療劑量的1/3,在此基礎上增加應用利拉魯肽治療,以0.6 mg利拉魯肽作為初始劑量,1次/d皮下注射治療,其后根據血糖變化情況調整劑量,如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指標水平在7.8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2 hPG)指標水平在11.1 mmol/L以上,則需增加利拉魯肽應用劑量至1.2 mg,共治療3個月,劑量調整的周期為14 d。
1.4 觀察指標
FBG、2 hPG、HbAlc、胰島素每日應用劑量、體質量、BMI水平、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3]。
1.5 統(tǒng)計方法
該組研究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治療有效性及安全性數據的分析和處理,用藥不良反應等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血糖、血脂等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FBG、2 hPG、HbAlc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BG、2 hPG、HbAlc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BG、2 hPG、HbAlc指標均下降且幅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每日胰島素應用劑量、體質量、BMI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每日胰島素應用劑量、體質量、BMI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每日胰島素應用劑量、體質量、BMI水平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標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血脂指標(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28%)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4.75%),組間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兩組患者均無1例出現肝、腎功能異常等嚴重并發(fā)癥,且無中途退出患者。
3 討論
2型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口服藥物治療及胰島素注射等,但臨床實際診療中發(fā)現,長期服用降糖藥物及應用胰島素治療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胰島素抵抗,造成患者體質量增加、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等問題[4-5]。為改善這一情況,部分學者提出治療中減少胰島素應用劑量,并聯合利拉魯肽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研究發(fā)現利拉魯肽具有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對于胰島α細胞具有抑制作用,減少了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穩(wěn)定血糖、降低食欲、減輕體重方面起到了顯著效果,藥理學研究顯示利拉魯肽是一種GLP-1類似物,GLP-1能夠促進胰腺β細胞葡萄糖濃度依賴性地分泌胰島素,從而達到降低血糖效果。該次研究中采用利拉魯肽聯合胰島素治療的實驗組患者,治療前后FBG、2hPG、HbAlc水平與對照組效果差異不大,但每日胰島素應用劑量、體質量、BMI水平、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利拉魯肽穩(wěn)定血糖效果良好,且減少了胰島素應用劑量,減輕了患者體重,用藥安全性較高。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魯肽聯合胰島素治療明顯提高了血糖的控制效果,降低了BMI水平,減少了胰島素應用劑量,且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明顯減少,用藥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志宇.利拉魯肽與西格列汀對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欠佳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7,44(8):28-32.
[2] 曲建昌,李麗,趙蕾,等.地特胰島素聯合利拉魯肽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2017,12(4):542-545.
[3] 趙晉明.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7,46(5):570-572.
[4] 柳美容,徐谷根.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結合利拉魯肽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癥的臨床療效[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7,23(14):2205-2208.
[5] 周穎.T2DM并CP對脂糖代謝的影響及利拉魯肽聯合門冬30的療效[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7,27(2):111-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