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婉玲+趙秀娣
[摘要] 目的 分析合并患有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血管功能的損害情況,了解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對患者血管造成損害的重要機制。 方法 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高血壓患者3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是否同時患有糖尿病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均對兩組患者的基本生化指標進行檢查,進行動脈硬化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比較兩組患者的動脈硬化程度和生理指標值,以動脈內(nèi)膜-中膜厚度、斑塊積分、中心動脈壓、股動脈壓、波傳導速度及中心增強壓,空腹血糖、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數(shù)值為觀察依據(jù)。結(jié)果 從動脈硬化程度分析,觀察組患者斑塊積分、以動脈內(nèi)膜-中膜厚度、中心動脈壓、股動脈壓、波傳導速度及中心增強壓數(shù)值均明顯大于對照組;從生理指標值檢測情況看,除卻高密度脂蛋白外,觀察組患者的總膽固醇、低密度低蛋白及空腹血糖均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合并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其血管損傷程度更大,動脈硬化程度越明顯,各項生理指標值偏離正常值的幅度越大。
[關鍵詞] 高血壓;2型糖尿?。谎軗p害;機制研究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8(a)-0033-02
高血壓和糖尿病均是我國發(fā)病率極高的慢性疾病,根據(jù)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近年來由于受到其他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疾病的患者人數(shù)越來越多,而且相較于其他年齡階段的患者來說,中老年人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更高[1]。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壓疾病不僅能夠引起患者的體內(nèi)物質(zhì)的代謝異常,而且能夠誘發(fā)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對血管造成大面積的損傷,嚴重時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由此可見了解高血壓與糖尿病損傷血管的機制,了解患者血管損傷發(fā)生的特點及規(guī)律十分重要。該文以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主要就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功能進行評估分析,總結(jié)其血管功能損害的機制和差異,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特地選取該院于2013年1月—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急高血壓患者300例作為對象,其中男性患者156例,女性患者144例,平均年齡在(65.45±12.46)歲;按照患者是否合并患有糖尿病將上述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為單純高血壓患者,例數(shù)為123例,觀察組為高血壓合并型糖尿病患者,例數(shù)為177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和其余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實驗分析。
1.2 患者選擇標準
①觀察分析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癥狀和檢查結(jié)果確診患者的病情;②兩組患者均未有其他嚴重的器官病變或是心腦血管疾病等;③兩組患者均在了解該研究相關內(nèi)容后,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參與。
1.3 檢測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應在醫(y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禁食禁水,做好診斷檢測的準備工作;兩組患者均給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采取仰臥位,充分暴露頸部區(qū)域,選擇好合適的探頭頻率,將探頭治愈患者的頸總動脈前臂中膜及外膜等部位[2];兩組患者同樣接受動脈硬化檢測,利用動脈硬化檢測儀,患者同樣采取仰臥位,選擇合適的探頭頻率,將探頭置于橈動脈區(qū)域,完成相應的檢測和數(shù)據(jù)記錄工作。
1.4 觀察項目和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動脈硬化程度,以動脈內(nèi)膜-中膜厚度、斑塊積分、中心動脈壓、股動脈壓、波傳導速度及中心增強壓等為觀察指標[3];對比兩組患者各項生理指標值的變化情況,以患者的空腹血糖、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等數(shù)值為觀察依據(jù)。
1.5 統(tǒng)計方法
該實驗中選用SSP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資料的統(tǒng)計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并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動脈硬化程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斑塊積分和動脈內(nèi)膜-中膜厚度明顯大于對照組;中心動脈壓值、股動脈壓值波傳導速度及中心增強壓等均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理指標檢測情況的比較
除卻高密度脂蛋白外,其余指標值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值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該實驗數(shù)據(jù)證實,合并患有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血管硬化程度越嚴重,其血管功能的損害程度越大,而且高血壓和糖尿病能夠嚴重影響患者體內(nèi)脂質(zhì)、糖類等重要物質(zhì)的代謝情況,導致正常的能量代謝功能出現(xiàn)異常,而且同患兩種疾病的患者其異常程度明顯重于單純性高血壓患者,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臨床上關于糖尿病和高血壓疾病研究逐漸增多,其對患者身體及各方面造成的損害逐漸為人所知,不少的臨床試驗數(shù)據(jù)證實,血管功能損害是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狀[4],而且高血壓和糖尿病對患者的血管造成損害的機制多種多樣,一來能夠明顯影響患者脂質(zhì)等重要物質(zhì)的代謝,能夠使得患者體內(nèi)的總膽固醇含量、低密度脂蛋白等含量上升,而這些物質(zhì)含量增多能夠明顯增強血液的粘稠度,促進血栓的形成,血栓附著在血管壁上能夠造成血管管腔狹窄,形成沉積斑塊,久而久之能夠使得患者的血管彈性逐漸變差,血液流動速度變慢,影響血管正常的生理功能[5];二來合并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提機體處于炎癥反應狀態(tài),患者體內(nèi)釋放的細胞因素和組織因子的含量明顯增加,能夠有效抑制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的生成,從而導致患者的機體內(nèi)環(huán)境及電解質(zhì)等失去平衡,血管內(nèi)皮功能也逐漸出現(xiàn)紊亂,隨著時間的增長和病情的不斷惡化,患者的血管受到損害將越來越大,最終造成不可逆血管功能損害[6],增加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由此可見,針對確診患有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應定期接受彩色多普勒檢查和動脈硬化檢查,了解患者血管功能損害程度,及時給予合適的干預治療措施,做到早診斷、早治療,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質(zhì)量。endprint
該文中利用動脈硬化檢測儀評估患者血管的硬化程度,從而判斷患者的血管功能損害情況,以中心動脈壓、股動脈壓及波傳導速度等為觀察依據(jù),實際臨床上大量的實驗研究數(shù)據(jù)證實,上述指標是檢測患者血管功能性損害程度的有效指標,其中波傳導速度的大小與患者主動脈硬化程度存在明顯的正性相關關系[7],而動脈內(nèi)膜-中膜厚度則能夠有效幫助醫(yī)生判斷化妝的早期動脈壁是否發(fā)生改變,而各出血壓值的大小則能夠明顯反映血管彈性的大小,血壓越高則血管的彈性則越大[8];由此可見,該研究選取的觀察指標具有顯著的特異性、敏感性,可作為臨床檢測患者血管功能損害的首選指標。
[參考文獻]
[1] 王志軍,周建芝,吳壽嶺,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及隨訪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 15(2):151-154.
[2] S C Elms,H A Toque,M Rojas,et al.The role of arginase I in diabetes-induced retinal vascular dysfunction in mouse and rat models of diabetes.[J].Diabetologia: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iabetes and Metabolism = Orga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2013,56(3):654-662.
[3] 李云攀.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損害重于單純高血壓患者[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9):61-62.
[4] 董建新.單純高血壓患者和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損害的差異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14):19-20.
[5] 王非.解偶聯(lián)蛋白3在高鹽促進血管功能及心功能損害中的作用[D].北京: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
[6] Yoda,K.,Inaba,M.,Hamamoto,K.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glycemic control and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Diabetes care,2014,37(3):644-650.
[7] 鄧超藍.單純高血壓患者和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損害的差異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5(3):26-27.
[8] 袁麗霞.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損害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7,33(4):583-5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