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龍
邁入教育信息化時代,課堂教學的媒介更青睞于交互式電子白板。對電子白板而言,它能夠與計算機進行快捷的信息通訊,將電子白板連接到計算機,構造一個大屏幕、交互式的協(xié)作會議或教學環(huán)境,融合了現(xiàn)代多媒體的優(yōu)勢。而PowerPoint(簡稱PPT)作為一種舊的技術軟件,一線教師都很熟悉,它是Windows環(huán)境下創(chuàng)建演示文稿最方便的工具軟件,可以隨機插入表格、圖像、聲音、文本文件等多媒體信息,制作簡單、操作簡便、共享性強。
怎樣發(fā)揮一線教師手中現(xiàn)有的大量PPT課件資源的作用,使之與電子白板相融合,從而為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服務是亟須探討和研究的問題。筆者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角度,談談電子白板與PPT交互助力課堂教學的一些實踐與思考。
對小學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而言,其核心應該是言語形式?!伴喿x教學要果斷走出以課文內(nèi)容理解為主體的泥潭,走向以課文的言語形式為核心的新天地”[1]??梢哉f,日常課堂教學的著力點不在于讓學生明白課文講了什么內(nèi)容,而是引導學生從課文內(nèi)容中走出來,探究與尋訪課文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要以這樣的言語形式出現(xiàn)?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聚光燈”功能,在特定區(qū)域突顯關鍵的詞句,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隱含在文字背后的內(nèi)容,在破譯文本“語言密碼”的同時從文本的規(guī)范語言中學習表達,進而有效提升自己的言語運用能力。
如教學《螳螂捕蟬》(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回憶課文內(nèi)容后將故事濃縮為一個字“勸”,并將“勸”寫在電子白板上聚光燈區(qū)域內(nèi)。緊接著,筆者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細細觀察“勸”的字形特點,從“又”上發(fā)現(xiàn)勸的次數(shù)多,從“力”上知道勸者花了精力,費了心思。同樣是“勸”,為什么大臣們勸了要被國王定為死罪,而少年卻能讓國王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決定呢?由“勸”字引路,引導學生找出少年勸國王的相關段落在電子白板上進行呈現(xiàn),然后師生共同勾畫出重點詞句繼續(xù)在電子白板上聚光顯示,最終發(fā)現(xiàn)少年“會勸”“巧勸”,勸得“四兩撥千斤”。圍繞“勸”這一中心字眼,通過電子白板聚光顯示重要的詞與段落,學生不僅能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更能在少年與大臣們不同的“勸”中感悟到語言的妙處——這也是少年“妙勸”的關鍵所在。
在電子白板的幫助下,教師精選教學切入點,由一發(fā)遍及全身,通過電子白板“聚光燈”的聚光與放大功能,避免了對文本的“碎片化”閱讀,集中強化了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在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同時更多地關注文本的言語形式,實現(xiàn)了對文本語言的有效吸收與積極運用。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教師日常的一項教學工作,而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是當下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情境教育專家、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告訴我們,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起孩子熱烈的情緒,在語言活動中,他們的情感在起作用”[2]。PPT無疑是創(chuàng)設情境最佳的教學媒介,它可以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及動畫資源結合起來使用;而電子白板進行教學操作時需要將圖片、文字與音視頻等分開,將音視頻單獨做一個資源包放在白板的資源庫中進行播放,即便把PPT資源導入電子白板也會失去添加在其中的音、視頻及動畫。
在教學《船長》(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一課時,課文第29自然段集中描寫了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的場景,展示了船長哈爾威忠于職守、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教師可以通過PPT呈現(xiàn)這段文字,指導學生用一定的語氣和語速讀好這段話,然后讓學生分組交流自己對哈爾威船長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PPT將文字、音頻、圖片等結合的功能,在課堂上奏響悲壯的樂曲《英雄的黎明》,使每個學生的心都被音樂營造的氣氛所感染,再加上大屏幕上哈爾威船長高大的仿佛雕像一般的形象巍然屹立,教師適時發(fā)問——“船長,你為什么不與我們一起回家”,并讓學生以船長的身份回答——“朋友,不是我不想家”。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仿佛置身那令人感動的一幕,面對偉大的哈爾威船長,在淚眼婆娑中心生崇敬之心。
語文教育專家方智范先生說:“最好的閱讀境界是身臨其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边\用PPT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教師與學生沉潛其中,與故事人物同命運、共呼吸,不僅情意共生,同時也增強了師生互動,實現(xiàn)了對文本語言的傾吐和運用,達到了上佳的閱讀教學境界。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讓學生的生活體驗與閱讀體驗相融合,在把教學文本作為課程載體的基礎上,自覺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讓語文的觸角一直延伸到課外,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電子白板無疑是豐富課堂教學資源的一件“利器”,它“通過電子設備來提取閱讀資源,能有效彌補現(xiàn)有教學資源的不足,并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閱讀資源”[3]。
例如,在教學《九寨溝》(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一課時,課文介紹了九寨溝美麗迷人的自然風光。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添加相應的圖片以及九寨溝其他景點的相關介紹,同時再加入我國另外著名風景名勝的資料推介,組織學生圍繞這些景點與名勝開展一次虛擬的線下游覽活動。學生扮演導游或游客,通過電子白板中給出的大量資料,篩選、閱讀后結合自己的游玩經(jīng)歷,認真體驗某一處風景名勝的獨特魅力,可以是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的不同,可以是歷史故事、文化氣息的特別,也可以是風俗習慣以及自身游玩的真實感受等。這樣的拓展閱讀,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資料與圖片資料的拓展,學生在其間主動地選擇并且對接閱讀資料,通過“屏幕化閱讀”從自己的視角形成個性化的感受與體驗,這一過程對學生語言思維與能力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在實際教學中,電子白板兼有綜合圖片、音頻、視頻、文字等優(yōu)點,它比PPT可以更加方便地整合與調(diào)整閱讀題材,從而讓學生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nèi)擁有更為豐富的閱讀資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交流與感悟的空間,并且實現(xiàn)了課內(nèi)外語文學習的有效融通。
對于教學評價,《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加強形成性評價”,因為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習過程,有利于及時揭示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改進教與學活動”,當然“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4]。
PPT承載的信息量大,可以實現(xiàn)圖畫與文字的完美結合,但是它的呈現(xiàn)方式固定,雖然在全屏播放時可以用提供的筆勾勾畫畫,達到簡單點、劃、圈、標注,但是痕跡卻不能保存下來;實物投影也可以在材料上圈點,但是也不容易擦除。交互式電子白板很好地結合了這兩種媒介的優(yōu)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探照燈、幕布、畫筆等輕松地實現(xiàn)圈劃關鍵詞、標注以及錄音等,同時保留思維的過程。憑借電子白板這些強大的功能,我們不僅可以在識字教學中對學生的書寫和筆順進行及時的指導,借助錄音關注學生課文朗讀水平的提升;在作文教學中也可以通過電子白板呈現(xiàn)對典型習作的圈點和評價,讓全體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有效把握寫作要領,在縮短評改時限的同時提升評改的成效。
課堂上借助電子白板進行教學評價,始終關注教與學的過程。在這樣的評價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思維痕跡得以修改、保留和再現(xiàn),這樣的評價直接推動教與學的進程,從而實現(xiàn)了形成性評價及時揭示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改進教與學活動的目的。
在實際教學中,電子白板與PPT兩種教學媒介各有其長處和短處。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綜合運用這兩種媒介的長處,特別是要善于將豐富的PPT課件資源與電子白板相融合,讓他們共同助力小學語文教學,在優(yōu)化課堂組織形式的同時讓教學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徐國榮.以“言語形式”為核心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3(35):34-36.
[2]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李會.以電子白板為依托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5):39-40.
[4]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修訂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