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
(臨夏市第三中學)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英語教師更多地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而往往忽略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認為在各類考試中英語成績是“寫”出來的,不大側重聽說技能的考查。顯然,這就有悖于《新課程》的基本教育理念。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培養(yǎng)學生能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強化聽說訓練,培養(yǎng)聽說技能,不僅符合語言的最基本的特點——交際功能,也是適應今后實際工作的需要。本人認為強化聽說訓練、注重能力培養(yǎng),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教師授課盡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避免或少用母語。一開始可能有部分學生聽不懂,教師可借助肢體語言、實物、掛圖、簡筆畫等啟發(fā)、幫助學生去理解,隨著課堂用語的多次使用,學生詞匯量的逐步增加,學生也就慢慢習慣和聽懂教師的課堂用語了。教師的課堂用語,一開始要以簡單的問答開始,逐步過渡到使用常見的課堂用語,再到用英語解釋單詞、句子,與學生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這樣不僅能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學習英語的課堂氛圍,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學習語言離不開環(huán)境,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必須以各種活動為載體。我們在校園里開展英語日活動,用英文書寫文明禮貌用語在校園內張貼;開辟班級英語手抄報、黑板報;舉行年級英語演講比賽;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盡量用英語交流,師生見面盡量用英語打招呼;在英語日,讓學生用英語展示各自的才能,如表演英語節(jié)目,演唱英文歌曲等。在校園形成師生說英語、學英語的新風尚,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語言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fā)展,利用多媒體教學已成為各校實施教育教學的有效手段。多媒體以它大容量、高密度、強感染力等特點彌補了傳統教學上的許多不足。但每堂英語課都用多媒體授課一是教師制作課件負擔重,二是多媒體室缺乏,不能滿足每節(jié)課的要求。所以,錄音機就成了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上課充分使用錄音機教單詞、學對話、練聽力、進行問答等活動,給學生傳授標準的英語語音語調、提供地道正確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同時,也讓學生在課后堅持聽原聲磁帶進行模仿,并與自己的錄音進行比較,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在注重讀寫的同時也應注重聽說的考查。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交際,學好英語應具備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改革考試模式,語言考查不應忽略聽說技能的考查。
總之,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實現《新課程》對學生英語學習的目標,就必須在注重讀寫的同時更應強化聽說訓練、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