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山東省泰安市高新區(qū)天寶鎮(zhèn)大西莊聯(lián)辦小學)
語文學科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前提和基礎,一個人如果不具備最基本的語文功底,就無法通過語言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也無法將自己思想中的精華寫成著作留給后人學習和參考;一個人如果語文學習水平不高,就不能夠做到從龐雜繁多的知識體系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的相關信息,也就更無法做到將前人的學術研究做出分析歸納、整理匯總并最終轉化、提煉出自己的創(chuàng)新認識。閱讀之所以會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并受到廣大教學工作者的重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閱讀的過程,也是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匯總、歸納并轉化吸收的一個過程,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自身的分析問題、匯總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閱讀教學,徹底改變了學生單純依靠教師閱讀講解再進行閱讀的教學格局,力求使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轉變閱讀觀念,逐漸體會到閱讀學習的樂趣。我僅立足于自身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策略發(fā)表個人認識與看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教師課上講解時間過多,學生體會、思考的機會太少。教師的主要職責雖然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但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應該在課上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去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從應試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去進行教學,勢必會弱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其次,教師過度重視閱讀技巧忽略了學生的閱讀感受?,F(xiàn)如今的閱讀課堂上,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閱讀方法,往往會脫離文章本身而從詞語訓練、句子分析等角度來給學生闡述文章,一堂完整的閱讀課上下來聽不到有太多的讀書聲,而更多的則是被語句知識、詞句解析等教學技巧所代替,這種脫離文章本身的教學方法,勢必不會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太大幫助;最后,閱讀教學中缺乏目標性,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部分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只是憑借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講解,并沒有抓住教學實例中的核心要點。此外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中,也缺乏適當地指導和糾正,因此無法達到預期的閱讀目標。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就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策略發(fā)表個人認識與看法。
閱讀是學生獲取外界信息、了解世界文化、獲得審美感受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讀一些繪本和童話故事,從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幼兒教師以及家長對學生閱讀的重視,到了小學階段之后,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也在課上開展了多種閱讀教學活動,以此來促進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的教學視野更加開闊,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在滿足于教科書中的文章而是鼓勵學生運用多種自己感興趣的方式去了解和閱讀相關資訊,如各種課外雜志、參考資料、課外書甚至是電子書都可以進行閱讀。我在教學中,就鼓勵學生通過搜集閱讀素材,自主閱讀的方法去感受文章的寫作特點和寫作風格,將課內外的閱讀有效銜接。有的學生對于教科書上的文章內容比較感興趣,我就鼓勵他們在課下多去找一些和這篇文章相關的知識信息來拓寬自身的閱讀視野。
班內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能夠對課上教學的全過程起到引導、定向的作用,一旦在教學中出現(xiàn)問題教師也可以及時進行調節(jié)和指導,教學效果也可以得到有效保證。學生在這一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閱讀,不僅可以體會到閱讀學習的樂趣,還可以在其他同伴的激勵下喚醒自身的求知欲望,從而有效提升其自主閱讀、自主學習能力。此外,學生在開展自主閱讀的同時,教師要提醒他們注意在閱讀的過程中去體會文章作者的情感體驗,從而能夠做到較為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主旨和感情基調。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首先,要讓學生大概了解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其次,培養(yǎng)他們在閱讀中展開豐富聯(lián)想,感受文章語境以此來與作者產生共鳴。例如,學生在閱讀《游山西村》時,我先引導他們通過查資料、找典故的方式了解詩文的寫作背景,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了解了這首詩是一道紀游抒情詩,描寫的是江南農村的日常生活,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去感受詩中如詩似畫的美景。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朗讀、去體會、去感受,并將詩中自己感受到的美用語言描繪出來,以此來提升他們的語言組織和運用能力。在此基礎上,我又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在大屏幕上播放了一些精美的江南風景圖片,將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江南當地淳樸村民的日常生活景向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通過視覺刺激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最后鼓勵他們將自己對詩歌的情感通過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科學合理地歸納好教學時間,盡可能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學生只有充分利用好身體各個職能器官的作用,多讀、多想,才能最大程度地吸收文章中的精華。他們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借助雙眼去挖掘文章自里行間的閃光點、轉動大腦及時思考文章的整體框架并思考布局特點,在與同伴的溝通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將之前沒有想到的知識點補充完整。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只有這樣的自主閱讀,才能讓學生從點點滴滴中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我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同時,也非常重視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學生在閱讀《小學生汪曾祺讀本》相關內容時,我就會經常參與到他們的交流討論中來,其中有一篇叫做《從戈壁灘到火焰山》大家討論的尤其熱烈。我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這篇文章的哪些內容,大家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最喜歡作者描繪的火焰山,傳說中這里的火焰山無論是顏色還是火勢都非常的壯觀,讓他聯(lián)想起了西游記里的景象;有的說吐魯番的葡萄最出名,作者在文章中詳細介紹了葡萄晾曬的方法,讓人看了覺得特別有趣,很想去實地看一看;還有的說文章中描寫了戈壁灘的荒涼,行走在這樣的道路上一定非常艱辛,但是古代歷史上有許多名人都曾經在這條道路上揮灑過汗水、付出過艱辛,因此覺得他們非常偉大……由此可見,教師在輔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也要適時地引導他們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對于他們出現(xiàn)的問題和不足要及時糾正,以此來推動他們更好地進行閱讀學習。
總之,教師在課上可以從“摒棄閱讀素材單一的教學現(xiàn)狀,鼓勵學生積極拓展閱讀范圍”“班內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閱讀體驗,鼓勵學生將文章情感表達出來”“給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閱讀空間,重視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以此來更好地開展自主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