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英 王延平 郭小平
近年來,隨著延安地區(qū)棚室辣椒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各種病蟲害也逐年增多,尤其是辣椒病毒病和茶黃螨的危害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辣椒產(chǎn)量、品質(zhì)和效益的提高。由于兩者癥狀極為相似,給防控工作帶來較大困難。現(xiàn)將辣椒病毒病和茶黃螨為害癥狀的識別及綜合防控措施介紹如下,以供廣大農(nóng)技人員和菜農(nóng)參考。
1.1 病毒病為害癥狀 辣椒感染病毒病后,由于病毒種類不同,其癥狀表現(xiàn)也不同,辣椒病毒病癥狀主要有兩種類型。
1)花葉壞死型。病葉上呈現(xiàn)明顯濃綠或淺綠色皺縮變形的花葉癥,有的葉片上出現(xiàn)褐色壞死斑,自葉片主脈沿葉柄、莖稈出現(xiàn)壞死條斑,有的生長點壞死,落葉、落花、落果,以致整株枯死。
2)葉片畸形和叢簇型。葉片畸形叢生,起初葉脈褪綠,出現(xiàn)斑駁,形成花葉,葉片增厚,葉片扭曲變窄呈蕨葉線狀,葉邊緣向上卷曲;莖節(jié)間縮短,有時枝條叢生,后期植株矮化,果實上呈現(xiàn)深綠和淺綠相間的花斑,并有疣狀突起,果實感病后呈畸形,易脫落。
1.2 茶黃螨為害癥狀 成螨和幼螨主要集中在植株幼嫩部位刺吸汁液,從而導致植株嫩葉、嫩莖、花蕾不能正常生長,手持放大鏡就可看見嫩葉背面的螨。受害葉片增厚僵硬,正面呈綠色,背面黃褐色或灰褐色,具油質(zhì)狀光澤或呈油浸狀,葉緣向下卷曲、皺縮,生長點枯死不發(fā)新葉。受害的嫩莖枝變黃褐色,扭曲畸形,植株矮小叢生,以至干枯禿頂。受害的蕾和花,重者不能開花、坐果。果實受害,果柄、萼片及果皮變?yōu)辄S褐色,失去光澤。果實生長停滯、變硬,失去商品價值。受害嚴重時落葉、落花、落果,大幅度減產(chǎn)。
2.1 葉片癥狀區(qū)別 辣椒感染病毒后受害葉片只增厚,而茶黃螨為害的葉片增厚且顯著僵直。感染病毒病的葉色褪綠出現(xiàn)斑駁或條斑,而茶黃螨為害的葉片正面綠色,背面茶褐色或灰褐色,具油質(zhì)光澤或油浸狀。感染病毒病葉片葉形扭曲變窄,嚴重時呈蕨葉線狀,葉緣向上卷曲,茶黃螨為害后葉緣向下卷曲、皺縮。
2.2 果實癥狀區(qū)別 感染病毒病的果實上有深綠與淺綠相間的花斑,有疣狀突起。茶黃螨為害后的果實變硬不長,果皮黃褐色、無光澤。
3.1 辣椒病毒病發(fā)病條件 辣椒病毒病主要是由花葉病毒侵染引起?;ㄈ~病毒有兩種類型:花葉壞死病原主要是煙草花葉病毒(TMV)侵染所致;畸形和叢簇型病原主要是黃瓜花葉病毒(CMV)侵染所致。黃瓜花葉病毒可由蚜蟲傳播,有翅蚜是早期傳毒的介體。它以刺吸口器在病株上吸取毒液,再飛到其他健株上,將病毒傳入健株,摩擦接觸也可傳毒。煙草花葉病毒主要靠接觸傳播,植株因風擺動,互相磨擦,或通過整枝、打杈等農(nóng)事操作使植株相互接觸傳播病毒。辣椒病毒病還與氣候條件有很大關(guān)系,如高溫、干旱、強光,都可促進蚜蟲傳毒,并且容易降低植株的抗病性。此外,重茬連作、土壤貧瘠、管理粗放等都會使病毒病加重。
3.2 茶黃螨生活習性 茶黃螨一般在作物或雜草根部越冬。其繁殖速度很快,卵散產(chǎn)于嫩葉背面、幼果凹處或幼芽上,生長發(fā)育的最適溫度為16~23℃,相對濕度為80%~90%,卵孵化 2~3天,幼螨期2~3天,若螨期2~3天。世代發(fā)育歷期,在 28~32 ℃時 4~5天,在 18~20 ℃時 7~10天。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5~6天就可繁殖1代,并可孤雌繁殖。溫暖、多濕環(huán)境往往有利于茶黃螨大發(fā)生。成螨具有強烈的趨嫩性,當取食部分變老時,會立即向新的幼嫩部位轉(zhuǎn)移,所以頂部受害最為嚴重。
1)優(yōu)選抗(耐)病品種??蛇x擇辣味較濃的抗(耐)病品種,如良椒 2313、旺椒 2818、羅斯寶、綠椒2號等。
2)種子消毒。先將種子用30℃溫水浸泡3~4小時,瀝干后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或1%高錳酸鉀溶液中浸種30分鐘,洗凈后再置于50~55℃溫水中恒溫燙種10~15分鐘后瀝干播種。
3)培育壯苗。健壯的植株感染病毒病的概率較小,因此培育壯苗是預防病毒病的關(guān)鍵。在苗期可用0.1%硫酸鋅溶液噴防,在棚內(nèi)操作時不要吸煙,在分苗定植時用肥皂水或10%磷酸三鈉溶液洗手消毒。
4)消滅傳毒介體。可采用防蟲網(wǎng)阻隔外來蟲源,其次采用黃板誘殺降低蟲源基數(shù)。發(fā)現(xiàn)蚜蟲和白粉虱可用1.8%阿維菌素1 800倍液或10%吡蟲啉2 000倍液噴霧防治。
5)增施鋅肥。苗期可用0.1%硫酸鋅溶液噴防,一般每畝隨基肥增施5 kg鋅肥,對病毒病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6)藥劑防治。發(fā)病前,可用10%83增抗劑100倍液加氨基酸葉面肥噴霧預防。發(fā)病初期用20%菌克毒克200倍液或20%病毒A 500倍液混配綠芬威葉面肥1 000倍液交替噴霧,7~15天噴1次,連噴2~3次。高溫干旱時期適當增加用藥次數(shù)。
1)消滅蟲源。收獲后要及時消除田間及周圍的雜草和殘枝落葉,減少蟲源。
2)藥劑防治。要加強早期防治,可用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或25%滅螨錳乳油1 5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2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2 500~3 000倍液等交替噴霧防治,7~10天噴1次,連噴數(shù)次。藥劑必須噴到植株中、上部葉片背面,要求重點噴幼嫩的葉背和嫩莖及花蕾幼果,對于田間發(fā)病中心要適當加大噴藥量,增加噴藥次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