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第二高級中學)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新課標的持續(xù)推進,高中生物教學的教學目標已經不再僅限于掌握學科知識和技能,而更多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學生能力的提升也已經成為眾多教師追求的重要教學目標。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更加重視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但實際上實驗能力是學生多項能力綜合的表現,其基礎是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觀察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其他各項能力。高中生物教師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成為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提升學生們的觀察能力,生物教師就必須要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觀察是和思維活動聯系緊密的一種主動知覺,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但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人的大腦不會對任何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都做出知覺,只有在對一些客觀事物產生興趣的前提下,才會對其進行觀察并產生知覺。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認真觀察事物,首先需要設法讓學生對這個事物感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去加以觀察。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們的學情去設置教學內容,選擇容易被學生們接受的教學形式展開教學,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設疑、合作探究、小組競爭、趣化知識等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但是,為了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合理的引導,幫助學生明確觀察目的,并幫助學生排除各種因素的干擾,讓學生們將注意力集中在重要事物的觀察中,避免學生漫無目的地觀察,從而影響學習效果。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觀察方法是提升學生觀察能力的必要前提,也是生物學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條件。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為未來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需要觀察的事物包括很多方面。例如,物體的形態(tài)、顏色、位置,實驗中氣體的吸收和釋放,沉淀情況、揮發(fā)狀況等,如果學生們不能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那么在學習中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所以,為了保證觀察效果,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第一,觀察之前要明確觀察目的,從而確定觀察的方向和方法。第二,選擇觀察對象,有針對性的開展觀察活動。第三,觀察之前學生們要明確觀察順序和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所使用的觀察方法如驗證觀察法、比較觀察法、循序觀察法、動態(tài)觀察法等,從而確保觀察效果。第四,學生們要能夠對觀察的結果進行客觀的記錄,并通過記錄來分析觀察結果。學生只有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才能提升觀察的有效性,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并不斷對學生加以引導,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實現教學目標。
明確實驗儀器的原理和試驗藥品的特性是學生科學、有效展開觀察活動的前提,也是實驗成功的重要條件。如果學生在進行實驗時,不了解儀器的原理和藥品的特性,那么就只能盲目進行操作且無法抓住觀察的重點,只是在老師的引導和強調下來觀察實驗,這就無法真正提升學生們的觀察能力。此外,由于對儀器和藥品的不了解,學生更容易出現操作失誤或觀察對象錯誤等諸多問題,從而不利于學生觀察活動的開展。
例如,如果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了解低倍鏡和高倍鏡的原理及特點,只是直覺認為高倍鏡的倍數高觀察起來會更加清楚,這樣就容易導致學生在實驗中一味地使用高倍鏡。但實際上,高倍鏡由于其倍數大、分辨率太高的特點,不適用的實驗現象也有很多。學生在一些不適用的實驗中使用高倍鏡,就會導致自己的視野變小,不能觀察到想觀察的現象,這種盲目的選擇就是由于學生對實驗器材沒有充分了解所造成的。因此,在實驗開展之前,教師要帶領學生充分認識實驗器材的原理并掌握實驗藥品的特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有效地開展實驗活動,提升學生們的觀察能力。
生物教學過程中,同一個實驗會出現多種試驗現象,如果試驗的目標不同,學生們需要觀察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為了讓學生們在實驗課程上能夠準確觀察實驗現象,提升觀察活動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在實驗之前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或者讓學生自己設疑并由教師加以指導,這樣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展開觀察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觀察目的的實現,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之前,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設置幾個問題:(1)實驗過程中為什么要使用無水乙醇來進行色素的提取,如果采取其它的試劑來取代無水乙醇可不可以,如果可以能用什么?(2)在實驗中,碳酸鈣的作用是什么?(3)實驗中是否必須要加入二氧化硅,為什么?如果不加又會出現什么情況?(4)實驗過程中為什么不可以使用濾紙進行過濾?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置,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時候,將注意力集中到特定的試驗步驟、實驗器材和實驗現象中來,從而有利于觀察活動的高效開展,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學生開展觀察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觀察實驗現象并獲取實驗數據,通過對現象和數據的分析來獲取一定的實驗結論。但是,高中生物教師發(fā)現很多學生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只是在用眼睛進行觀察,并沒有認真記錄實驗現象、數據和結果,沒有做好觀察記錄。這樣即便學生認真觀察了整個試驗過程,在活動結束后進行分析時也難免會忘記一定的關鍵數據。因此無法有效進行實驗數據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觀察活動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觀察活動過程中要手眼并用,隨時都要客觀、準確地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以利于在實驗完成之后進行分析。
學生完成觀察活動之后,老師應當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結果開展討論,這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糾正,幫助同學們發(fā)現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此外,學生們可以發(fā)揮集體智慧的力量,通過相互補充得到更加準確的觀察結果,有利于觀察結果的分析。最后,學生們還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習其他同學的觀察方法,積累經驗并不斷改進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高中生物所需的一項重要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觀察能力才能更好地觀察事物、獲得知識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并在觀察過程中給學生以正確的指導,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觀察能力,為生物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