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 曦
I Died for Beauty
我為美而死
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
艾米莉·伊麗莎白·狄金森
I died for beauty,but was scarce
Adjusted in the tomb,
When one who died for truth,was lain
In an adjoining room.
我為美而死,但是還未
在我的墓里安息,
又有個為真理而死的人
躺在我的隔壁。
He questioned softly why I failed?
“For beauty,”I replied.
“And I for truth—the two are one;
We brethren are,”he said.
他悄悄地問我,為何而死?
“為了美。”我回答。
“而我為真理,兩者本一體;
我們是兩兄弟?!彼f。
And so,as kinsmen met a night,
We talked between the rooms,
Until the moss had reached our lips,
And covered up our names.
于是像親人在夜里相遇,
我們隔墻談天,
直到青苔爬上了唇際,
將我們的名字遮掩。
艾米莉·伊麗莎白·狄金森
◆賞析◆
艾米莉·伊麗莎白·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1830—1886),美國女詩人,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她性格內向,終身未婚。25歲后她更是閉門不出,專心看書、寫詩。艾米莉生前創(chuàng)作了1800多首詩,僅有8首得以公開發(fā)表。其他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她去世后由親朋好友整理出來的,并被世人認可。其詩歌主題多為自然、上帝、信仰、友誼、生存和死亡等。狄金森被視為20世紀現(xiàn)代派詩人的先驅,與同時代的惠特曼一起被譽為美國詩壇的“雙子星座”。
在《我為美而死》一詩中,詩人對自己的死亡輕描淡寫,當作一件日常小事一樣看待。一開始說到“我為美而死”,接著在墳墓中躺下來,還沒有完全適應,就來了一個為真理而死的鄰居。兩人開始交談之后,鄰居認為“美和真原本就是一體”。因此,他宣布兩人是“兄弟”。兩人熱烈交談,直到青苔覆蓋了他們的嘴唇。
死亡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但是為了什么而死則因人而異。在狄金森的詩歌中,美與真的關系正如同英國著名詩人濟慈所寫過的“美即是真,真即是美”,二者幾乎可以同一而論。而無論是美或真,還是因它們而死的人們,隨著時間的流逝,最終都在墳墓里被青苔遮蓋了雙唇,失去了在這人世間的蹤影。死亡最終會磨滅一切。
這是一首探討死亡和生命真諦的詩歌。詩人并沒有任何面對死亡感到恐懼的描述,反而認為死亡是自然平常的?!拔摇睘槊蓝乐?,躺到了墳墓中,遇到了幾乎能夠分享兄弟般感情的鄰居“入住”,模糊了性別和背景、界限,兩人隔墻暢談,直到最后,時間讓一切都消失。整首詩分成三節(jié),每節(jié)四句,采用了典型的ABCB押韻方式,隔行押韻。一三句不押韻,二四句押韻。全詩內容循序漸進,呈現(xiàn)了詩人面對死亡的淡定和悲壯。
在這首詩中,詩人透露出生存的秘密:為美而生,為真而在。只有追求美、追求真的人,才能在死后得以安息,并得到永生。
1.scarce adj.缺乏的;不足的
2.adjust v.調整;適應
3.lain v.躺;撒謊;原形形式為lie;過去式為lay,過去分詞為lain,現(xiàn)在分詞為lying
4.adjoining v.連接;毗鄰;動詞原形為adjoin
5.brethren n.弟兄(們);同胞;通常指同一宗教團體內有同樣信仰的成員
6.kinsmen n.親戚;kinsman的復數(shù)形式
7.moss n.苔蘚;蘚
8.cover up覆蓋;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