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慧敏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里,估計早就被郁悶死了,但是王陽明卻在生活中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在龍場的時候,跟他去的隨從都相繼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無恙。王陽明自己說,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了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態(tài),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抑郁哀愁。
現(xiàn)代科學也證明,積極的情緒有助于身體健康,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內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態(tài)。一個人如果抑郁、郁悶,那么身體狀況就會隨之下降。
在贛州的時候,陳九川病倒了,王陽明對陳九川說:“生病這件事,正確面對它確實很難,你感覺如何?”陳九川說:“這方面的功夫,確實很難?!蓖蹶柮骰卮鹫f:“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在王陽明看來,保持快樂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
快樂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王陽明正是通過他自己的智慧,在逆境中保持了快樂的心境,在毒瘴之地生存了下來,而且還修身治學,德業(yè)兼進,最終在龍場悟道,創(chuàng)立心學。
智慧(狹義的),它是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經器官(物質基礎)一種高級的綜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識、記憶、理解、聯(lián)想、情感、邏輯、辨別、計算、分析、判斷、文化、中庸、包容、決定等多種能力。智慧讓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會、宇宙、現(xiàn)狀、過去、將來等,擁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與智力不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終極功能,與“形而上謂之道”有異曲同工之處,智力是“形而下謂之器”。智慧使我們做出導致成功的決策,有智慧的人稱為“智者”。一個人的智慧是基于天生的智力基礎,在人生的經歷中不斷積累自己的各種能力,最終對很多事物達到“不惑”的狀態(tài),且可以做到知行合一,這就是智慧的提升。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智慧呢?現(xiàn)在的你,比三年前更有智慧嗎?我問過很多朋友這個問題,得到最多的答案是沒有。有些朋友甚至感嘆一句:現(xiàn)在還不如讀大學的時候呢,那時候比現(xiàn)在聰明。我相信相當一部分朋友是謙虛。畢竟隨著工作時間越來越長,經驗越來越多。年齡越來越大,閱歷也隨之增加。除非你在做機械的工作,或過著機械的生活,人的智慧怎么能不提高呢?但有趣的是,大部分人智慧的提高也僅限于此。
如下圖中的曲線A,這種提高受限于時間,以年為單位,緩慢而被動。此外,很明顯這種提高是邊際遞減的,很多人在中年時,智慧慢慢達到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我認為這是造成很多人職業(yè)天花板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有點像是耗盡了自己的潛力和積累。
那我們有沒有可能擺脫這種曲線呢?如果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方法,主動的系統(tǒng)性提高自己的智慧,那么曲線A就會轉變成曲線E。其實,提升自己的智慧,是有方法的,大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主動學習,一個是主動思考。
關于學習,讀一本書,和一個更有智慧的朋友交談,都是對智慧的一種提高。讀一本書,就是在理解作者的智慧,而與一個智者交談,就更是直接吸收智者的智慧。比如:一些名人名言,一些心靈雞湯,這些幾個字或幾十個字表達的內容看似簡單,卻是當事人經過了很多人生閱歷總結出來的真理,這就是真正的智慧。我們通過學習這些智慧思想,來提高自己的認知,修養(yǎng),進而在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指導自己,漸漸幫助自己控制好情緒,情緒能控制好了,自然就會保持快樂。
除了學習,還要善于思考,才能參透智慧的本質。如何進行思考呢?
1、回到原點
好的思考者一定善于從原點開始思考。例如:這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是否基于對現(xiàn)實的客觀觀察?它隱含了哪些前提假設?放到一個更大的背景下看,它屬于什么性質的問題?它和其它問題的關聯(lián)是什么?差異是什么?為什么它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么它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2、重構問題
《你的燈亮著嗎》一書指出:大多數(shù)人在試圖解決問題前,都沒有好好地定義問題;而正確的定義問題,就相當于完成了50%的問題解決的工作?;氐皆c思考的效果之一,也就是讓思考者重新思考問題的本質,重新(正確地)界定問題。
3、自頂向下
從最高層次的問題逐步向下分解,可以保證問題分析的系統(tǒng)性和完備性。并且,現(xiàn)實中的問題往往存在多種分解方式,常見的有按維度分解、按層次分解和按流程分解。更重要的是,富有經驗的思考者不會滿足于一種問題分解方式,而是會嘗試多種可能性,從不同的角度來分解問題。
4、抓住主線
1933年哈利·貝克設計了一張倫敦地鐵交通圖,這張圖與以往的地鐵圖都不同,圖中的車站間距與實際間距不成比例,路線也大多以水平、垂直和45度角來表示,并且用不同顏色來區(qū)分線路。這種設計雖然沒有準確地映射現(xiàn)實情況,但是由于凸顯了最主要的因素——路線、車站等的拓撲關系,而使乘客一目了然,這張圖后來成了世界各地地鐵路線圖的樣本。貝克的成功說明了抓住主線的重要性。優(yōu)秀的思考者會對問題相關的各種因素進行梳理,識別出最重要的因素,并將那些次要的因素故意“視而不見”,這種問題簡化技巧方便思考者更清晰地分析主線的前因后果,并作出正確的判斷。
5、因果推論
分析問題的一個主要工作是進行因果推論:找到當前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或者推測當前現(xiàn)象引發(fā)的后果。但是人們在因果推論中經常會犯一些錯誤:例如顛倒因果關系、將次序先后發(fā)生的事物武斷地認定為因果關系、把相關關系當作因果關系等等。優(yōu)秀的思考者除了能避免以上失誤之外,還能清醒地意識到:通常一個現(xiàn)象的發(fā)生并不一定只有一個原因,而是多個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常一個現(xiàn)象發(fā)生后并不只有產生一種結果的可能,而是有多種可能,并且還可能引發(fā)一系列連鎖反應。一旦做出了正確的因果推論,對于一個問題的基本解釋就算完成了,而問題的解決方案就可能基于這個推論而順利構筑。endprint
6、發(fā)現(xiàn)關聯(lián)
除了那些顯而易見的問題要素之間的關聯(lián)之外,還有一些關聯(lián)是隱藏的,這在現(xiàn)實世界中非常普遍,比如風水學就是發(fā)現(xiàn)和總結地理環(huán)境與建筑的隱性關聯(lián)的經驗領域。有些時候,問題解決的最大瓶頸就在于無法發(fā)現(xiàn)某些隱性關聯(lián)。作為優(yōu)秀的思考者,首先不會僅滿足于已知的關聯(lián),而是會以很大的好奇心去探尋隱性關聯(lián),其次他們會以深刻的洞察力、甚至敏銳的直覺去發(fā)現(xiàn)這些關聯(lián)。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提出試探性的假設然后加以反復測試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7、情景預演
情景預演就是思考者假象一些當某條件成立時引發(fā)的還未發(fā)生的場景,并推演出彼時會出現(xiàn)的情況,包括思考者之外的其他某個角色在該場景中的反應。比如頭腦風暴的主持人在設計活動方法時需要設想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特殊情況或問題,并制定出針對性的方法來預防這些問題的發(fā)生。這種思維技巧在問題分析時有時會出奇效,牛頓第一定律、圖靈測試、薛定諤貓等也是類似方法的產物。情景預演的意義在于,由于思考者不只是立足于分析自我、當下、現(xiàn)實的場景,而且還立足于他者、未來、未發(fā)生的場景,所以思考者的思路會更加全面、縝密和有預見性,從而得到超越一般的思考結果。
8、向后推理
向后推理的英文是:Think forward, reasonbackward,屬于一種重要的策略思維方法。原指雙方連續(xù)博弈(如下棋)的過程中,博弈者從最后設想的結局開始一步步倒推,得出最佳博弈策略。這種思路在更廣泛的思維過程也非常有效。當我們在原點思考但由于必要信息太少而遲遲沒有斬獲時,不如一下子跳到問題的終點,設想最終我們要達成的結果,然后倒推要達到這一結果所必須實施的步驟,然后繼續(xù)倒推……向后推理的好處非常明星,它既能幫助思考者啟發(fā)思路,又能保證思考的聚焦性,使思考更有實效。
9、橫向激發(fā)
思維大師愛德華·博諾是橫向思維的提出者,他認為人們苦苦求索而不得解的要因是固有思維模式的禁錮并且沒有從其他橫向領域中獲得足夠的激發(fā)。這一觀點有充分的心理學根據。人的大腦中存儲了大量的解決常見問題的經驗模板,它幫助人們非??焖俚亟鉀Q大多數(shù)可見的問題。但是其弊端是,隨著模板使用次數(shù)的增加,人們的思維模式就會一步步固化在這些模板中。當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第一次出現(xiàn)時,人們就很難構建出新的模板來解決這些問題。而從其他領域獲得激發(fā)的好處就是打破僵化的思維模式,從而得以創(chuàng)造新的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在解決難題時特別重要。
10、迭代探索
思考者最大的痛苦是面臨大量的未知和不確定,思考的過程就像在無窮盡的、異常厚重的迷霧中摸索穿行,甚而至于,缺少足夠光線的引領來邁出正確的第一步。正因為如此,迭代式的思考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思考者不必期望一蹴而就解決復雜的問題,或者按著既定的“框架”來求解問題。更可行的方式是:先想盡辦法,依憑某一條細微的線索來獲得第一縷光線,然后在它的指引下發(fā)現(xiàn)第二縷,然后第三縷……這個過程中,思考者掌握的有價值信息越來越多,問題的自由度逐漸降低,分析的思路隨之漸漸浮出水面。這讓我聯(lián)想起《植物大戰(zhàn)僵尸》中的火樹樁,當你種下一棵時,敵方的迷霧就散去一片,然后你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布置你的火力,然后再種下一棵……直至迷霧完全散去。
以上這十個方法,可以有效指導你思考能力的提升,一個人若有所成就,就必須提高自己的思考力。一手抓學習,一手重思考,只有兩手抓,才能真正提升你的智慧。智慧提升,自然會控制好情緒,情緒好了,自然就能保持快樂的心態(tài)。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