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姜各莊鎮(zhèn)北五村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與積累語言詞匯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過渡階段。因此,正確地引導學生閱讀,對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水平,十分關鍵。
在語文課改標準中曾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文章、理解文章、欣賞文章并逐步培養(yǎng)評判文章的能力?;诖?,可以看出對學生閱讀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滿足新課標閱讀教學的基本需要;閱讀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也為文字鑒賞能力打下扎實基礎,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強化閱讀教學活動時,可以適當穿插課外文學進行不同的作品賞析,從而讓學生能夠對文學作品進行科學合理的欣賞并從中鍛煉出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雖然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閱讀面較淺,但在這個時期讓他們多閱讀豐富的語文素材可以提升他們的閱讀積累量。比如,在學習《泥姑娘》這一課時,就要充分運用童話意念,從而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泥姑娘的美好心靈。在讓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可以先用講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這樣的設計遵循了“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的原則。為了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引發(fā)孩子感悟出泥姑娘的外形和心靈都一樣美的教學效果,可以讓學生自己想象自己就是那只小蜜蜂,在遇到困難時是不是迫切喜望得到別人的幫助?也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如果是泥姑娘,是不是會冒著很大的危險為別人提供幫助?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對詞義的感悟更加深刻真切,因此,在指導閱讀時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步,設置問題情境。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從而讓學生充分融入到情景氛圍中并激發(fā)學習的興趣,以此激發(fā)他們積極參與文學作品閱讀的過程。例如,學生們在學習《秋色》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將秋天豐收的景象利用多媒體給同學們進行全面展示。紅透的楓葉、燈籠般通紅的柿子、黃澄澄的玉米,空曠的原野,澄澈碧藍的天空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對秋天的景物根據(jù)自己的印象對其進行口頭描述,有了問題的提出,同學們就會在腦海中呈現(xiàn)秋天的具體場景。緊接著為學生們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你感覺秋天是什么樣的?那么這篇課文所描寫的秋天景物都有哪些特點?在文中描寫秋天的優(yōu)美景色具體是從哪幾個方面……這樣學生們在閱讀時就會帶著問題進行思考,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拓展了思維能力。
第二步,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在新課改的標準下,要求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與寫作的相互聯(lián)系。因此,要多鼓勵學生借鑒文學作品并進行對作文的寫作。
我們不能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看作是單純的課本內(nèi)容教授,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呆板而且易讓學生心中產(chǎn)生厭煩感。因此,老師要努力搭建出能讓師生間進行良好互動交流的平臺。學生在這里可以根據(jù)實際的學習內(nèi)容把閱讀內(nèi)容變成舞臺劇,自己充當角色進行朗讀和表演。這樣便于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自主研究并深入分析,同時也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提出個人觀點,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并主動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法。
若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不能把閱讀內(nèi)容僅僅局限在課本內(nèi),要適當延伸到課外同時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去分辨書籍,也可以為學生推薦符合他們成長愛好的相關書籍。比如,為二年級學生推薦《花婆婆》《鼴鼠的月亮河》等;為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推薦《親愛的蹦蹦豬》《長襪子皮皮》《愛的教育》等;為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推薦《狼王夢》《小王子》等。
現(xiàn)在,很多教育者開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重視。閱讀可以為學生打開豐富知識的大門,在這里他們學習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也學習到了做人的道理,更懂得了美好、善良。因此,閱讀能促使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有必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給予極大重視!
[1]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6,(04):52-53.
[2]高傳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課外語文,2014,(0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