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新起小學)
社會中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文學習資源。社會是一個語文大課堂,也是無窮的語文課程資源庫,社會蘊含著豐厚的語文資源。學生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就是他們學習語文豐厚的土壤,我們積極開發(fā)校外語文資源,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語文能力。
1.開發(fā)地方性語文資源
各個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學習資源。學生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培養(yǎng)人文精神是語文教育目的之一。人文性資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晶化形態(tài),精神文化是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晶化形象。應該充分利用地方人文資源,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如革命圣地延安、西柏坡、承德避暑山莊、趙州橋、山海關等都是很好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資源,合理利用這些校外學習資源都會產生好的校外教育效果。可以組織一次“文化旅游”活動,去西柏坡參觀。出發(fā)前,學生查找資料,記筆記;回來后,寫日記、寫作文。學生的文化人格可以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和提升。
2.開發(fā)自然的語文教育資源
熱愛自然,關心自然,擁抱自然是人類發(fā)展的重大主題,宇宙萬象是取之不盡的校外語文源泉。我國自然資源是相當豐富的,有名山大川,有湖泊大海,有森林草地,有雪域高原,這些都是校外語文學習資源,這里面蘊藏著“大”美。自然資源賜予學生萬紫千紅的魅力和千奇百怪的靈感,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需要,能使學生在愉悅的心情里觀察體驗和擁抱自然,這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情。從心理學上講,愉悅的情緒能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語言,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去學習語文,填補語文課堂資源的缺失。
3.開發(fā)生活中的語文資源
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因此,語文學習,最直接的途徑是要深入生活,體味生活,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向生活學習,密切加強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要讓學生努力地進行實踐,在實踐中鍛煉語文實踐能力。學校要組織各種語文實踐活動,如演講、辯論、生活調查等,這些都能夠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及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開發(fā)時事的語文資源
時事資源是以國內外或地方重大事件為背景的語文實踐性學習資源,它與時俱進,把語文和時代的緊密結合。在語文學習實踐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交流信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1世紀的人類已經全面進入了信息時代,網絡是個巨大的資源寶庫,豐富的網絡資源為開發(fā)語文資源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學生應充分利用網絡,對網絡資源進行開發(fā),充分利用好網絡學習資源。
1.利用網絡資源,再現文本情境
小學生思維方式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相對薄弱。對于內容抽象的文本,小學生在理解上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困難,只有充分利用好網絡技術來演示作品中的情境,幫助學生感悟文資源所描繪的形象。
2.利用網絡資源,填補文本空白
(1)填補作者資料。文本作者的資料也是理解文本的至關重要的因素,讓學生閱讀一些文本作者的資料,能夠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文本。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正是他當時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要讓學生正確理解文字背后的那些痛苦和無奈,可以利用網絡下載史鐵生的生平資料讓學生閱讀,學生在讀文本時定能進入情境,才能得到更加深刻地理解。
(2)填補人文典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則人文典故都是一個活生生的故事,里面蘊含著極為深刻的道理。了解每一則典故的故事和道理,才能真正了解每一則人文典故的寓涵。有效利用網絡閱讀這些典故,既能夠增強文本的趣味性,也能激發(fā)學生閱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興趣。
(3)補充語言文字訓練,開展綜合時間。學生在校外閱讀語文文本時,應有選擇地補充一些語言文字知識,就能夠強化語言文字知識的訓練。例如,閱讀《荷花》時,就可以結合一些具體的句式,利用網絡上關于荷花的圖片,有效地進行仿說仿寫的訓練,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也能鍛煉學生的說寫能力。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語文知識的拓展,進行綜合的實踐探究活動。
語文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的推進的過程,是學生與學生、學生和家長、學生和居民之間交流互動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會孕育產生許多信息,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有價值的學習資源,學生要獨具慧眼及時捕捉到這些生成性資源,有效地加以開發(fā),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1.曲徑通幽,誘導指向
每一個學生都是有生命的個體,如果能夠巧妙地進行啟發(fā)和誘導,就能把語文學習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2.節(jié)外生枝,終止凸顯
校外語文閱讀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會提出許多新問題,出現這種情形,需要學生探究思索、靈活應變,才會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學習資源。學生要有強烈的資源對校外語文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這是針對以往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只重視教科書,而忽視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而言的,這就要求我們,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學習資源,樹立牢固的資源意識,即要有對于課程的敏感性和自覺程度,要樹立正確的課程資源理念。在此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校外校內語文資源以及教師、學生、家長等在語文學習資源開發(fā)中的主體作用。
社會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美麗的獨具特色的自然資源,都能使人流連忘返,陶醉其中,引起無限遐想。都會帶來無盡的審美享受。而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自然社會校外語文資源能夠凈化人的心靈,洗滌人的內心,愉悅人的心智,陶冶人的情操,開闊人的眼界。
利用鄉(xiāng)土資源對語文學習資源進行選擇的利用是社會學習資源有效利用的關鍵,根據學校的自然和社會資源,依據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開發(fā)出本土文化中鮮活的語文學習資源,對語文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經過生動活潑和新穎有趣的方式進行學習,激起學生在校外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課堂只是個小的天地,真正的自然社會才是語文的大課堂。必須引導學生走向自然和社會的這個語文大課堂中觀察調查和獲取有效的大量的信息,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社會資源具有無限的開放性,社會資源與學生的生活是密切相連的。只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才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感受到祖國山河的美好,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進而全面提升語文能力。
總之,開發(fā)小學語文校外學習資源必須開發(fā)社會的語文資源、開發(fā)網絡的資源、語文學習資源的開發(fā)。小學語文校外學習資源的利用。結合鄉(xiāng)土資源對語文學習資源進行選擇的利用是社會學習資源有效利用的關鍵,根據學校的自然和社會資源,依據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必須引導學生走向自然和社會的這個語文大課堂中觀察調查和獲取有效的大量的信息,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只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才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進而全面提升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