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鳳
(吉林省公主嶺市嶺南小學校)
寫作文如同打地基的過程,必須要有豐富的詞匯量作為積累,才能打下良好的寫作基礎。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淺談幾點積累詞語的認識。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jié)合體,中國古代每一個漢字背后都與字形有一定的關聯(lián),根據(jù)字形去識別字義,是分別形近字比較有效的方法。如“躁”和“燥”,“躁”代表著急的意思,表示不冷靜,當人不冷靜時、急躁時,習慣在屋內(nèi)走來走去,因此“不驕不躁、焦躁”都有足字旁在其中?!霸铩币驗槿鄙偎郑没饋肀硎緵]有水分,可以組成干燥、枯燥等,看到這兩個詞的偏旁部首,就可以聯(lián)想到詞的意思,進而加深對詞語的理解,準確應用到句子之中,會產(chǎn)生較好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有豐富的詞匯需要積累,如人們每天經(jīng)常接觸的書籍,就分為很多種名稱,為學生學習上課使用的叫做“教科書”,為教師備課參考用的叫做“參考書”,為幼兒園學生識字使用的叫做“小人書”,為初中學生課外閱讀使用的叫做“課外書”,為學生查閱資料的叫做“工具書”等等。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生活中的詞語,掌握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名詞,理解每一個詞語的意思,在不同的作文中使用正確的詞語,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詞匯積累能力,拓展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人物千人千面,景物千姿百態(tài),事物千變?nèi)f化。只有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用豐富的詞語表達出來,精彩的描述出來,才能把人物、事物、景物描寫的清晰具體。因為,教師要教會學生注意觀察周邊的事物,物體的形狀是方的、還是圓的?人物的個頭是高的,還是矮的?顏色是黑的,還是白的?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才能把人和事物的情況表述清楚,把具體的形象描繪出來。
世界萬物千變?nèi)f化,每時每刻都在運動,如何把事物的動態(tài)過程表述出來?這需要教師教會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對事物的前后特征進行分析,從中掌握準確描述事物的動態(tài)詞語,用在作文之中,就會取得良好的寫作效果。例如,雨來像小鴨子一樣抖著頭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著氣,望著媽媽。雨來“抖”“抹”“吹”“望”這一系列動作,抓住了他游泳動作的特點,將它比作小鴨子可以生動地表現(xiàn)出他的可愛,把人物的性格描寫的栩栩如生。由此可知,寫好作文還要有一定的描寫動詞在其中,能夠把人物的特征躍然紙上。
作文如果要寫的有聲有色,除了描寫事物的特征,還要抓住事物發(fā)出的聲音,通過語言把聲音描述出來,讓人感覺“見字如聽聲”,有一種“如聞其聲”的體驗。因此,生活中學生不但要“眼觀六路”,而且還要“耳聽八方”,注意傾聽生活中每一個聲音的不同之處,每一種聲音表達了什么情感,然后引導學生把聲音記錄下來,用形象的語言描寫出來,寫出的作文才能夠有聲有色,讓讀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藝術的結(jié)晶,幾個字的詞語寓意非常深刻,讀起來朗朗上口,有非常深刻的背景寓意在其中,是寫作文很好的詞語素材。掌握清楚成語的類型,才能活學活用到作文之中。據(jù)統(tǒng)計,中國成語有四千多條常見漢語成語,如何積累和記憶這么龐大數(shù)量的成語。學生需要日積月累,掌握清楚常用詞匯,對成語分門別類,記錄在本上,便于運用到寫作之中,才能提升作文的品味。
疊詞在生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和用到,在作文中加入疊詞,不但讓作文具有美感,而且讓語言表達的更加生動和形象。小學語文課本中出現(xiàn)的疊詞大體可分為八大類,如ABB類:紅艷艷、水汪汪、笑咪咪等;AABB類:安安靜靜、吵吵鬧鬧、匆匆忙忙等;ABCC類:興致勃勃、大雪紛紛、流水淙淙等。
俗話說:“量變產(chǎn)生質(zhì)變”。詞語的積累也是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只有學生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量,才能做到所學所用。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強化學生對詞匯的理解,要求學生準備詞匯記錄本,把學生所看到的、有用的詞匯記錄起來,分門別類的整理出來,描寫人的詞語整理在一起,描寫事物的詞語再整理在一起,通過詞匯的整理,提高學生詞匯的積累量,促進學生養(yǎng)成積累詞匯的良好習慣。
總之,小學語文寫作的主要任務是積累語言,而積累語言主要是積累詞匯。只有教會學生養(yǎng)成積累詞匯的習慣,經(jīng)常性運用到寫作之中,才能厚積薄發(fā),寫出精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