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露敏
(浙江省樂清市雁蕩鎮(zhèn)海島寄宿小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筆頭”輕“口頭”的現(xiàn)象一直存在。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回答問題或者是在進行語言表達時不知道說什么,有時會出現(xiàn)想說卻找不到適當?shù)恼Z言,只能用一些簡單的、膚淺的、沒有個性的語言來表達的情況。那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究竟在哪里呢?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上課時有的班級學生躍躍欲試、爭相發(fā)言,有的班級卻是星星點點,“千呼萬喚難出來”。語言表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心理過程,必須以學生的興趣和意愿作為動力。如果在教學中能針對學生的心理,投其所好,就能極大地激發(fā)起學生的熱情。
生活為語言表達提供了無窮無盡的內(nèi)容,而語言表達就是生活的工具。只有學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語言表達才能入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才有希望。豐富多彩的生活為語言表達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師要用心捕捉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象,誘導學生進行言語表達訓練。比如,暑假旅游回來,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班級里轉(zhuǎn)進一名新同學,大家怎么說歡迎辭,新同學怎么介紹自己……再如,《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溝通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溝通語文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因此,我讓學生不管在上學、放學的路上還是出島上街的路上,都去認識路邊的店名、廣告牌,并設問當你遇到不認識的字時你怎么辦?這樣的作業(yè),學生愿做、愛做,在玩中鍛煉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主要是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的。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或者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能讓學生從感受、體驗客觀事物中,建立其語言之間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的表達動機。例如,筆者在聽王老師執(zhí)教《頤和園》一課時,王老師就模擬招聘廣告來創(chuàng)設情境。在這則小小的招聘廣告下,學生們興趣高漲:有的和同桌反復練習,有的和同學一搭一檔扮演導游和游客進行演練……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教師還可以通過語言描繪、實物陳列等方式創(chuàng)設表達情境。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動機,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文體、內(nèi)容豐富,有著多種形式的表達訓練類型:看圖說話、把句子說完整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創(chuàng)造雙向互動的環(huán)境,通過想象、表演等形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言表達的實踐中去。
曾經(jīng)聽過這樣一堂課,這位教師執(zhí)教的時《坐井觀天》一文。在課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她在播放動畫片時特意去掉小鳥和青蛙的對白,使之變成一個無聲的動畫。她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為動畫里的兩位主人公補充對白。頓時,學生被這無聲的動畫打開了思維的大門,有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表達與交流的欲望被最大化地激起。無聲動畫這種新穎特別的形式強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
語言表達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說。在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后,又不能放任學生亂說,還得提高學生學生的表達水平。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注重方法的指導。
俗語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倍Z言表達是一個語言輸出的過程,“輸出”的前提是學生有大量的信息和語言儲備。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表達練習之前,我們應該要對學生的知識和語言儲備做一個考量。當學生缺乏話題相關信息時,我們應該要引導他們進行相應的準備,如材料或者信息的收集、整理等。
三年級第一學期有一個單元的課文是介紹名人故事的:《灰雀》《小攝影師》等。學完這些課文后,筆者先給學生幾天時間收集自己喜愛的名人的故事,再進行“名人故事”的表達訓練。這樣學生在練習中才能有話可說,有內(nèi)容交流。
學會觀察,特別是學會有序觀察 是學生順利進行語言表達的前提。部編本一年級語文教材中都設有“聽說活動”的板塊。這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交流的有效平臺。并且每篇課文都設有插圖,有些配有插圖的課文教師應引導孩子弄清圖意,再按一定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等)仔細觀察,邊觀察邊動腦:圖上有什么?事物之間的關系怎樣?然后按照觀察的順序加以合理的想象并講出來。
傾聽是學生順利進行交際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時應不忘引導學生聽別人說話要認真、專注,聽清楚別人要表達的意思,以便對別人的話做出及時的反應。同時,我們老師要盡量讓學生形成輕松、自由的心理,給他們寬松的實踐課空間進行語言表達。對于學生在表達過程中產(chǎn)生的緊張、害羞的心理,可以教給他們一些小技巧去克服,如深呼吸、打腹稿等,讓學生在一次一次的表達訓練中形成清楚的表達能力,養(yǎng)成清楚表達的好習慣,在表達中獲得愉悅和成就感。
語言表達不僅是個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已成為衡量一個人的素質(zhì)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教師應充分激發(fā)學生語言的表達欲望,立足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豐富多樣的語言表達實踐活動,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細水長流”的訓練中得以不斷發(fā)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