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芳周 芬張志 泉王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
兒科臨床實習是醫(yī)學院校教育的延續(xù),是提高兒科專業(yè)人才臨床工作技能的必經之路。通常采用傳統(tǒng)的實習帶教模式,依據教學大綱,教師先在示教室把當天實習的病種逐一向學生講授,然后再帶領學生看病人,加深學生印象,以提高教學效果。該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參與者,容易造成“教”“學”脫離的局面。
本研究旨在對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兒科臨床實習及見習中的教學效果進行Meta分析,以期為兒科臨床實習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取樣方法采用隨機;(2)以醫(yī)學院校兒科實習、見習的醫(yī)學生為研究對象;(3)分別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并對教學效果進行目標考核;(4)研究報告一般資料描述完整;(5)考核指標結果完整,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排除標準:(1)信息不完整、不清晰或出現錯誤;(2)以兒科護理、健康教育、兒童保健為中心的研究;(3)為教學體會并非對照研究的文獻。
(二)檢索策略
通過檢索中國醫(yī)院知識總庫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和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并手工檢索補充檢索納入研究的參考文獻等。論文發(fā)表時間截止至2018年2月28日。在題名或關鍵詞中搜索“兒科”and(“微課”or“微信”or“微信平臺”)檢索文獻。
(三)質量評價
本研究依據Jadad量表評價文獻質量,評價指標包括:隨機、盲法、失訪/退出;就文獻質量評分評價而言,≦3分視為低質量,4~7分視為高質量。
(四)統(tǒng)計分析
采用RevMan5.3軟件對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加權標準差(WMD)作為效應指標,分類資料采用優(yōu)勢比(OR)作為效應指標,其95%可信區(qū)間(95%CI)為效果的分析統(tǒng)計量。先進行異質性檢驗,根據研究是否存在異質性,采用相應的效應模型。
1.檢索結果與質量評價
檢索共計187篇。人工過濾上述檢索到的文章,通過閱讀文獻標題和摘要進行初篩獲60篇,再對初篩的文獻閱讀全文進行二次篩選獲28篇,最終根據納入及排除標準決定文獻是否被納入,整個過程有兩名研究者獨立完成,遇到異議的文獻通過第三位研究者獨立分析,最終決定納入文獻6篇?;厩闆r如下(見附表),均為高質量文獻。
2.Meta結果分析
(1)臨床考核。5項研究比較了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對醫(yī)學生臨床實習及見習學習效果的影響,累計學生447人,其中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教學模式225人,傳統(tǒng)教學模式222人??己藘热莅ㄅR床實踐和理論考試。各研究間有統(tǒng)計學異質性(P<0.00001,I2=96%),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對效應尺度進行合并。結果顯示,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WMD=9.71,95%CI(6.58,12.84),P<0.00001]。進行漏斗圖分析顯示:漏斗圖基本對稱,提示結果可靠。
(2)問卷調查。4項研究比較了醫(yī)學生對微信平臺為基礎的教學模式的滿意度,累計學生336人,其中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教學模式171人,傳統(tǒng)教學模式165人。各研究間無統(tǒng)計學異質性(P<0.24,I2=29%),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對效應尺度進行合并。結果顯示,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4.46,95%CI(2.63,7.59),P<0.00001]。進行漏斗圖分析顯示:漏斗圖基本對稱,提示結果可靠。
隨著“微時代”的到來,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醫(yī)學臨床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我們應用Meta分析的方法對期刊文獻中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兒科學臨床實習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綜合評估,嚴格執(zhí)行納入標準、排除標準以及分析過程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保證了文獻的可信性。本研究共納入6個研究,在臨床實踐和理論考試方面及醫(yī)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調查方面,Meta分析結果顯示: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上上述兩方面取得的成績明顯高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組。本研究證實了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醫(yī)學臨床教學中的優(yōu)勢:①將臨床中抽象、操作性強、繁雜的醫(yī)學知識通過影音頻、圖片、圖表等形式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消除了文字閱讀而帶來理解上的障礙,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②通過公眾平臺進行互動,人人參與,互相學習,在短時間內通過對重難點的講解,便于學生掌握和記憶;③這是一種反復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理解能力的參差不而帶來的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①在納入的研究中,臨床教師講述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高校存在差異,可能會影響結果的精確性。②在納入的研究中,臨床實踐和理論考試方面的方式和內容在不同地區(qū)的高校有所差別,采用的評判標準未作一致性檢驗,可能會影響結果的精確性。③納入文獻質量有待提高。教學研究中隨機和盲法的控制,不如基礎研究及臨床研究的嚴謹,可能對分析結果產生影響。④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討論問題時,由于人人參與,表達的隨意性較強,會發(fā)生主題偏離、知識點難以集中等。但本次納入文獻均未對這種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深入研究,影響研究意義的完整性。
綜上,本系統(tǒng)評價結果提示,在兒科學的臨床實習及見習教學方面以微信平臺為基礎教學模式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勢。鑒于兒科學的特點和特殊性,兒科臨床實習中除了培養(yǎng)臨床醫(yī)學的實踐性與經驗性,還應注重醫(yī)學人文素養(yǎng)和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以微信平臺為基礎教學模式無法全面替代面對面的臨床教學,讓學生真實地去感受病人的體征、理解和體會醫(yī)患溝通的技巧。如何更好利用微信平臺,并將其巧妙地應用于教學領域,以實現培養(yǎng)的醫(yī)學人才從理論到實踐的能力提升,仍待后期繼續(x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