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姜 蕊 點評/賈 玲
播放視頻:豫劇花木蘭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
師:同學們,看了剛才播放的視頻,大家能猜到我們今天上課的內容嗎?
生:(異口同聲)《木蘭詩》。
師:大家真聰明?!赌咎m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播放中國郵政發(fā)行的特種郵票《木蘭出征》中的四副圖片,師生共同梳理情節(jié),為下文分析木蘭形象作鋪墊。)
師、生:木蘭紡織卻停機嘆息,因為國家有難,阿爺應出征。木蘭決定,替父從軍。于是,她提槍躍馬,征戰(zhàn)沙場,凱旋回朝,辭官還鄉(xiāng)的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
師:木蘭的故事,千百年來廣為傳頌,不斷被改編為戲曲、電影等藝術形式。我們不禁要問,木蘭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她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是什么?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木蘭形象)
師:品詞析句是學習語文常用的方法,但是,品哪些詞,析哪些句呢?老師今天想教給大家一個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找到文中的一個關鍵視點,牽動整個文本的學習。這篇課文,老師給大家的溫馨提示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屏顯)我們看一下,課文明確指出:木蘭是女郎,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木蘭是女郎呢?戰(zhàn)友們和木蘭同行了十二年,卻不知木蘭是女郎,可見,木蘭還有隱藏的一面,這一面是什么呢?課文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呢?
生:我從課文中“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看出來。這里的“開、坐、脫、著、理、貼”幾個動詞,一氣呵成,充滿了青春的動感和活力,說明木蘭是女郎,她很喜歡打扮。
師:經(jīng)過這位同學的分析,我們看到了木蘭在干什么呢?她當窗、對鏡,描眉、貼花黃。鬢發(fā)盛,美如云。多么俏麗的女子形象啊!
生:第一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古代男耕女織,從紡織可以看出來。
師追問:這幾句話中,還有一個詞,也能體現(xiàn)木蘭是女性的特點。
生:嘆息。
師:思考一下,木蘭為何嘆息?
生:讓父親去出征,木蘭于心不忍;舉家外逃,國法不容。木蘭因此嘆息。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讀出木蘭的嘆息。
生: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師:課文還有哪些句子,體現(xiàn)木蘭不是女郎的一面呢?同學們,誰能找出來。
生:第二段“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家中父老弟幼,木蘭決定替父從軍。
生:第四段“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話,寫出了木蘭征戰(zhàn)沙場的英姿。
生:第五段“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寫天子賞賜很多,可見木蘭立下赫赫戰(zhàn)功。
師:這是通過側面描寫表現(xiàn)木蘭英勇善戰(zhàn)。課文中還有側面描寫的句子嗎?
生:第四段,“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焙芏鄬④姾蛪咽慷荚趹?zhàn)中死去了,木蘭非常英勇,能夠凱旋而歸。
生:第三段“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有為國效勞的心,現(xiàn)在既然要出去打仗,對家人無牽無掛了。
師:木蘭對家人無牽無掛嗎?
生:不是的,木蘭行軍很長時間了,還是思念父母。
師:這一句,既有木蘭奔赴戰(zhàn)場,為國效力的一面,又有思念家人的一面。我們看課文第五段“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當木蘭取得戰(zhàn)功,天子賞賜時候,木蘭選擇了什么?
生:回歸家鄉(xiāng)?;貧w她的女兒身份。
師:這就是木蘭,既是女子,又是英雄。我們稱她為巾幗英雄。(板書:巾幗英雄)
師:說說你從木蘭身上學到了什么?
生:我從木蘭身上學到一種負責的精神,文章寫到她不忍心讓父親出征,是對家庭負責;她在戰(zhàn)場上立下赫赫戰(zhàn)功,是對國家負責;最后,她回歸女兒身份,是對她自己負責。
師:說得真好?。ò鍟贺撠煟?/p>
生:木蘭與尋常女子不同,她不走尋常路。當國家畏難的時候,木蘭雖是女兒身,但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當可汗許她高官的時候,木蘭選擇回到家鄉(xiāng)。
師:老師覺得你很有創(chuàng)新精神,體現(xiàn)了思考力。老師相信,你以后的人生一定不會被困難嚇倒,因為你善思考,勤動腦。
師:現(xiàn)在,我們把剛才的分析總結一下。木蘭為家庭負責——至孝;木蘭為國家負責——至忠;木蘭為自己負責——至純;木蘭就是這樣一個大美的女性形象。木蘭的形象出現(xiàn)以后,文學史上的女英雄形象都有木蘭的影子。比如說,楊家將里面的佘太君、穆桂英。
生:樊梨花。
師邊講邊出示圖片。
師:這是課文中木蘭的圖像。這是劉亦菲,將要扮演迪士尼動畫片真人版的花木蘭。這是趙薇扮演的電影中的花木蘭。這是迪士尼動畫片中的木蘭。這些木蘭形象,頭飾不同,外形不同,表現(xiàn)的藝術形式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木蘭。出示宋璽圖片,5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來到北大考察,在與總書記的座談會上,宋璽作為學生代表發(fā)言。網(wǎng)友們親切的稱她為“現(xiàn)代花木蘭”??梢?,木蘭的形象已經(jīng)成為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成為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成為一個文化符合。
師:推動中國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增強國家文化競爭力,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如果讓你設計木蘭形象,你會怎么設計呢?你會用那種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呢?請把你的想法通過QQ告訴老師。
【點 評】
巧妙選點,突破提升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但如何用好這個例子呢?入選教材的課文,具有典范性,且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可供挖掘的點確實很多。要實實在在地教好這個例子,教材處理,就顯得尤其重要。
姜蕊老師執(zhí)教微課《木蘭詩》中木蘭形象分析時,抓住“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這個突破口,提綱挈領地對課文中人物形象進行了全面剖析,把木蘭形象分析透徹,學生水到渠成地總結出其“巾幗英雄”的形象,非常貼切。《木蘭詩》這首民歌既展現(xiàn)木蘭的英雄氣概,也表現(xiàn)她的女兒情懷。姜老師注意引導學生從這兩個方面把握木蘭這一人物形象,起到了挈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她還能結合文學史上的諸多女英雄形象,如佘太君、穆桂英等,引導學生去探究發(fā)現(xiàn),這其中都有木蘭的影子,最終木蘭成為女英雄的代名詞。整個過程體現(xiàn)了教師引導、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
在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姜蕊老師選取了豫劇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是小香玉藝術學校的孩子們精彩演出的視頻片段,亮麗別致、精彩動人、貼合教學內容,一下拉近了學生和課堂的距離,也體現(xiàn)了資源應用上教師的用心,也使教學很快進入最佳境界。
木蘭的故事家喻戶曉,其不同藝術形式如話劇、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等也不斷豐富,使之成為一個龐大的故事譜系,最終成為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及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這節(jié)課姜老師巧妙選點,深入挖掘,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過程中,認識到木蘭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讓學生獲得了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認知水平的提升!同時,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木蘭形象,落實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這一要求。課堂最后環(huán)節(jié)實踐拓展,讓學生設計木蘭形象,體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很有創(chuàng)意。
總之,姜老師這節(jié)課,聚焦一個主題,一種方法,很好地體現(xiàn)了微課“具體而微”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