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毅君 許天文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腫瘤內科,福建 泉州 362000)
乳腺癌作為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絕經后發(fā)病率上升,70 歲左右達高峰,老年乳腺癌患者是臨床上常見的群體〔1〕。但是在乳腺癌的相關指南,如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歐洲臨床腫瘤協會年會(ESMO)等資料中并未明確獨立列出這一群體的治療策略,而在入組臨床試驗時,年紀大于60歲或65歲也是常見的排除標準。本文回顧性分析探討老年乳腺癌的治療選擇。
1.1一般資料 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年齡61~79歲,經過手術證實乳腺癌診斷,術后病理分期為Ⅰ~Ⅲ期,隨訪時間2~6年。其中60~69歲(A組)共62例,≥70歲者(B組)共38例;病理類型為浸潤性導管癌者為93例,黏液腺癌者2例,小管癌者3例,未分化癌者2例;TNM分期為Ⅰ期10例,Ⅱ期31例,Ⅲ期59例;雌激素受體(ER)和(或)孕激素受體(PR)陽性者75例,原癌基因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過表達者22例;有70例進行了術后輔助化療,AC方案〔表阿霉素(表柔比星)+環(huán)磷酰胺〕32例,CMF方案(環(huán)磷酰胺+氨甲喋呤+氟尿嘧啶)2例,TC方案(紫杉醇+環(huán)磷酰胺)4例,TAC方案(多西他賽+表柔比星+環(huán)磷酰胺)3例,口服卡培他濱(希羅達)單藥29例;63例進行了術后內分泌治療,用三苯氧胺者30例,用來曲唑者32例,用依西美坦者1例;23例進行了術后輔助放療;3例進行了抗Her-2靶向治療;合并高血壓者32例,合并糖尿病者17例,合并冠心病者21例;治療中有6例出現Ⅳ度骨髓抑制,7例出現肝功能損害;從手術到腫瘤復發(fā)或轉移的無病生存期(DFS)為10~70個月,有6例死于非腫瘤原因的并發(fā)癥。
1.2病理類型、術后分期、ER、PR、HER-2判定、毒性反應分級標準評價標準 病理類型和術后分期按照,美國腫瘤研究聯合會(AJCC)2009年10月更新的《AJCC癌癥分期》(第7版)〔2〕。ER、PR判定標準按照2010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和美國病理醫(yī)師學院(CAP)聯合制定并發(fā)布的乳腺癌ER和PR免疫組化檢測指南〔3〕。HER-2判定標準按照2006年ASCO和CAP聯合制定并發(fā)布的乳腺癌HER-2檢測指南〔4〕。臨床不良事件強度分級按照加拿大國家癌癥研究所(NCIC)制定的常見毒性反應分級標準(CTC)〔5〕。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
2.1不同年齡組臨床病理學特點及并發(fā)癥比較 A、B兩組在組織學類型、病灶大小、淋巴結是否轉移、TNM 分期、激素受體、Her-2表達及并發(fā)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2.2不同年齡組治療情況比較 A、B兩組手術方式、化療方案、內分泌治療藥物選擇、是否放療等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而在是否進行抗Her-2靶向治療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腋窩淋巴結陽性患者有無進行術后化療對DFS的影響比較 在100例患者中,術后病理提示腋窩淋巴結陽性的患者有80例,其中有接受術后輔助化療的患者為63例。1,3,5年無病生存率分別為98.41%,33.33%,1.59%;未接受化療的患者1,3,5年無病生存率為94.12%,29.41%,0.00%。使用Log Rank檢驗進行統(tǒng)計,兩組生存曲線見圖1,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633,P=0.426)。
表1 不同年齡組臨床病理學特點比較(n)
表2 不同年齡組治療情況比較(n)
2.4腋窩淋巴結陽性且有進行術后化療患者DFS的COX多因素回歸分析 以Ki-67、激素受體及Her-2作為變量,結果發(fā)現Ki-67、激素受體對DFS有影響(P均<0.05,見表3),其中Ki-67的OR值達91.695。而將激素受體情況作為分層因素進一步分析,發(fā)現激素受體陽性者的DFS優(yōu)于激素受體陰性者,見圖2。
2.5激素受體陽性患者有無進行術后內分泌治療對DFS期的影響比較 75例患者術后病理提示ER和(或)PR陽性,其中65例進行了術后輔助內分泌治療,1,3,5年無病生存率分別為96.92%,47.69%,10.77%,而未接受內分泌治療的患者1,3,5年無病生存率分別為100.00%,80.00%,0.00%。使用Log Rank檢驗進行統(tǒng)計,兩組生存曲線見圖3,兩組差異顯著(χ2=12.856,P=0.000)。
圖1 腋窩淋巴結陽性患者中有無接受化療者生存曲線比較
變量β值SEWaldχ2值dfP值OR值950%CIKi?674518108017516100009169511050~760914激素受體-0978036173451000703760185~0763Her2-0044035400161090009570478~1915
圖2 腋窩淋巴結陽性有化療者中激素受體不同者DFS比較
圖3 激素受體陽性患者中有無接受內分泌對DFS的影響比較
乳腺癌的綜合治療包括手術、化療、內分泌治療、放療及靶向治療,但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治療的積極性受到明顯影響。有資料表明,>70歲的老年實體腫瘤患者未接受抗腫瘤治療比例達22%,而60~69歲的患者僅為12%〔6,7〕。本研究顯示年齡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治療的選擇,而原因多出于對不良反應的擔心。研究顯示,除了年齡是醫(yī)生及患方選擇治療模式中的考慮項目,腋窩淋巴結的受累情況也會影響到患者是否積極接受輔助化療〔8〕。本文提示腋窩淋巴結陽性并不是術后接受化療會獲益的唯一指標。乳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個體化治療的階段,形態(tài)學、免疫表型、分子遺傳學上的差異導致了乳腺癌對臨床治療的不同反應及預后。在2011年St.Gallen國際專家治療共識中,已根據激素受體、HER-2和Ki-67狀態(tài)將乳腺癌分為以下五大類: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
2陽性型、三陰性型和其他特殊類型〔9〕。本文發(fā)現激素受體陽性者的無病生存期優(yōu)于激素受體陰性者,故除了年齡,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還要關注患者的分子分型。有研究〔10,11〕證實,內分泌治療對ER陽性患者有效率為50%~60%,而ER與PR均為陽性患者有效率高達77.0%。且隨機體受體含量的增加,內分泌治療的療效更明顯。本文提示對于ER和(或)PR陽性的老年患者,不要輕易放棄內分泌治療,內分泌治療因其方便、低毒的優(yōu)勢在老年患者中更應受到重視。目前尚無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可循,我們仍應遵循個體化的原則來決定對每個患者的治療選擇。生理年齡不應該是考慮治療模式的主要因素,患者的體質影響著對治療的耐受,結合耐受情況及不良預后因素能讓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
1李 波,華 彬,陸 旭,等.70 歲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的治療選擇〔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3;93(44):3523-5.
2Perez-Tenorio G,Stal O.Activation of AKT/PKB in breast cancer predicts a worse outcome among endocrine treated patients〔J〕.Br J Cancer,2002;86(4):540-5.
3Cantley LC.Th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athway〔J〕.Science,2002;296(5573):1655-7.
4Sarbassov DD,Guertin DA,Ali SM,etal.Phosphorylation and regulation of AKT/PKB by the Rictor-mTOR complex〔J〕.Science,2005;307(5712):1098-101.
5Tokunaga E,Kataoka A,Kimura Y,et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KT activation and resistance to hormone therap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Eur J Cancer,2006;42(5):629-35.
6Won HS,Lee KE,Sung SH,etal.Topoisomerase Ⅱ alpha and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tau as a predictive marker in axillary lymph node positive breast cancer〔J〕.Tumori,2014;100(1):80-6.
7韋長元,楊偉萍,左 思.老年乳腺癌的生物學特征及治療策略〔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1;25(2):95-9.
8Oliva D,Sandgren A,Nilsson M,etal.Variations in self-reported nausea,vomiting,and well-being during the first 10 days postchemotherapy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Clin J Oncol Nurs,2014;18(2):E32-6.
9Goldhirsch A,Wood WC,Coates AS,etal.Strategies for subtypes-dealing with the diversity of breast cancer:highlights of the St Gallen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Primary Therapy of Early Breast Cancer 2011〔J〕.Ann Oncol,2011;22(8):1736-47.
10華 彬,陸 旭,李 波,等.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點分析〔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3;32(5):536-9.
11馬祥敏,崔文靜,張 嬌,等.老年人乳腺癌綜合治療研究進展〔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2;31(3):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