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玲 吳 琳 鄭善尚
(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部,浙江 金華 321007)
抑郁是威脅老年人心理健康最主要和最常出現的問題之一,是最為突出的情緒障礙。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關于全球性的疾病負擔評估報告的預測中指出,到2020年,抑郁將成為繼腫瘤之后的第二位高負擔與失能疾病〔1〕。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人群抑郁現狀及其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分布,探討其可能的影響因素。
1.1一般資料 隨機整群抽取金華市婺城區(qū)、金東區(qū)各4個樣本社區(qū)中居住≥5年、年齡≥60歲老年人,以自愿接受問卷調查為原則。由統一培訓的調查員入戶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824份,回收有效問卷748份(90.77%)。
1.2調查方法 ①一般情況調查表:自行設計。內容包括社會人口學指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狀況、職業(yè)等),生活方式(經濟狀況、居住情況、吸煙、飲酒、飲食規(guī)律、運動等),應激事件(親友去世、意外事件),社會支持(經常傾述、主動求助、參加集體活動)。②中文版老年抑郁量表(GDS)-30:用于評價老年人的抑郁癥狀。該量表重測信度為0.85,聚合效度0.82,比其他抑郁量表有更高的符合率,是目前國內老年抑郁癥狀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篩檢工具。該量表共包括30個條目,主要測試老年人是否存在以下癥狀:情緒低落、活動減少、易激惹、退縮痛苦的想法,對過去、現在與將來的消極評價。每一個條目都需要回答“是”或“否”。30個條目中的10條用反序計分,20條用正序計分。每項表示抑郁的回答得1分。量表統計量為總分,得分為0~30分,得分越高說明抑郁越嚴重。0~10分正常;11~20分輕度抑郁;21~30分中、重度抑郁。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GDS評定情況 金華市老年人群抑郁癥狀檢出率為29.01%,老年人GDS總分0~27分,平均(7.70±3.58)分(95%CI:7.31~8.13)。不同性別、居住地處于中、重度抑郁的比例差異均顯著(P<0.05,P<0.01)。見表1。
2.2GDS評分與社會因素的關系 不同居住地、性別、經濟狀況、家庭氛圍、生活狀態(tài)、每天運動時間、興趣愛好、參加集體活動、獲取健康知識途徑、過去1年中經歷親友離世及經歷意外事件等11項因素對GDS評分有顯著影響(P<0.05)。見表2。
2.3影響GDS評分的主要因素 以GDS評分為因變量(y),以上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11項因素為自變量(x),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相關系數r=0.641,決定系數R2=0.410。說明逐步擬合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因變量(y)能被上述自變量(x)解釋說明占41.0%,方差分析結果(F=81.269,P=0.000),說明逐步擬合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有統計學意義。經逐步擬合,結果顯示性別、意外事件、居住地、經濟狀況、獲取健康知識途徑及興趣愛好共計6個自變量選入方程。見表3。
表1 老年人抑郁狀況〔n(%)〕
在婚:已婚、同居;非在婚:未婚、離異、分居、喪偶
表2 GDS評分與社會因素關系
表3 影響GDS評分的多因素逐步回歸分析
由于心理、生理的改變,老年人社會適應力發(fā)生改變,生活狀態(tài)、婚姻狀況、經濟收入等都會影響老年人抑郁癥狀的發(fā)生、發(fā)展〔1〕。本次調查中定義是否發(fā)生抑郁癥狀以GDS評分≥11分為準,因考慮檢出率之間的差異可能與地域分布及經濟文化背景等因素不同有關,同時由于使用的量表不同對老年抑郁癥狀發(fā)生率研究結果也會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根據GDS的判定標準,金華市老年人抑郁癥狀檢出率低于重慶市農村老年人抑郁檢出率(43.88%)〔2〕、低于都勻市老年抑郁檢出率(50.47%)〔3〕,高于南通市老年人的抑郁檢出率(16.11%)〔4〕,與沈陽市社區(qū)老年人抑郁檢出率水平(27.08%)較為接近〔5〕,提示金華市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現況較為嚴重。
老年抑郁癥的發(fā)病率存在性別差異,女性是老年抑郁癥狀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與多數學者〔2~5〕結論一致。可能與老年女性經濟獨立性較差、可獲取的社會支持較少、激素水平的改變等有關。2006年,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開展的中國城鄉(xiāng)老年人口追蹤調查顯示城市老年人抑郁癥狀的發(fā)生率(44.5%)遠低于農村老年人(64.1%)〔6〕,究其原因社會結構型資源的匱乏是導致農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差于城市老人的主要內在原因。
大多數研究〔1,6,7〕認為吸煙行為會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癥的危險性,有吸煙習慣的老年人發(fā)病危險性比不抽煙的老年人高出20%,鄭瑩等〔8〕調查結果表明飲酒對發(fā)病率并無影響,本次研究結果支持這一觀點。周成超等〔9〕研究表明興趣愛好與抑郁癥有密切聯系,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可能是興趣愛好可以增加與其他人交流的機會,能豐富日常生活,有助于緩解壓力,從而降低疾病的發(fā)病危險性。體育運動對于心理健康有益,莊瓊冬〔10〕研究表明通過有氧運動訓練,患者抑郁分數明顯下降,本研究結果支持該觀點。
生活事件包括工作、健康、家庭和人際關系等日常生活中引起人心理平衡失調的事件。負性生活事件的研究是老年抑郁危險因素研究的熱點,Kessler〔11〕總結了近20年的有關抑郁與壓力的關系后得出負性生活事件與抑郁的發(fā)生存在密切聯系,本研究支持上述觀點。社會支持指個體與社會在接觸過程中所產生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聯系程度。良好的社會支持對維持個體一般的良好情緒體驗具有增益作用,并且能對個體提供保護。Wade等〔12〕發(fā)現抑郁癥與缺少社會支持有關。
1王紅英,陳長香.老年抑郁癥狀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15(3):391-2 .
2譚小林,趙 科,文 晏.重慶市農村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5):2840-2.
3吳 蓉,余躍生,陳海貞.都勻市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癥狀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5;20(1):67-9.
4高月霞,徐 紅,肖 靜.南通市老年人抑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115-7 .
5郭 薇,周圣凡,韓金松.沈陽市65歲以上社區(qū)老年人抑郁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4;18(11):1024-7.
6伍小蘭,李 晶,王莉莉.中國老年人口抑郁癥狀分析〔J〕.人口學刊,2010;5(1):43-7.
7Vanderhorst RK,Mclaren S.Social relationship as 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older adults〔J〕.Aging Ment Health,2005;9(6):517-25.
8鄭 瑩,王杰軍,鄒建軍.上海市社區(qū)癌癥患者抑郁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1):57-60.
9周成超,徐曉超,馬歲歲.老年人軀體疾病與抑郁癥患病率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6;22(7):871-2.
10莊瓊冬.運動對治療臨床抑郁癥的正面效應〔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9):759-60.
11Kessler RC.The effects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depression〔J〕.Ann Rev Psychol,1997;48:191-211.
12Wade TD,Kendler K.Absenc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stressful life events in the prediction of major depress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in women〔J〕.Psychol Med,2000;30(4):9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