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2歲的于正勛,自幼喜愛古建藝術,研究“樣式雷燙樣”技藝至今已有四十余年。2008年,他所繼承的樣式雷燙樣技藝成為了崇文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2010年,他被命名為東城區(qū)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而他也有可能成為“樣式雷燙樣”技藝最后一個專業(yè)傳承人。
所謂燙樣,就是立體模型,是中國古建筑特有的產(chǎn)物?!皹邮嚼住庇捎谥谱鳡C樣而得名。雷發(fā)達為“樣式雷”世家發(fā)祥之祖,祖孫七代主持清朝建筑營造事務,是制作燙樣的名家。
工作之余制作“九州清晏”
說起與古建藝術的結緣,于正勛的思緒被拉回到了1980年,從小就喜歡古建藝術的他,常常一有空就去北京備大公園游覽,欣賞公園里的皇家建筑?!皶r間長了,對于那些古建的一磚一瓦,我都有說不出的喜愛?!庇谡齽渍f,當時他的工作是一名售貨員,跟古建藝術可謂是“八竿子打不著”,但這并不妨礙他研究古建的熱情。
1980年的一天,于正勛滿懷期望地走進圓明園舉辦的文物展覽,希望通過歷史資料一睹圓明園輝煌時的精彩,“展覽沒有我預想的那么豐富,雖然展出了很多歷史資料,包括照片、畫作等,但卻沒有任何模型?!庇谡齽赘嬖V記者,在展覽上他還看到了關于“樣式雷燙樣”技藝的歷史資料,得知這是一種模型制作工藝,“但既然有工藝,為什么沒有制作模型呢?沒有模型算什么展覽昵?”年輕的于正勛心有不甘,就親自找到圓明園管理處去問,希望能做一個模型,參加圓明園的展覽。工作人員在得知于正勛當時僅僅是一名售貨員后,勸慰他:“你還是該做什么做什么去吧,叉不是專業(yè)出身,做什么模型???”面對質疑之聲,于正勛并沒有氣餒,他當時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制作一個模型給大家瞧瞧。
于是,于正勛在工作之余開始琢磨古代建筑,終日研究雷氏燙樣圖譜,專攻雷氏燙樣制作技藝。而雷氏燙樣的技藝其實并不難,當時的于正勛就憑借自己簡單的理解,計劃用紙做一個“九州清晏”的模型。為什么選擇制作“九州清晏”呢?于正勛告訴記者,圓明園號稱“萬園之園”,“九州清晏”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山環(huán)水抱,景色秀麗。雖然如今已好景不再,但歷史盛名還是不容小覷的。
說做就做,從下定決心那一天起,于正勛就開始翻閱大量歷史資料,并開始一邊收集素材,一邊學習建筑知識?!白鍪止つP臀也慌?,但還原歷史上名園和建筑模型比例換算是需要嚴謹?shù)膽B(tài)度和專業(yè)知識的?!碑敃r已經(jīng)35歲的于正勛,不懼怕這些困難,一頭扎進了制作模型的世界里。他利用工作之余進行學習和制作模型,還拉著妻子段淑琴幫他給制作好的模型上色。直到1984年,于正勛終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組樣式雷燙樣——“圓明園九州清晏”的總體制作,該模型總面積4.5平方米,包含大小房間500多間。于正勛帶著自己的作品回到圓明園,這讓工作人員也非常吃驚。后來,由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多位學者研究討論,認同北大教授、古建筑專家侯仁之的看法——于正勛制作的“圓明園九州清晏”模型總體布局和基本建筑特點符合清乾隆時期“樣式雷燙樣”的風格。該模型被圓明園管理處定為永久收藏品。
拜古建專家單士元為師
圓明園“九州清晏”作品的成功問世,既對于正勛學習“樣式雷燙樣”給予了肯定,更增強了他傳承這項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工藝的決心與信心。
至此,于正勛學習的勁頭也越來越足了。他跟愛人商量,希望能進一步學習古代建筑知識和技術??蓯廴擞悬c泄氣,“你都四十多歲了,好好上班就行了,還折騰什么???”但于正勛不甘心就此放棄自己摯愛的古建藝術,好不容易做通了愛人的思想工作,就又開始“折騰”?!澳嵌螘r間我看書,查資料,自學建筑學發(fā)展史;進大學,找教授,虛心求教,對知識的渴求空前的強烈?!闭f起學習與成長,于正勛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國家級古建專家單士元。
“單老用畢生的精力來研究古建知識,特別鐘情于‘樣式雷燙樣的技藝,全面掌握了這一傳統(tǒng)技藝之精髓。算得上是雷氏燙樣的傳承人?!碑攩问吭烙谡齽滓苍趦A心研究“樣式雷燙樣”技藝時深感欣慰,便收于正勛為徒?!拔沂菃卫衔ㄒ灰幻降?,也是‘樣式雷燙樣技藝唯一的傳承人。”此后多年,于正勛一直跟隨單先生勤奮地學習和工作,大量閱讀相關的古建史籍及記載雷氏燙樣的文史資料,如:《樣式雷考》《旨意檔》《堂諭私諭檔》《清史稿》《東華錄》等。
當然,除了潛心研究“樣式雷燙樣”技藝外,建筑學的基礎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為了填補知識上的空白,于正勛專門去拜訪了當時北京建工學院的臧爾忠教授,得到臧爾忠教授的認可,于正勛就成為教授研究生班里的旁聽生?!霸谀抢锱月?,只學習知識,沒有學位,沒有文憑。”就這樣,于正勛以旁聽生的身份走進了大學校園。整整三年時間,臧爾忠教授的課,于正勛一堂不落,學習了很多古建筑學方面的知識,如古代建筑的種類、梁架結構、建筑尺寸換算等等?!拔腋敖淌诘膶W生一樣,登梯子爬高搞測繪,參加各種形式的學術會議。”于正勛說,不斷的學習讓他成為半個專業(yè)人士,但沒有參加相關工作,還是覺得業(yè)余。
1988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公開招聘。于正勛有了從業(yè)余身份到專業(yè)身份轉換的機會。
挑戰(zhàn)修復雷氏燙祥文物
到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工作的于正勛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機會。在夢想成真的喜悅中,他也不忘勤奮好學,夜以繼日地研究制作?!爱敃r面臨古建博物館開館,需要制作大量古建模型,正是我最熱衷的工作。”新崗位上的于正勛干得熱火朝天,帶領館里的同事們緊鑼密鼓地做著開館前的籌備工作,一個個精美的模型就這樣在滿腔的熱情和干勁兒之下誕生了?;貞浧疬^往,于正勛臉上滿是自豪的神情。他告訴記者,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開館時60%的模型都是他參與制作或參與指揮統(tǒng)籌的。正式進入專業(yè)領域后,于正勛對古代建筑的熱情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很快,他便成了京城小有名氣的制作古建模型的專家。
成長總離不開挑戰(zhàn)。1989年,于正勛接受故宮博物院專家的建議,修復一件“樣式雷燙樣”的珍品,即雷氏第七代雷廷昌在光緒年間制作的“北海畫舫齋”樣品。修復文物,這對于每個古建筑研究人員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更何況是長期制作古建模型的于正勛。面對挑戰(zhàn),于正勛二話沒說就接受了,當然,這源于他對自己“樣式雷燙樣”技藝的自信。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努力,一組快要散架的樣品被他完整復原了。在接受鑒定時,古建專家們因看不出作品修復的任何痕跡而大加贊賞,作品的復古高雅之氣讓專家們愛不釋手。而這樣的錘煉,也使于正勛更加純熟地掌握了“樣式雷燙樣”的技藝。
這期間,于正勛還修復了梁思成營造學社時的作品——木質結構的“雙環(huán)亭”模型,修復工作進行的有條不紊,在眾人的期盼中,于正勛幾乎拿出了近乎完美的作品?!靶迯褪沁€原模型本身,既然是文物,當然不能添加新的材質或顏色?!庇谡齽讎乐?shù)貙Υ恳粋€作品,甚至每一項工作?!斑@就是現(xiàn)在說的工匠精神吧。”于正勛有些得意地告訴記者,兩件文物經(jīng)過展出后,最終都歸還到了其所屬的博物館,博物館對修復工作十分滿意。
邢大軍據(jù)《勞動午報》整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