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摘 要:旅游語篇翻譯質(zhì)量的優(yōu)劣關(guān)系到我國旅游資源對外宣傳的效果,關(guān)系到中國旅游目的地國際認知度的提升。旅游語篇的翻譯應(yīng)基于中西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旅游語篇的分析,以及翻譯目的即滿足外國游客的信息需求,對旅游產(chǎn)品的審美期待而采取相應(yīng)的翻譯策略。
關(guān)鍵詞:目的論;旅游語篇;翻譯策略
中國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雖然極大豐富,我國旅游目的地的國際認知度卻不盡人意,旅游語篇翻譯尤其是對景點介紹的翻譯質(zhì)量亟待提高,本文試從翻譯目的論視角探析旅游景點介紹的翻譯策略。
1 翻譯目的論
產(chǎn)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德國翻譯“目的論”最初由凱瑟琳娜·萊斯提出,認為理想的翻譯應(yīng)該是綜合性交際翻譯,即在概念性內(nèi)容,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方面都與原文對等,但在實踐中應(yīng)該優(yōu)先考慮的是譯本的功能特征。她還提出了三種文本功能:即信息功能,表達功能和祈使功能。很多情況下,一個文本可能會具有雙重或多重功能,那就意味著翻譯的時候需要將不同的策略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20世紀80年代,弗米爾發(fā)展了目的論。在弗米爾的目的論框架中,決定翻譯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眾——譯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譯文的期待以及交際需求。只有譯者把握好翻譯的目的和譯文的功能,結(jié)合目標語境讀者的情況,對原文文本提供的信息進行有選擇有取舍的翻譯,根據(jù)不同的翻譯目的采用相應(yīng)的翻譯策略,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譯文的功能,達到翻譯目的。漢斯·弗米爾提出目的論三大法則,即所謂的“目的法則”“連貫法則”和“忠實原則”,后兩者都必須服從于目的原則。
2 中西旅游審美差異和景點介紹文本對比
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旅游者對同一景觀的審美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中西旅游審美文化差異很大,中國人特別重視山水景觀所附載的人文美,旅游審美集中于懷景抒情,目的在于舒適精神、怡樂性情;而西方人往往關(guān)注的是山水景觀本身的自然美,旅游審美在于追求形式美的享受以及光感、色彩、空間感的真實性。對比以下中英旅游語篇的節(jié)選,例一,Monteverde Cloud Forest
Monteverde Cloud Forest straddles the Continental Divide at 1440 meters (4662 ft). A cloud forest rather than a rain forest because of its altitude, it is home to unsurpassed biodiversity with around 100 species of mammals, over 400 species of birds, including 30 kinds of hummingbirds, thousands of insect species and 2,500 species of plants. Enjoy a birds eye view on a zip-line canopy tour or horse ride amongst the forest and savour a hot cup of locally grown, organic coffee.
例二,桃源洞,因“風(fēng)光似武陵”而得名。入口有“無路”之疑,入內(nèi)有“又一村”之趣。洞內(nèi)丹巖環(huán)抱,山泉密布,竹桃梅李掩映,環(huán)境清靜幽雅,為歷代
名家隱居的樂土。桃源道觀重建于2005年。
句子結(jié)構(gòu)
修飾語使用
數(shù)據(jù)引用
例一(蒙特維多云霧森林介紹)
長句整句,且以名詞性從句為主
“Unsurpassed”
6處
例二(桃源洞景點介紹)
短句散句,且以主謂結(jié)構(gòu)為主
四字格短語的使用(劃線5處)
無
通過上表對比可見,例一國外景點介紹語篇表達通俗直觀,例舉各種實際數(shù)據(jù),注重語言的實用性和信息的準確性,讓游客能有一個明確具體的印象。而中文旅游語篇常常伴有人們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詩句或深入人心的詩詞意象,使得自然之境更添人文氣息,更富詩情畫意。例二節(jié)選于福建武夷山景區(qū)宣傳冊,前兩句是說此處景點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記載的桃花源一樣,似是一處世外桃源,環(huán)境靜雅,有著相似的地形風(fēng)貌,即“初極狹”,而后“豁然開朗”。這段中文景點介紹在中國游客看來實現(xiàn)了引人入勝的效果,而當受眾為英語游客時要如何處理呢?宣傳冊上的譯文“Taoyuan Cave is known as “l(fā)andscape similar to WuLing”. 在幾乎完全不具備中文古典文學(xué)背景的外國游客看來,“l(fā)andscape similar to WuLing”顯得不知所云,與后文的關(guān)系也聯(lián)系不上,游客面對這樣的講解也會索然寡味,游興盡失。建議可將原文的內(nèi)涵意義稍加引申, 后文描述方面再做一些刪減,以盡量貼近外國游客的欣賞習(xí)慣和期待。
3 目的論原則指導(dǎo)下的景點介紹翻譯策略
翻譯目的論將翻譯作為一種基于原文的文本處理過程, 原文的地位不再神圣不可侵犯, 譯者可以根據(jù)翻譯的目的決定原文的那些內(nèi)容可以保留, 哪些需要調(diào)整或改寫。
1.釋譯法。中文旅游語篇中通常會引用名言詩句、典故、歷史事件或用四字詞來介紹各種旅游景點??紤]到翻譯中兩種語言表達形式轉(zhuǎn)換的困難,以目的論為原則,加入一些中國文化的注釋或者采用類比說法以拉近外國游客與中國文化的距離,激發(fā)他們的游興,增加對景點的認知與興趣。運用釋譯法可以擺脫原語言外殼的局限,保留并準確傳達原語的意義。如“畢竟西湖六月中”譯為,West Lake in midsummer.又如,摩梭人至今還保持著母系家庭和“走婚”形態(tài),即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婚姻。譯文:The Mosuo people still retain matriarchal families and typically, the Axia visiting marriage or walking marriage custom, that is,a kind of love without marriage. By the way,Axia means male or female lover.endprint
“走婚”是摩梭人的習(xí)俗,導(dǎo)譯員無法在英文中找到對應(yīng)的表達,如果只譯為“walking marriage or visiting marriage",國外游客無法理解這一習(xí)俗,因而這樣的翻譯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出于跨文化交際的考慮,通過直譯加解釋的方法,增加文化背景信息,讓游客了解“走婚”的實際內(nèi)涵,不僅能夠滿足游客了解摩梭人文化的愿望,而且譯文與原文連貫,在游客聽來也是可以接受的。
2.替代法。旅游語篇翻譯中文化意象的改變是無法避免的。在中英文中有一些相同的意象可以直譯,對于不能直接對等的,可以用替代法。如漢語會用“諸葛亮”來指代智者,因為諸葛亮是漢文化歷史中眾所周知的富有智慧的人物;而西方人則會用”Solomon”(所羅門)來指代。兩個形象雖有所不同,卻是各自的文化中智慧的象征,異曲同工。因此翻譯時可以對這兩個文化意象互相轉(zhuǎn)化,不僅可以為國外游客所理解和接受,還可以保留原語的文化內(nèi)涵,傳播原語文化。再如“一百零八將”譯為“Chinese Robin Hood”,“蘇堤”用“l(fā)overs lane”來替換,文化內(nèi)涵傳達準確自然。又如“世外桃源”是指遠離世界紛亂的一塊寧靜之地,可以借用英語游客所熟悉的Shangri-La來代替,讓他們產(chǎn)生親近、親切之感,更能喚起游客的文化心理和審美共鳴。
3.刪減法。此處的刪減策略并非是傳統(tǒng)翻譯技巧中提到的減詞策略,它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語境下所做出的源語信息的刪減。漢語景點介紹注重語言的優(yōu)美,四字格詞組、詩詞體及各種修辭手段的運用,對西方游客來說過多背離自身期待的信息難免會讓游客心生厭惡,譯者必須慎重地選擇源語信息并刪減不必要的信息。例:“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描寫的是楊貴妃在陜西臨潼華清池洗浴的情景。如今在海南,洗溫泉已不是達官貴人獨有的享受,而成為大眾旅游的重要休閑之一。譯文:In ancient times, having a hot-spring bath was the special enjoyment of high officials and noble lords. But today, in Hainan, it has been one of the relaxations for common people. 很顯然,譯文刪去了原語第一句信息。第一句引用古詩句強調(diào)的是溫泉在舊時只能為達官貴人所享受。而這個意思在譯文中已得到體現(xiàn),翻譯時就沒必要將無關(guān)緊要的句子譯出。
4 結(jié)語
在翻譯目的論指導(dǎo)下,對原文信息以及相應(yīng)翻譯策略的選擇,要根據(jù)旅游語篇的功能,翻譯目的及游客對旅游產(chǎn)品的審美期待來決定。譯語表現(xiàn)形式需符合目的語語言習(xí)慣,避免生澀堆砌的表達,達到最佳傳譯效果,使外國游客產(chǎn)生審美共鳴。
參考文獻
[1]陳剛.旅游翻譯[Z]杭州: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14
[2]陳剛.旅游翻譯與涉外導(dǎo)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3]陳剛.旅游英語導(dǎo)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4]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5]Christine Nord. 譯有所為—功能翻譯理論闡釋 [M]. 張美芳、王克非譯 . 北京 :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 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