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麗+王曉玲
對于吳君如來說,這是一種更高的追求,
但同樣也暗藏演藝生涯難有新突破的無奈。
對于一個女演員來說至關重要,
吳君如后來接到了不少悲劇角色。
為了能夠演不同的電影,
她甚至愿意自降片酬。
進入了人生下半場,演員吳君如開始考慮轉型。這幾年,吳君如接的戲開始變少,在很多的電影里,也只是作為配角出演。
走過30多年演藝之路,作為一個女演員,她的職業(yè)生涯已經(jīng)到了需要重新思考方向的時候。在之前,她的突破,不過是轉換戲路,希望能夠在演藝方面有新的嘗試。而現(xiàn)在,她希望能夠掌控更多的主動權,成為一個導演。
第一次成為導演,她選擇了內(nèi)地市場,而不是自己熟悉的香港市場。內(nèi)地近幾年崛起的喜劇市場吸引了她。在香港,吳君如知道觀眾喜歡的是什么樣的喜劇電影,但是在內(nèi)地市場,她變成了一個小學生,什么都是重新學習。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她的伴侶陳可辛給了她很多啟發(fā)。北上拍片13年,陳可辛對于內(nèi)地市場有了深刻的了解,他的經(jīng)驗和他在內(nèi)地建立的電影公司,給了吳君如進入內(nèi)地的勇氣。
最初,在得知吳君如想要做一個導演拍電影的時候,陳可辛并不支持。在他看來,要把一部喜劇拍好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況且,相對演員只需要表演來說,導演需要協(xié)調(diào)和處理的事情很多。
但在吳君如的堅持下,陳可辛成為她首部電影《妖鈴鈴》的監(jiān)制,這部戲邀請了包括岳云鵬、沈騰、Papi醬在內(nèi)的喜劇演員,是一出又笑又鬧的驚悚喜劇片。對于喜劇電影的表演,吳君如駕輕就熟,但是對于第一部電影將會取得什么樣的成績,她感到非常忐忑,她不止一次表達了對票房和口碑的擔憂,甚至說,這部戲的成功與否,決定了她之后是否會繼續(xù)做導演。
演而優(yōu)則導,這在娛樂圈已經(jīng)很常見。但對于吳君如來說,這是一種更高的追求,但同樣也暗藏演藝生涯難有新突破的無奈。
吳君如16歲進入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的時候,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一個實力派演員,那時候,她只是想要當一個明星。
這是出于一個小女孩的虛榮心。但她的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她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的訓練,而和她同期出道的女演員,比如曾華倩、劉嘉玲等,顏值出眾,吳君如自己也知道,資質(zhì)平平的自己,想紅只是一個天真的想法。
作為一個剛出道的演員,吳君如幾乎沒什么挑選的余地。她接連演了幾年的配角,之后被一個監(jiān)制看中,在綜藝節(jié)目《歡樂今宵》中出演短劇《蝦仔爹哋》的大白鯊一角。
雖然成為一個諧星,與自己內(nèi)心渴望的女明星形象有些差距,但是吳君如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性格,也許天生適合喜劇。
“香港的喜劇角色總是很夸張,因為它就是要放大的、滑稽的表情來逗笑觀眾,每天都在演,導致我在生活里似乎也變得很夸張。”吳君如說。
出于她搞笑的表演,她獲得了成龍監(jiān)制的《霸王花》電影中的一個角色。那時候吳君如是開心的,在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功夫喜劇深受歡迎,而其中的代表就是成龍,吳君如拿到的雖然不是主角,但她在這部影片里的出演,讓她開始小有名氣。
吳君如沒想到的是,在《霸王花》里尚且不用表演丑角,但是香港電影很快迎來了新的喜劇時代,扮丑博得觀眾一笑,似乎成為了一個常態(tài)。
當吳君如進入王晶導演的喜劇電影《最佳損友》的時候,吳君如說自己當時可以用“痛恨”這個詞來形容自己對角色的印象。在這個系列電影的第一部中,她的形象是一個兇巴巴不斷在罵人的形象。而在第二部里,她被逼著做了夸張的“挖鼻孔”的動作,那時候她心里想,“完了,我一個這么年輕的女演員,這么快就定位成挖鼻孔的丑角?!?/p>
她希望這是她最后一個丑角,但是這成為了一條不歸路。后來找她出演的都是相似的角色。對于一個演員來說,可以接的戲不過是在拿到的本子里挑選而已,當時的吳君如是被動的,但她似乎也停不下來。
很多人將以周星馳為代表的無厘頭喜劇電影當作上世紀90年代香港喜劇電影的代表??鋸埖闹w動作、極致的角色丑化、粗俗隨意的臺詞成為無厘頭電影的特色。
在這樣的流行趨勢下,吳君如被推著往前走。她的內(nèi)心是矛盾的,一方面,她不喜歡這種角色個性過于夸張的“卡通式人物表演”,一方面又希望盡力把喜劇角色演成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僅僅是扮丑追男人。
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下,她迅速地拍了大量的電影,包括喜劇、驚悚片和賭片,有時候她同時拍著三四部戲,累到對著鏡頭只剩驚聲大叫和叉腰瞪眼。
那時候的吳君如,一年可以拍十幾部戲,不斷地重復和消耗著自己,有時候看到熒幕里的自己她都覺得有些尷尬。外界評價她膚淺、低俗的聲音不絕于耳。她自己對當時趕潮流批量生產(chǎn)的爛片也已經(jīng)厭倦?!?987年演到1992年,
5年,我告訴我自己必須要停了?!眳蔷缯f。
換個方向出發(fā)
1992年,是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巔峰,當年的香港電影多達140部,本土票房達到12億港元,這一年,吳君如也達到了職業(yè)倦怠的頂峰。她希望能夠換個方向出發(fā)。
市場給了她停下來思考的時間。從1993年開始,香港電影市場由盛轉衰,經(jīng)過了長時間同質(zhì)化題材電影的大量生產(chǎn),爛片也能夠獲得票房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從1993年開始,一直到2003年,香港電影商業(yè)經(jīng)歷了十年衰落期,不復80年代的輝煌歲月。
對于吳君如來說,這段時間很重要。停下來回想的時間里,她確定,自己是有演技的,只是沒有機會拿到“正劇”的角色,她要讓外界看到,她能夠駕馭不同的角色,而不只是扮丑追男人的角色。endprint
為了證明自己,她從一個肥胖喜感的模樣,3個月內(nèi)減掉35磅,剪了短發(fā),成為一個精神苗條的演員。在沒有片酬的片子里,她決定自己投錢拍電影。她的選擇是一部文藝電影《四面夏娃》,那時她已經(jīng)動了當導演的心思,但她覺得分身乏術。為了籌集資金,她賣了自己的房子,四處借錢,還要當主演,在拍攝過程中跟進宣傳事宜。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吳君如覺得那是年輕時一段非常勇敢和浪漫的回憶,可以不顧一切去籌備一部電影證明自己,將自己從原先的角色定位中脫離出來。
但是她也覺得,當時的自己太天真了,這部電影虧了四百多萬港元,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里,吳君如需要拍更多的電影來還錢。
不過,這部電影讓她有了一些收獲,第一次得到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另外,通過這部電影,吳君如認識了陳可辛,他當時和吳君如說,我覺得你是看得懂藝術電影的。雖然吳君如覺得這是一個誤解,她一直拍的是商業(yè)電影,但因為這次嘗試,開始有導演和制片人找她拍“正劇”了。
拓寬戲路,對于一個女演員來說至關重要,吳君如甚至在后來接到了不少悲劇的角色。為了能夠演到不同的電影,她甚至愿意自降片酬出演。
現(xiàn)在她還記得,自己演過的兩部悲劇,《朱麗葉與梁山伯》和《歲月神偷》?!吨禧惾~與梁山伯》算是她的分水嶺,這是她第一次嘗試悲劇角色,沒有任何夸張的表演,平平靜靜地演了一部戲。演慣了喜劇的她,發(fā)現(xiàn)悲情角色令人無法脫戲,她記得,《歲月神偷》殺青的那天,她在電影里的“兒子”去世了,她難過得從片場哭到了家里,在和家人聚餐的時候也依然停不下來。
“喜劇可以一秒脫離角色,但是悲劇很難。那時候我還達不到能夠把戲和生活分開的層次。”吳君如回想說。
在《朱麗葉與梁山伯》之后,她出演了《古惑仔情義篇之洪興十三妹》,她演的缽蘭街的十三妹,經(jīng)歷了生離死別和背叛出賣。對于吳君如來說,那時候她演戲演了17年,她開始追求將人物角色演得豐滿。
這是一個商業(yè)電影,吳君如本沒想過,能夠因為這個角色拿獎。當她坐在臺下聽到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是她時,幾乎是手足無措地捂上了臉。
“現(xiàn)在想起來,當時我已經(jīng)演戲很久了,給我一個鼓勵也是應該的。但是當時真的完全沒想到會獲獎。對一個女演員來說,能夠接到這樣的角色很不容易,它比較容易出彩。”吳君如說。
吳君如遇到的另一個復雜的角色,是《金雞》的女主角阿金。阿金在16歲的時候成為妓女,她的經(jīng)歷穿插著香港的興榮衰敗。吳君如演出了苦中作樂、逆境中艱難求生的妓女的半生。這個角色為她贏得了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這是吳君如和陳可辛第一個合作的片子,那時候陳可辛想監(jiān)制一部喜劇,所以就找到了吳君如,這部與眾不同的喜劇,豆瓣上的評論多為“感動”,而不是“好笑”。
把角色演出層次感,吳君如終于慢慢更加得心應手了。一個女演員的第一次轉型,從一個明星成為一個演技派,吳君如可以說成功了。但是她要面臨的第二個挑戰(zhàn)是,如何面對從巔峰往下走的路。
年齡是每個女演員都要面臨的問題,對于一個女演員來說,一旦年齡大些,能夠接的角色很有限,即使是在演藝圈中極為難得、愿意不顧形象演出的吳君如,也面臨這樣的困境。要從矚目的聚光燈下走出來,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這是吳君如人生后半場的關鍵。
大概從2014年開始,吳君如接的戲就比較少了,她多數(shù)在一些電影里面演配角,或者當個客串。而且邀請她的戲,一般都是喜劇。這么多年來,觀眾對吳君如的喜劇印象還是更為深刻。
她又回到了早期面臨的問題,那就是除了喜劇的角色外,幾乎沒有其他的電影邀請她。這個問題后來可能更嚴峻了,因為她很少能夠演主角了。
這個情況,即使是來內(nèi)地演戲,也沒有什么變化。近幾年來,中國內(nèi)地電影市場上,喜劇電影越來越受到觀眾的喜愛,小成本的喜劇電影成為票房黑馬的例子每年都在上演。從徐崢導演的《泰囧》,到開心麻花的《夏洛特煩惱》,再到周星馳的《美人魚》,喜劇電影在不斷刷新著票房紀錄。
在喜劇電影崛起的時候,吳君如也來內(nèi)地拍過戲,她參演過《捉妖記》和《煎餅俠》等電影,但是也都是配角。在接受《財經(jīng)天下》周刊記者采訪時她開玩笑,說《捉妖記》的制片人江志強答應她,演完《捉妖記》就給她一個主角演,但是吳君如知道,很難在內(nèi)地的電影中演主角了。
另一個更加殘酷的現(xiàn)實是,這幾年開始,不管是香港電影市場,還是內(nèi)地電影市場,都有步入男性主導時代的趨勢?!艾F(xiàn)在這個市場根本是男性的天下,《殺破狼》 《戰(zhàn)狼》這樣的電影,都是男人的天下,不是警匪就是爆破,女演員的戲路也不寬?!眳蔷缯f。
在電影市場上,演員是相對被動的。吳君如度過了幾年偶爾接接賀歲片的生活,她發(fā)現(xiàn),能夠讓她覺得有吸引力的角色很少。
她面臨的另一個挑戰(zhàn)是許多內(nèi)地年輕觀眾對她并不熟悉。在《妖鈴鈴》的首映上,吳君如很感慨地說,她曾和一個修指甲的女生聊天,這位來自內(nèi)地的女生告訴她,在她心里,吳君如只是周星弛電影里面的配角,《家有喜事》里面的陳大嫂。
吳君如想要證明,自己還能演戲,她很熱愛演戲,無論如何,她要繼續(xù)演戲。但如果想要繼續(xù)演主角,或者繼續(xù)演自己喜歡的電影,對于吳君如來說,似乎只有一條路可選,那就是成為一個導演或者制片人。
吳君如選擇從自己熟悉的喜劇電影開始。喜劇對于吳君如而言,是一個安全的選擇。這么多年來,即使是嘗試拍其他類型的電影,吳君如也沒有停止過喜劇電影的拍攝,這是她熟悉和有經(jīng)驗的領域。
不過她并沒有選擇在香港拍喜劇電影, 而是選擇了內(nèi)地市場,這個市場她還不是很熟悉,但她想要在人生的下半場找點危險的事情做。
吳君如覺得拍電影的風險比當演員高得多,需要面對票房的壓力,還要保持觀眾對自己的期待。她將這個過程稱之為賭博,而且是在鋼絲上踩著賭博。endprint
她只能盡力增加籌碼,她導演的這部電影《妖鈴鈴》幾乎是傾盡全力。請了更加熟悉內(nèi)地市場的陳可辛做監(jiān)制,同時請了熟悉內(nèi)地喜劇市場的開心麻花聯(lián)合出品,演員的陣容包括了吳君如本人、岳云鵬、沈騰等喜劇演員,這幾位演員,幾乎每一個都可以在喜劇電影里成為主角。
這些演員,也并不是吳君如出馬就能夠請得動的。雖然吳君如作為喜劇電影演員經(jīng)驗頗豐,但是對于她當導演這件事,還是受到了一些懷疑,畢竟,演員和導演的工作很不一樣。
為了讓吳君如的導演之路走得順暢些,陳可辛決定當這部電影的監(jiān)制。雖然他一開始并不同意吳君如當導演的想法,他覺得當導演是自找麻煩,因為導演的工作事無巨細,需要“伺候”很多人,比當演員繁瑣復雜得多。而且喜劇市場雖然頻出黑馬,內(nèi)地市場也很有熱度,但是想要拍好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吳君如很快就嘗到了“伺候人”的滋味。她是第一次當導演,在面對很多演員時,有些露怯。想讓演員按照她的節(jié)奏和想法演,她必須學著強勢一些。但她總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學生,所以在片場從來沒發(fā)過脾氣,也會聽演員的意見,如果碰到需要調(diào)整節(jié)奏的時候,只能采取“死纏爛打”的模式要求演員重來。
“有些演員之前沒演過喜劇,他們不太習慣喜劇的節(jié)奏。對于喜劇來說,節(jié)奏快一秒慢一秒都很重要,有經(jīng)驗的喜劇演員知道怎么控制表情和找到表達的重點,但是沒有經(jīng)驗的演員必須靠導演指導。”吳君如說。
除了演員外,現(xiàn)場的每個部門也需要協(xié)調(diào)。陳可辛也告訴她,現(xiàn)場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有自己的專業(yè),都是藝術家,每個人有自己的堅持,直接說不行,都要慢慢磨合。
這些方面,陳可辛都給了她很多的幫助,但是他們之間的爭吵一點也不少。分歧來自于,吳君如和陳可辛的笑點不太一樣,另外,陳可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拍的喜劇喜歡挖得比較深,這樣多了一層含義,就會瓦解掉電影的喜感,而吳君如希望拍得淺和直接一些。陳可辛說,做一部真正服務大部分觀眾的喜劇對他而言是一個挑戰(zhàn)。
出于拍過大量喜劇的經(jīng)驗,吳君如很固執(zhí),她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因此,她和陳可辛的磨合經(jīng)歷了痛苦的階段,她記得有一次她和陳可辛在洗手間吵了一個多小時,等吵完架出來,工作人員都已經(jīng)收工了。他們都擔心這部電影被貼上爛片的標簽,兩個人小心翼翼地在拍這部電影。
陳可辛找了開心麻花來合作,主要是希望找到一個能夠?qū)?chuàng)作、演員、臺詞、細節(jié)和表演的把關人。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正規(guī)的喜劇人,他希望能夠達到讓吳君如的喜劇天分和才華融入到內(nèi)地電影里的效果。
盡管看上去有了萬全的準備,劇本是吳君如參與寫的,演員是內(nèi)地深受歡迎的喜劇演員,合作伙伴是了解內(nèi)地市場的公司,工作人員是跟著陳可辛拍過內(nèi)地電影的資深人士,《妖鈴鈴》的布景也是用心的,片中的爛尾樓,花了兩千多萬元搭建。
但是吳君如還是覺得很忐忑,她不知道自己對于內(nèi)地觀眾的笑點拿捏是否準確,對于電影上映后的口碑和票房都感到焦慮。演了一輩子喜劇,她不希望辜負觀眾的期待,這種心態(tài)讓她感到有壓力,因而顯得不太自信。她開玩笑說,陳可辛在這部電影上押上了自己的名聲,她希望自己不要拖后腿。
如果此次成功,吳君如決定繼續(xù)當導演拍戲,如果不如預期,可能會繼續(xù)當演員。她希望是前者,當導演雖然辛苦,但是也過癮。在吳君如看來,人生的下半場比上半場時間少了很多,因此有了更為緊迫的感覺。這次拍電影的經(jīng)歷,讓她回想起為《四面夏娃》奔波的辛苦而又浪漫的日子,這種感覺讓她想要拍到離世的那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