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
這幾年里SUV市場和消費者的關系就像餃子配酒一樣,越吃越有!如果你心有所屬,或者已經(jīng)與緊湊型SUV成功牽手,你不妨看看它令你心動的原因是不是和《時尚北京》雜志一樣呢?
我一直認為一輛車的本質是駕駛,你把車弄得再花哨,配置多到數(shù)不過來,結果開著不行,那就一點意義也沒有。所以在配置和駕駛方面,我肯定選擇后者,CX-4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輛車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大件——發(fā)動機、變速箱、底盤,這能體現(xiàn)出一個廠商的技術儲配和調(diào)校功底。CX-4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可以說是同級別車中出類拔萃的,即使和再貴一些的車型相比也不落下風。
CX-4實車從曝光開始,不少人就說這哪像一輛SUV啊,完全就是抬高底盤的兩廂車。確實,和傳統(tǒng)的方方正正的SUV相比,CX-4確實是個異類,流暢、動感,甚至為此甘愿犧牲一些車內(nèi)空間,這種有點“任性”的做法都讓CX-4不能算作是一輛主流SUV。如果你是個年輕人,喜歡駕駛,那這個級別這個價位中沒有比CX-4更適合你的了。
我是一個欣賞匠人精神的人,敬佩傾盡一生執(zhí)著于某項技藝的人,對選車這件事兒,也如是。我固執(zhí)地認為城市SUV車型不夠純粹,它通過性不如硬派越野車,空間、舒適性不如旅行車,動力、操控性不如轎車,所以SUV車型的八面玲瓏反而難以讓我發(fā)現(xiàn)它到底擅長什么。然而全新寶馬X1的出現(xiàn)讓我對SUV車型那如止水般的心里泛起了一絲漣漪。
全新寶馬X1身上的改變,帶動我重新思考了SUV車型的意義。新寶馬X1使用了UKL平臺后,最主要的變化就是發(fā)動機變成了橫置布局,驅動形式從后驅改為前驅,整車重量更輕,燃油經(jīng)濟型更好。而外觀上,新寶馬X1與同門兄弟寶馬X3/X5看齊,無論氣質還是氣勢都有大幅增長。很多車迷認為寶馬X1變成這樣就不夠“寶馬”了,其實我覺得它只是更忠于做一臺SUV了。霸氣的外觀、一定的通過性和寬大的空間,將這三方面都做到最優(yōu),不就是SUV該追求的目標么?新寶馬X1正是向這個方向努力著。
寶馬的精髓從來都是底盤的調(diào)校和動力的匹配,這點在同樣使用UKL平臺的寶馬2系旅行車和寶馬1系三廂版上都有所體現(xiàn)。不信你可以看看前段時間的寶馬1系三廂版賽道體驗,使用UKL的前驅寶馬并未因驅動形式的改變而喪失精髓。而對于新寶馬X1而言,它同樣能給你帶來豐富的駕駛樂趣,即便它是一臺SUV。
在我決定選CDX的時候,已經(jīng)能猜測到肯定有讀者噴它是換殼繽智,說它和繽智是同平臺的產(chǎn)品。我想說,這樣的論調(diào)很“鍵盤”。CDX和繽智/XR-V一樣,都采用的是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懸架結構,也都是中置的油箱,但在整個本田的開發(fā)系統(tǒng)中,就從未有過“平臺”的概念,并不是每個品牌、每個車企旗下都有平臺的,而且“同品牌下同樣的懸架結構就是同平臺”,這種說法也是很滑稽的。
本田一直就是玩空間的大師,作為旗下的豪華品牌,謳歌這方面也不會含糊。而且后扭力梁的懸架結構和中置的油箱本就可以給后排座椅處騰出很多可利用的空間。如果你真的對CDX這款車感興趣,那不妨也告訴你三個它的不足之處:1.變速箱在冷車啟動或松、踩油門之間,齒輪結合時還是會偶發(fā)一些頓挫。2.對于比較在意舒適性的人來說,懸架還是有些偏硬。3.謳歌的品牌認知度和保有量問題,會導致售后服務便利性不如主流一線品牌。
而且CDX有不遜于同級的行駛質感,還有一點駕駛樂趣,空間實用性也深得本田的真?zhèn)?,綜合產(chǎn)品力是值得稱道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扭力梁形式的后懸架是它必然要面對的“非議”,實際體驗確實不錯,但機械結構層面,也確實是獨立懸架更得人心。如何取舍?這是潛在消費者需要去思考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