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晴
1834年的5月3日,17000名基督徒擠到圣墓教堂領取圣火時發(fā)生了意外,繼而引發(fā)踩踏事故,造成約400多基督徒死亡,并由此引發(fā)暴亂。暴亂被鎮(zhèn)壓后,奧斯曼帝國大敘利亞總督易卜拉欣允許基督徒和猶太人重建他們在起義中被破壞的教堂和會堂。也是為了討好歐洲人,奧斯曼蘇丹頒布詔書,給予各少數民族平等的權利。易卜拉欣則邀請歐洲各國在耶路撒冷設立領事館。1839年,第一任英國副領事到達耶路撒冷。這時,歐洲尤其是英國的勢力開始進入巴勒斯坦地區(qū)。
作為基督教的圣城,耶路撒冷對歐洲的基督教君王有巨大的吸引力。1859年4月,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弟弟來到耶路撒冷,進入圣墓教堂時,“飽含眼淚和情感”,離開時,“禁不住哭泣”。為了方便大批的俄國朝圣者,俄國還成立了一個輪船公司,從敖德薩運送朝圣者往返耶路撒冷。他們還在耶路撒冷購買了地皮,建了莫斯科風格的小鎮(zhèn)。
1862年4月,英國威爾士王子(后來的愛德華七世)在100個土耳其騎兵的護衛(wèi)下來到耶路撒冷。興奮的王子甚至還想在胳膊上弄一個十字軍刺青。1869年,奧皇弗朗茨·約瑟夫,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茜茜公主的丈夫,在參加完蘇伊士運河通航儀式后,從埃及來到耶路撒冷。當時奧斯曼千人衛(wèi)隊護送,大衛(wèi)塔鳴禮炮迎接,皇帝記道:“我跪在路邊親吻著土地?!彼弧懊考挛锟雌饋矶枷駨膬簳r故事和《圣經》中跑出來的那樣”這種情感征服了。奧地利人也在耶路撒冷買地建設。其中一個就是苦路上的奧地利救濟院。
隨著歐洲人的不斷到來,現(xiàn)有的遺址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熱情和好奇心了,他們開始通過挖掘,以求找到更多與《圣經》有關的遺址和證據。所以從19世紀中開始,歐洲各國在耶路撒冷開始了一股考古熱。其目的一是出于宗教的狂熱,二是通過考古發(fā)現(xiàn),更有利于控制耶路撒冷。除了俄國和英國,德國、法國和美國也加入了考古熱,這股熱就像20世紀的太空熱,并被稱作“和平的十字軍東征”。
去耶路撒冷旅行似乎是一個時髦。從1800~1875年間,大約有5000多本與耶路撒冷有關的書籍出版。不過大都沒什么新意。這股熱潮里,當然少不了作家。當現(xiàn)實中的耶路撒冷變得衰敗的時候,想象中的耶路撒冷開始激發(fā)西方人的夢想。
最早是法國“圣墓騎士”夏多布里昂子爵弗朗索瓦-勒內(Francois-Ren)。盡管他承認,“耶路撒冷還是嚇到我了”,但對他來說,也許耶路撒冷越悲慘,就越神圣,越充滿詩意。夏多布里昂的《從巴黎到耶路撒冷》(Itinerary from Pairs to Jerusalem)奠定了歐洲人看待東方的態(tài)度。
1848年2月23日,俄國作家果戈理騎著驢進入耶路撒冷,為的是追尋精神上的慰藉和神靈的啟示。作為一個俄國人,他認為只有一個地方能提供救贖,他寫道:“在我去過耶路撒冷之前,我說不出任何話語去安慰任何人?!钡昀淼囊啡隼渲惺且粓鰹碾y,回俄國后拒絕談論耶路撒冷。有趣的是,2000年,《英國精神病學期刊》將這種瘋狂的絕望診斷為“耶路撒冷綜合征亞型二:那些來到耶路撒冷并抱有耶路撒冷具有治療能力的神秘觀點的人——如作家果戈理”。
赫爾曼·梅爾維爾在37歲的時候已經因三部小說贏得了名望,不過1851年出版的《白鯨》一書卻只賣出3000本。1856年,在憂郁與苦惱中,梅爾維爾抱著能夠恢復健康的目的于1856年來到耶路撒冷,他同時還想來探求上帝的本質?!拔业哪繕耸恰屛业哪X海浸透耶路撒冷的大氣,讓我成為其神秘影像的被動主體。”他受到耶路撒冷“殘破”的刺激,被其“未經激發(fā)的荒涼的裸露”而陶醉。返回美國后,他寫下了一萬八千行的長詩《克拉瑞爾》(Cleral)。
福樓拜也是這個人群中的一個,但他似乎對圣城的印象并不好,他形容耶路撒冷是一個“被圍墻保衛(wèi)的藏尸所,古老的宗教都在太陽底下慢慢腐朽”。
1866年,來自密蘇里的新聞記者馬克·吐溫參加了一個號稱“偉大的圣地歡樂游”的乘船朝圣游覽活動,但是他卻將其改名為“偉大的圣地葬禮考察”。馬克·吐溫將朝圣視為一個鬧劇,對那些美國朝圣者的虔誠進行了嘲諷。盡管如此,他還是悄悄地給母親在耶路撒冷買了一本《圣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馬克·吐溫當時住的穆斯林區(qū)的地中海酒店,在20世紀80年代被以色列利庫德集團首領沙龍買了下來,目的是將穆斯林區(qū)猶太化。現(xiàn)今這個建筑是一個猶太神學院。
到了19世紀后期,耶路撒冷到處都是追尋“天啟”的美國人,以至于《美國精神病學》雜志將這種癥狀與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熱相對比。林肯并非真正篤信宗教之人。1865年4月14日在與妻子去往福特劇院的路上,林肯還提議到耶路撒冷進行一次別樣的朝圣,結果當晚在劇院里被殺,據說遇刺前不久,林肯還在小聲嘀咕:“我是多么想參觀耶路撒冷??!”
1969年8月,一名澳大利亞游客大衛(wèi)·羅翰(Michael Dennis Rohan)被強烈的神圣使命所壓倒,前往阿克薩清真寺縱火。燒毀了阿克薩清真寺里的一座公元680年的原裝木質布道臺。后來大衛(wèi)·羅翰被以色列有關部門在精神病醫(yī)院里關了好幾年送回了澳大利亞最后死在了澳洲的一個精神病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