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嘉良 安君君 楊亞琴 任路平
(1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2016級,河南 鄭州 450008;2 河南省中醫(yī)院腫瘤科,河南 鄭州 450002;3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2017級,河南 鄭州 450008;)
截至目前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已躍居各重大疾病之首,中醫(yī)學認為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因虛致實、因實更虛、虛實夾雜的復雜過程;其病機為氣血虧虛、陰損及陽、寒凝痰聚血瘀,且病性屬寒,其臨床表現(xiàn)虛寒相交;故可采用具有溫陽補血、散寒通滯之效的陽和湯治之[1]。陽和湯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腫瘤的臨床治療,相關的實驗研究也顯示其具有較好的抑制腫瘤作用,現(xiàn)就陽和湯治療腫瘤的認識和臨床應用及實驗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靈樞·百病始生篇》曰:“積之始生,得寒乃生”“溫氣不行,凝血蘊里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陽氣虧虛,溫煦通達之力減弱,寒積內生,久而成積,生成腫塊。陽虛寒凝與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關系密切[2]。陽和湯對于辨證為陽虛寒凝的惡性腫瘤性疾病,效果顯著。
肺癌發(fā)病率居于惡性腫瘤的首位,在我國已成為癌癥死亡的首要原因。彭仁通[3]以陽和湯為基礎聯(lián)合TP方案辨病辨證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采用隨機數(shù)字分組,對照組30例單純采用TP方案治療,治療組30例采用陽和湯聯(lián)用TP方案綜合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近期療效比較,治療組、對照組有效率分別為73.33%、4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乳腺癌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正氣不足、風寒內侵、七情內傷等病理因素導致機體臟腑功能紊亂、沖任失調,導致氣滯血瘀、痰濁交凝,邪毒結滯乳部而成[4]。王明軍[5]以陽和湯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臨床觀察中,采用隨機分組,對照組30例采用CAF方案化療治療,治療組30例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陽和湯治療。結果顯示兩種治療方案臨床療效相近,但陽和湯聯(lián)合化療方案可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減少化療的不良反應,具有一定的臨床優(yōu)勢。
惰性淋巴瘤屬于中醫(yī)學“瘰疬”“失榮”“痰核”“陰疽”等范疇。甘欣錦等[6]認為處于觀察期,無化療對機體損傷的惰性淋巴瘤,多為寒痰凝結證,治療應溫陽散結,軟堅化痰。盧霞等[7]以陽和湯聯(lián)合化療治療惰性淋巴瘤的臨床觀察,采用隨機分組,對照組30例單用CHOP方案化療,治療組30例在對照組化療基礎上聯(lián)合陽和湯治療,結果顯示:總有效率治療組為73.33%,對照組為53.3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軟組織肉瘤是一類來源于纖維組織、脂肪組織、平滑肌組織等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軟組織肉瘤的發(fā)病率為 (2.4~5.0)/10萬,占成人惡性腫瘤約1%,占兒童惡性腫瘤約15%[8]。蔣士卿[9]教授認為,軟組織肉瘤其性屬陰,為陰邪凝聚體內日久所致,屬陽虛瘀結,本虛標實之證;治療上以溫陽法為基本治療原則,重用陽和湯,同時結合臨床證候辨證加減,治療效果明顯,療效滿意。
前列腺癌指的是發(fā)生在前列腺部位的上皮性惡性的腫瘤。許多臨床研究表明中藥對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疼痛及生活質量具有改善作用[10]。前列腺癌患者分泌的前列腺素會促使腫瘤四周的骨質吸收神經末梢對患者的疼痛刺激使其極其敏感,從而產生疼痛感,而研究表明陽和湯對鎮(zhèn)痛的治療效果十分明顯。邵軼群等[11]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陽和湯進行治療,62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療后疼痛顯著改善達72.58%,有效改善達27.42%。
抑瘤實驗可以從宏觀方面研究藥物對腫瘤所具有的治療作用。李仲普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陽和湯對于陽虛證肺癌的生長具有明確抑制作用。竇建衛(wèi)等[13]觀察陽和湯對三陰性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長的影響,發(fā)現(xiàn)陽和湯能夠顯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長、增殖及轉移。
干擾腫瘤細胞的遷移、增殖或提高機體正常細胞的增殖和生長都是臨床上治療腫瘤的目的,腫瘤細胞的侵襲及遷移行為是影響腫瘤轉移的重要因素,越來越多的腫瘤病人死于腫瘤的轉移,而陽和湯已被證實具有明顯的抑制腫瘤細胞遷移的作用[14]。馮磊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陽和湯能有效治療陽虛證乳腺癌骨轉移,其可能機制是通過增加OPG的表達、抑制R ANKL的表達,從而抑制乳腺癌骨轉移的發(fā)展。
機體所具有的抗腫瘤免疫功能可以阻止腫瘤的發(fā)生和控制腫瘤的發(fā)展,促進抗腫瘤免疫功能的有效發(fā)揮是腫瘤治療的一種重要方法。IL-2對細胞免疫應答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能夠促進細胞毒性T細胞的殺傷作用和激活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葉崢嶸等[16]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陽和湯具有抑制H 22荷瘤小鼠腫瘤生長的作用,使荷瘤機體IL-2水平升高和IL-4水平降低可能與其抑瘤作用機制有關。田同德等[17]研究發(fā)現(xiàn),陽和湯能夠顯著提高晚期胃癌陽虛證患者化療的近期療效和生活質量,通過改善腫瘤相關炎癥微環(huán)境,重塑腫瘤免疫可能是其發(fā)揮化療增效的重要機制。
陽和湯是治療陰疽的經典效方,由熟地黃、肉桂、麻黃、鹿角膠、白芥子、炮姜炭和生甘草等七味藥組成。功能溫陽、散寒、通滯,化陰凝而布陽和,故名“陽和湯”,治療一切屬“氣血寒而毒凝”之陰疽。王洪緒在其《外科證治全生集》中已將“乳巖”“惡核”“失榮”“石疽”等都歸于陰疽病,此類疾患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腫瘤[18]?!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分赋觯骸瓣柣瘹?,陰成形?!蹦[瘤相當于中醫(yī)學中的積聚和癥瘕等有形之物。因此,陽虛無以化,不僅貫穿整個惡性腫瘤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過程,且為根本致病因素[19]。在腫瘤的發(fā)展過程中,陽虛寒凝、津血被阻和痰凝互結形成腫瘤后,增殖迅速,日以漸大,代謝活躍,損傷機體陽氣,耗氣奪血,致使機體出現(xiàn)面色蒼白、少氣懶言、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等陽虛的狀況。腫瘤患者的全身衰弱,是局部腫瘤之邪所致,而全身衰弱反可促使局部腫瘤之邪亢盛,這種反復惡性循環(huán),終致不治[20]。
陽和湯在惡性腫瘤性疾病中的運用,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異病同治之法則,陽虛寒凝型積病均可辨證應用,每獲奇效。陽和湯治療腫瘤的認識和臨床應用及實驗研究進展顯示該方治療腫瘤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應進一步開展其治療腫瘤的臨床療效觀察和作用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