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社,湖南 株洲 412007)
一個好的欄目,應是報紙?zhí)厣蛡€性的集中體現(xiàn)。這種特色,還必須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打上時代的烙印。當前,新媒體蓬勃發(fā)展,已經進入融媒體時代。作為傳統(tǒng)媒體的報紙,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該如何進行欄目設置呢?
結合湖南《株洲日報》近兩年來的成功實踐,筆者認為,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報紙在欄目設置上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揚長避短開設深度報道類品牌欄目;二是取長補短設置微評論欄目;三是設置融媒體欄目直接鏈接新媒體。
傳播速度快、可以自己發(fā)聲、信息量大,這無疑是新媒體無可替代的優(yōu)勢所在,但也暴露了新媒體“淺閱讀”“碎片化”的缺點和不足,畢竟大千世界的所有問題并不可以都用“微”的形式來解釋,海量的信息同時帶來的也是泥沙俱下。受眾也需要從各類信息中看到自己所需要的一些思想,以彌補自己的內心、情感和閱讀需要。他們不僅僅需要新聞,更想知道這些新聞為什么發(fā)生,此新聞背后還有哪些新聞,而這些,是“淺閱讀”“碎片化”的新媒體很難提供的。但這一點,紙媒能做到。他們有專業(yè)的新聞報道團隊,能夠對報道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比較全面的描述,同時向讀者提供獨到的見解分析,引發(fā)讀者的邏輯思考和深度認知。正是看到這一點,近年來,《株洲日報》開設了《日報觀察》《“年度經典”啟示錄》等深度類欄目。這些欄目一經推出,就成為《株洲日報》品牌,黏住了大批讀者?!丁澳甓冉浀洹眴⑹句洝窓谀肯碌奈恼?,都是圍繞株洲本地的重大事項,包括清水塘老工業(yè)區(qū)搬遷改造、株洲·中國動力谷建設等,深度思考年度大事大勢,理性分析探尋成功啟示。可以說,這一系列深度報道,很好地讓株洲市民對本地近年來的發(fā)展舉措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這組報道經株洲日報微信公眾號推出后,一些市民紛紛在自己的朋友圈轉發(fā)。
在欄目設置時,報紙必須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并加以放大。新媒體興起的語境下,變化的是新技術、新傳播環(huán)境。從傳播手段看,渠道為王、技術優(yōu)先并非錯誤。但我們應深刻認識到,無論技術、環(huán)境如何變化,傳媒行業(yè)是信息服務行業(yè),內容是其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其核心競爭力。報紙必須回歸內容為王,欄目的打造也應該圍繞這一點來進行。要以欄目為統(tǒng)領,注重原創(chuàng)做精品,不斷創(chuàng)新,推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內容。
目前,“微”已經默默融入了大家的生活,微信、微博、微電影、短視頻等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為傳統(tǒng)媒體的報紙,不必排斥,而應尋找適當的形式,取長補短,為我所用。2016年9月,《株洲日報》在頭版開設的微評論欄目《湘東微語》就是一種這樣的形式。其借鑒微博的形式,只針對《株洲日報》近期(3天內)刊發(fā)的新聞發(fā)表看法,打破文章平常寫法的框框,省略新聞內容直接進行評論,三言兩語解決問題,字數控制在150字之內。欄目推出后,反響良好。同行評論:話題實、角度小、打動人,語言簡潔有力,對話平等;讀者評價:評論稿件與株洲結合緊密,通過每天的微評,能讀懂株洲。
為何選擇開辦微評論而不是微新聞欄目,這也是基于對新媒體與報紙優(yōu)勢對比的一種認識,以及報紙本身的需求。無論怎樣強調信息量,和新媒體相比,報紙容量有限,這是它無法改變的局限性。而評論,正是新媒體所缺乏的。在新媒體上,目前更多看到的是情緒的表達,而不是理性的聲音。取新媒體表現(xiàn)形式之所長,補其內容之所缺,微評論恰到好處。從報紙自身需求來看,黨報頭版刊發(fā)的大多為時政類稿件。而微評論,以其娟秀的楷體字配以精致的欄目圖標,無異于一股清風或一塊美玉,既醒腦又悅目。
新舊媒體融合發(fā)展是媒體的未來,更是報紙發(fā)展的未來。在媒體融合的具體路徑中,融媒體欄目無疑可以成為一座直接溝通新舊媒體的橋梁。從2017年3月開始,《株洲日報》推出了固定的融媒體新聞欄目“看吧視頻”。在報紙上,以圖文并配發(fā)二維碼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聞內容。即報紙在刊發(fā)文字圖片稿的同時配發(fā)二維碼,手機掃二維碼可觀看視頻。《株洲日報》主要為3類稿件配發(fā)視頻:突發(fā)事件類、工作生活服務類、趣味類;拍攝視頻時,主要抓取讀者最受關注的重要內容,包括事件發(fā)生的場面、吸引人的細節(jié)、服務性內容的流程等等;此欄目每周至少刊發(fā)3次。現(xiàn)在,通過“新聞看吧”欄目,二維碼已成為《株洲日報》一種連接報紙、手機和網絡的新興數字媒體。讀者在看報紙的同時,可以通過手機觀看報紙的延伸內容,讓報紙立即變“立體”。
在本地一些重大活動或事件中,《株洲日報》不定期的開設類似的融媒體欄目,通過手機掃碼或掃圖,從報紙端跳轉到株洲日報社自有新媒體平臺。2018年株洲市“兩會”期間,《株洲日報》還開設了“兩會有啥事,我們幫你問”、“融兩會·代表委員訪談”專欄專版。重點聚焦那些受關注的代表建議與委員提案,設置話題,約請代表委員訪談,并錄制視頻,稿件視頻同時在網端微發(fā)布。通過這些欄目的設置,報紙與新媒體建立了一種超級鏈接。報紙借助新媒體,不但實現(xiàn)了以前與讀者不能進行的即時互動,同時也豐富了報紙的內容。更為重要的是,許多先前習慣使用新媒體的讀者,又重新拿起了報紙,從而推動融媒產品向報紙版面的“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