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佳芳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人文社科項目的重視和推進,各級立項項目逐年增加,資助經費不斷提高,人文社科領域的科學研究呈繁榮發(fā)展之勢。作為我國人文社科領域的頂級研究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哲學社會科學中的導向性、權威性和示范性作用愈加明顯。但遺憾的是,目前學界少有研究聚焦人文社科項目的申報問題,尤其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申報方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忠廉撰寫的《人文社科項目申報300問》(科學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下稱《300問》)正響應了學界的這一需求。該書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為例,圍繞申報前、中、后三個階段的300個典型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回答,內容涉及申報總論、項目指南、申報管理、封面設計、數據表填寫、課題論證、研究基礎和條件保障、經費概算、推薦人意見、編撰之道、評審過程、申請書兼活頁足本等12個板塊,全面闡釋項目申報的方法和策略,系統(tǒng)歸納項目申報的范式和規(guī)律,是一部人文社科項目申報的科學指南。
從內容上看,《300問》以申報書和活頁撰寫為中心組織問答,向報前準備和報后評審兩頭延伸,覆蓋了一項完整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需要經歷的程序和步驟,為申報者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項目申報指導。作者宏觀微查,既從宏觀層面介紹申報的原理和方法,如申報前如何未雨綢繆、做足前期學術積累,如何研讀課題指南、獲取國家社科動向和指導思想,申報中如何結合國家政策和個人專長選題,課題論證如何雅俗共賞、做到“專家看了不淺,外行看了不深”,項目申報后評委如何進行評審,通訊評審和會議評審各有何特點及標準等,同時也充分兼顧微觀層面的策略分析,從總體字數如何分配利用到版面設計如何科學美觀,從語言文字如何表述到參考文獻應以多少為宜,從課題組如何優(yōu)化整合到申請書可請何人修改,幾乎涉及申報的所有細節(jié),詳盡周到地為讀者導航支招,全面助力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
從方法上看,《300問》采用技巧講解與參考示例相結合的方法,技巧講解具體深入,參考示例翔實豐富,全書精心配備的相關示例近200例,不僅有助于讀者透徹地了解和掌握項目申報的方法和策略,而且為讀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模仿范本。例如,書中以“公示語俄譯研究”這一標題為例,論述了如何將其與“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國家戰(zhàn)略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經過一步步拓展和升華,最終定為“境內俄語服務窗口語言生態(tài)與中國形象構建研究”標題的過程,從而向讀者清楚地闡釋了如何將看似平常卻有價值的對象提煉成高大上的選題這一重要的申報技巧。
從整體形式上看,《300問》以問答的形式組織編寫,體現了以“讀者為本”的思想。作者從讀者的視角提煉出300個富于代表性的問題,將申報原理和方略闡釋貫穿于300輪的問答中,避免了空洞枯燥的說教,幫助讀者從問答觀摩中輕松習得申報技巧。同時,具體的問題設計還有利于讀者迅速定位并獲取相關答案,使本書兼具方便、快捷之特點。
總體而言,《300問》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術積累和豐富的項目申報與評審經驗,為人文社科項目的申報者撥開云霧、指點迷津,使讀者收獲良多,受益匪淺。該書的出版,不僅對人文社科類項目的成功申請具有極高的參考借鑒價值,而且對人文社科學術研究的深入開展和青年學者的學術成長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