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林
從金融角度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幾乎沒有什么比均衡協調管控紙幣信用更加重要的了
人類活動中的一切商品,均有兩兩之間的比價關系。任何一定時期內,商品的需求增加或供應減少,均會使其與其他商品的比價上升。由于通貨具有一般等價物的特性(這種特性被認為是設定的),因此,常見的現象是,人們更關注以貨幣計價的商品價格的變化,即商品與貨幣之間比價的變動關系。然而,這種觀察問題的角度,常常掩蓋事情的真相,是不可靠的。
基本原理
我們將世間所有物品均視為一般商品,包括紙幣、土地、森林、農產品、河流、黃金、絲綢、股票、房產、水果、一般消費品等等,并研究這些商品之間的比價關系。假設在一個時點上,任何一種商品A與另外一種商品B交換時,A商品的數量是穩(wěn)定的,B商品產出數量的增加將導致以A計價的B的價格下跌。反之,則B的價格上升。
貨幣
貨幣與其他商品的比價關系的重要性是無疑的。貨幣被賦予一種權利,這種權利可以用于與幾乎所有商品交換。對紙幣的這種賦權,形成了國家強制權力,也形成了國家之間經濟關系的核心內容(這也是我們認為應當把金融問題研究納入社會秩序框架的原因)。紙幣的供應量是商品計價的基礎。在紙幣的供應量上,還衍生出信用借款,大大增加了紙幣的原始計價功能,也使得終端價格上漲很快。當這種信用關系發(fā)生逆轉時,終端價格下跌也會很快。
紙幣及其衍生出的信用供應的功能,是研究貨幣計價的關鍵。誰在控制紙幣供應、供應量、供應對象,以及何時不再供應甚至抽回供應,這是現代經濟信用關系和資產價格變動的核心。
貨幣與其他商品之間的比價關系,是體現社會秩序設計的一個側面。這個側面由于極其重要,在歷史上經常出現主要由于這種制度設計的變更或者長期不合理因素的積累,最終導致社會秩序崩潰。
商品產出周期
在商品的比價關系中,商品的供應量和供應速度,是兩個重要指標。在現代,工業(yè)化商品一般可以不分晝夜生產、運輸、配送、銷售,因而價格可以保持相對穩(wěn)定。而農產品價格波動劇烈,與其商品特征有著密切關系。(1)農產品生產周期長,當市場迫切需要時,供應不能及時滿足需求,導致價格高漲;當其豐收集中上市時,價格下跌又很厲害。(2)農產品如水果、蔬菜等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無其他工業(yè)替代品。(3)農產品的貯存成本高,難以改變其價格波動幅度。
在商品的產出周期和產出成本中,礦石等大宗商品也具有類似的特征。例如白銀時代的背景是南美發(fā)現白銀后,對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白銀輸入,造成白銀與商品的比價關系出現較大幅度波動(沖擊了原有的價格體系)。那時中國的商品普遍是以白銀計價,如果市面上短期內多了很多白銀,而商品的生產速度跟不上,必然造成商品價格總體上升。
假設沒有紙幣信用,那么所有商品之間的比價關系,就是蘋果和椅子、葡萄酒和筆記本電腦、咸魚和咖啡等等之間的關系。
這種產出與需求之間的規(guī)律,即便是在金融產品產生以后也有效。比如國際貨幣之間的匯率、衍生品、股票、資產計劃等。即使是衍生品,也可以通過追溯其基礎產品需求來衡量和估算其比價關系??傮w看,紙幣信用的供應和生產是決定整個經濟金融體系經濟利益關系的最主要力量。賦予這種力量的,是其一般等價物功能,即它可以與其他任何商品交換,而其他任何商品都不能替代這個功能——雖然有的商品替代性強,有的替代性弱,但都不足以替代它。替代性強的商品,比如黃金、白銀、銅、卷煙等。越是個性化強的商品,替代功能越低。比特幣這種電子化貨幣,就是一個新的群體對舊的貨幣體系不信任后,創(chuàng)造出的新的貨幣支付體系。這種新體系的生命力,要看舊體系對它的容忍程度,以及舊體系在新出現的競爭下,能否使原有的更公平的功能得到恢復?;蛘咭矗鲁霈F的比特幣體系,是否會內在地產生新的不平衡機制,以及這種不平衡機制將存在多久。
決定商品比價的動力
既然商品的供求決定了商品的價格,那么商品的供應——有效產出(指有效地將自己的產出公平地賣給消費者或需求者的生產過程),以及對該商品的需求,就會決定該商品與其他商品之間的當期比價。譬如,在實體產業(yè)中,椅子的生產者要更有效地生產椅子,而對交易市場的建設者和提供者而言,則是要更有效地提供低廉、便捷的交易場所和交易機制。越是能提供有效產出的個人、公司、社會組織、地區(qū)和國家,其內在比價就越高。
虛擬貨幣及區(qū)塊鏈
人類創(chuàng)造的貨幣信用體系常常受到來自新興力量的挑戰(zhàn),原因就在于不穩(wěn)定的貨幣體系內在的矛盾。貨幣信用體系寄希望于處理所有轄區(qū)的金融物質交易關系。在轄區(qū)的金字塔結構中,這種關系在較短時間內是有效的,較長時間則難以穩(wěn)定,因為總有人持續(xù)性地在這種體系中處于劣勢地位。
如果我們假設柑橙這種商品可以成為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那么柑橙產區(qū)聯盟將成為新的“貨幣聯盟”,最大的柑橙生產主將成為類似中央銀行的機構。在信息技術發(fā)達的今天,網上身份注冊和認證不再有問題,那么這些新群體共同推出一款虛擬貨幣,用來支付、結算他們之間的勞動、服務、產品、物流等,似乎也會變得順理成章。而且這種新的信用組織關系在信息技術成熟和發(fā)達的條件下,具備了物理基礎,這就是新經濟關系崛起的圖景。
區(qū)塊鏈、產業(yè)鏈金融則是在原有貨幣體系下,加強或強化了原有經濟信用關系的聯系,圍成一個顯性的“城堡”,盡量避免外部力量侵蝕城堡中既得利益的行為。這種利益的區(qū)域或區(qū)隔化,在微觀經濟社會活動中極為常見,思潮上常常伴隨著宗族、民粹和保守主義的興起。
總而言之,貨幣信用體系是維持社會秩序的一個重要組成要素。紙幣信用和貨幣錨之間的比例必須保持在一個適當的水平。自從美元與黃金脫鉤以后,全球紙幣信用和貨幣錨之間的比例,夾雜著各國紙幣信用之間的比價關系,構成了一幅現代金融經濟運動的圖景。然而,這種運動并不總是能夠保持在均衡水平。不均衡的運動機制有時反而造成了更大的社會財富懸殊。市場會選擇貨幣成色,這正是貨幣信用運動本身的內在機制缺陷,這種缺陷也成為歷史治亂循環(huán)的一個重要動因。因此,從金融角度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幾乎沒有什么比均衡協調管控紙幣信用更加重要的了。
(作者為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高級總監(jiā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