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紅 王玲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方便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該院收治的80例腦梗塞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早期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臨床護理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ADL評分(82.84±8.37)分、Fugl-Meyer評分(55.22±26.78)分、語言功能評分(85.28±3.59)分均在很大程度上高于對照組的ADL評分(60.30±5.39)分、Fugl-Meyer評分(35.89±19.22)分、語言功能評分(60.25±3.25)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腦梗塞患者的語言、肢體功能,在臨床上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 腦梗塞;早期護理干預;語言;肢體康復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12(a)-017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language and limbs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DL score, Fugl-Meyer score and language function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82.84±8.37)points, (55.22±26.78)points, (85.28±3.59)points vs(60.30±5.39)points, (35.89±19.22)points,(60.25±3.25)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anguage and limbs function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ich is worth wide promo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Language; Limbs recovery
臨床上,腦梗塞十分常見,是腦血管疾病的一種,指的是因為患者的腦供血功能出現(xiàn)障礙,進而促使其腦組織出現(xiàn)缺血、缺氧的現(xiàn)象,導致腦組織壞死、軟化[1]。中老年人屬于該疾病的主要發(fā)病群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患者恢復慢,并且治療后會可能會有后遺癥遺留,甚至有部分患者在治療后會出現(xiàn)生活難以自理的現(xiàn)象,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將家庭與患者的經濟負擔與精神負擔加重[2-3]。研究顯示,及早對患者進行早期護理干預,能夠對其康復進行有效促進。該研究對2014年1月—2016年12月80例腦梗塞患者進行了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方便選取80例腦梗塞,包括53例男患者,27例女患者,最小年齡為58歲,最大年齡為82歲,平均年齡(65.21±18.26)歲,平均病程為(2.67±1.28)年。根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患者40例,對照組患者40例。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平均病程等,其中觀察組27例男患者,13例女患者,最小年齡為60歲,最大年齡為78歲,平均年齡(63.42±15.53)歲,平均病程為(2.44±1.63)年。對照組25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最小年齡為58歲,最大年齡為82歲,平均年齡(65.35±17.34)歲,平均病程為(2.73±1.43)年。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符合臨床對比要求。患者納入標準:①自愿參與研究,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者;②配合度高者;③住院時間在1周以上者;符合腦梗塞診斷標準者?;颊吲懦龢藴剩捍嬖诿庖呦到y(tǒng)疾病者;存在傳染性疾病者;存在精神障礙者;存在嚴重肝腎心等重要臟器性疾病者;依從性差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與溝通,以此來將患者的治療配合度提高;向其講解腦梗死的相關知識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在注意均衡飲食,告知平和、樂觀的心態(tài)。觀察組(早期護理干預):在對照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幾個方面。endprint
1.2.1 心理干預 通常情況下,腦梗塞患者發(fā)病急促,部分患者還會伴隨有失語、肢體偏癱等癥狀出現(xiàn),所以很容易出現(xiàn)焦慮、悲觀等不良情緒,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拒絕配合進行治療。所以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對其心理狀況進行合理評估,并且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與干預,對其進行充分的支持與護理,促使其采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疾病治療。
1.2.2 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要將患者的飲食愛好與習慣作為依據,為其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并且邀請營養(yǎng)師對其進行指導。囑咐患者多吃新鮮的蔬菜與水果,注意飲食易消化、清淡,避免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確保機體內部微量元素與維生素充足。
1.2.3 體位護理 在患者取健側臥位時,要將一軟墊放置在其胸前,患側上肢前伸,并且放置在枕上,將肘腕關節(jié)伸直,稍微分開五指,患側下肢要屈膝屈髖,并且將其放置在軟墊上,將其踝關節(jié)保持在90°,健側進行自然放置;當患者取仰臥位時,要將其肩部稍微向上抬并且向前挺,外旋上臂,并且稍微向外展,腕與肘均保持伸展狀態(tài),掌心保持向上,伸展并且分開手指。前挺下肢骨盆,將大腿內旋,在膝關節(jié)下部墊上軟墊,確保其保持微屈狀態(tài),踝關節(jié)保持90°,確保足尖向上。
1.2.4 語言功能鍛煉 如果患者存在失語癥狀,那么護理人員要積極指導其進行語言功能訓練,為其制定一個詳細化的康復計劃,先從簡單的音節(jié)、單句、認物、認人訓練開始,然后再慢慢的語氣進行對話與交流,確?;颊呙刻於季哂幸欢康恼Z言表達訓練,指導患者通過聽廣播、看電視等方式來進行說話練習,以此來將其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其次,護理人員要合適的時機給予患者肯定與表揚,以此提高其自信心,進而促使其語言功能更好更快恢復。
1.2.5 肢體功能鍛煉 將患者的實際情況作為依據,為其制定階段性的肢體功能鍛煉方案。例如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從健側到患側、從大關節(jié)到小關節(jié)的被動運動或者主動運動,依次對上下肢的肩、肘、指、髖、膝、踝、趾等關節(jié)進行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循從小到大的原則,將活動的時間控制在10~20 min/次之間,進行3~5次/d活動,以此來將患者患肢力量不斷增加。在此期間,可以通過患者肌肉進行按摩、拍打等方式來將其肌力增強,促使其更好更快康復。在患者的肌力得到恢復之后,鼓勵其大膽進行自主運動,慢慢的從臥位轉變?yōu)樽弧恼疚坏讲叫?,每天都堅持進行鍛煉。向患者家屬講解相關運動技巧,以此來輔助患者進行被動運動,促使其癱瘓肢體更好更快康復。
1.3 觀察指標
ADL(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主要包括洗澡、上樓梯、穿衣、步行、轉移、吃飯、睡覺、上廁所、修飾、小便、大便等項目,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高,具體評定標準:①61分以上為ADL功能輕度損害;②41~60分為ADL功能中度損害;③40分以下為ADL功能重度損害;④100分為ADL正常。
Fugl-Meyer(肢體運動功能)評分:主要是對患者上下肢兩部分進行評價,包括上、下肢協(xié)調能力、腱反射,髖、膝、踝、手、肘、肩的運動功能。下肢一共17項,34分,上肢33項,66分。量表總評分為100分,具體評定標準為:輕度運動障礙:96~99分;中度運動障礙:85~95分;明顯運動障礙:50~84分;嚴重運動障礙:50分以下。
漢語失語檢查表:對患者的語言功能進行評價,包括書寫、理解、閱讀與口語4項,每一項的分值為25分,總分為100分,60分以下屬于不流利型;60~80分屬于中間型;超過80分屬于流利型。
1.4 統(tǒng)計方法
對統(tǒng)計學數(shù)據進行分析,數(shù)據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表示采用(x±s),計數(shù)資料表示采用(%),分別對其進行t檢驗與χ2檢驗,P<0.05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ADL評分、Fugl—Meyer評分、語言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對于護理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ADL評分、Fugl—Meyer評分、語言功能評分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并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神經內科中,腦梗塞十分常見,屬于腦血管疾病的一種,患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語言功能喪失與肢體功能障礙[4-5]?,F(xiàn)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與習慣的不斷變化,通過攝入高脂肪與高蛋白,在很大程度上將血液粘稠度提高,進而促使血流速度減慢[6]。其次,因為中老年人的動脈管壁較為狹窄,所以很容易引發(fā)腦梗塞出現(xiàn),這不僅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而且還會將其生活質量顯著降低,所以及時尋找一種有效方式對其進行干預是十分必要的。以往所用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是針對多數(shù)人的一種護理模式,沒有系統(tǒng)化的護理流程形成,護理針對性不強,效果有待提高[7]。早期護理干預則是針對患者的實際心理狀態(tài),對其負面情緒產生的具體原因進行分析,進而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通過給予患者充分支持與鼓勵來將其治療信心增強,并將其配合度顯著提高。通過指導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以此來將其機體免疫力增強。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功能訓練,能夠促使其肢體功能得到有效改善[8]。通過對患者進行語言功能訓練,能夠將其語言功能顯著改善。體位的變換有利于促使其肢體保持平衡,將其靈活性增加。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ADL評分(82.84±8.37)分、Fugl-Meyer評分(55.22±26.78)分、語言功能評分(85.28±3.59)分均在很大程度上高于對照組的ADL評分(60.30±3.59)分、Fugl-Meyer評分(35.89±19.22)分、語言功能評分(60.25±3.25)分,(P<0.05),這充分說明早期護理干預效果要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這與國內一些學者的研究結果均一致[1,4,7],將其用來對腦梗塞患者進行干預,有利于改善其肢體功能與語言功能。
綜上所述,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腦梗塞患者的語言、肢體功能,具有良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于華.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3):78-79.
[2] 尹詠梅.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功能康復中的應用效果及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2):29-30.
[3] 趙紅娟.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5,21(12):1755-1757.
[4] 賀嘉,王申.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2):16-17.
[5] 周妤.探究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152-153.
[6] 豆平,香娜.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效果觀察[J].心理醫(yī)生,2016,22(21):129-130.
[7] 侯忠穎.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和肢體康復中應用探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1):154-155.
[8] 王國玲,張素霞,唐靈濤,等.早期護理干預在偏癱、失語的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的應用效果[J].飲食保健,2016, 3(22):189.
(收稿日期:2017-09-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