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針刺法治療糖尿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效果。方法 共選擇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82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41例和對照組4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及認知功能訓練,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針刺法治療,兩組均治療12周為1個療程。結(jié)果 經(jīng)治療1個療程后,研究組中臨床痊愈4例(占9.75%),顯效20例(占48.78%),有效12例(占29.27%),無效5例(占12.20%),總有效率為87.80%;對照組臨床痊愈1例(占2.44%),顯效13例(占31.71%),有效14例(占34.14%),無效13例(占31.71%),總有效率為68.29%。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jié)論 針刺法治療糖尿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效果滿意,值得推廣。
【關(guān)鍵詞】糖尿??;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針刺法;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4..02
糖尿病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率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及腫瘤,病情日久可以引起多器官損害,故而給人們的健康及生命造成巨大的損害[1]。近年來隨著大量研究的持續(xù)深入,糖尿病引起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被廣泛重視,如糖尿病性認知功能障礙,本病在1996年被首次提出,指介于正常老化和輕度癡呆中間的一種臨床狀態(tài),表現(xiàn)為記憶力下降、智力減退等,且約有10%~ 15%的患者(每一年)發(fā)展至老年性癡呆[2]。中醫(yī)藥治療本病效果較好,筆者采用針刺法進行治療,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共82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2組,每組41例,研究組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57歲~68歲,平均年齡(61.6±3.3)歲,糖尿病病程5~15年,平均(9.3±1.5)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病程7個月~13個月,平均(8.8±1.3)個月;對照組中男24例,女17例,年齡56歲~70歲,平均年齡(61.5±3.5)歲,糖尿病病程4.5~17年,平均(9.5±1.4)年,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病程6個月~15個月,平均(8.5±1.5)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糖尿病及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病程等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病例標準
①年齡50~70歲,男女不限。②符合“糖尿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2]。③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病程≥6個月。④排除合并有腦血管原發(fā)疾病者,過敏體質(zhì)者。⑤同意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口服降糖藥或皮下注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并配合日常認知功能訓練,針對合并疾病給予對癥治療等;予尼莫地平片(規(guī)格為30mg/片)20mg,每日3次口服。共治療12周為1個療程。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再予針刺治療:取風池、外關(guān)、太溪、豐隆、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行毫針刺法,得氣后留針30min,每周針刺2次。共治療12周為1個療程。
1.4 療效判定標準
①臨床痊愈:臨床癥狀與體征等均消失,或基本消失,中醫(yī)證候總積分減少≥95%。②顯效:臨床癥狀與體征等明顯好轉(zhuǎn),中醫(yī)證候總積分減少≥70%,且<95%。③有效:臨床癥狀與體征等有所好轉(zhuǎn),中醫(yī)證候總積分減少≥30%,且<70%。④無效:臨床癥狀與體征等無改善,或有加重,中醫(yī)證候總積分減少<30%,或增加。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經(jīng)治療1個療程后,研究組中臨床痊愈4例(占9.75%),顯效20例(占48.78%),有效12例(占29.27%),無效5例(占12.20%),總有效率為87.80%;對照組臨床痊愈1例(占2.44%),顯效13例(占31.71%),有效14例(占34.14%),無效13例(占31.71%),總有效率為68.29%。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3 討 論
針刺法是中醫(yī)學特色療法之一,可用于多種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3]。本研究選擇風池、外關(guān)、太溪、豐隆、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施以常規(guī)毫針刺法,用于治療糖尿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其中風池具有宣發(fā)少陽經(jīng)經(jīng)氣的作用,有報道顯示其可改善大腦功能[4];外關(guān)穴則可通利三焦,豐隆、足三里具有通暢經(jīng)絡、利濕化痰、開竅醒神之作用,太溪、三陰交則有利于補腎填精、清熱行氣。綜上,采用針刺法治療糖尿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效果滿意,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孫楊帆,于海燕,萬禎漪,等.經(jīng)顱直流電刺激綜合康復治療法對2型糖尿病早期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6, 29(8):1083-1087.
[2] 陳曉軍,王晨瑤,方劍喬.針刺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體悟[J].中醫(yī)雜志,2015,56(20):1787-1789.
[3] 王曉燕.醒腦益智方治療糖尿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血管病雜志,2017,5(18):43-44.
[4] 曹 良,奚春聯(lián),李 飛.針刺聯(lián)合活血補腎中藥治療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6,22(2):98-99.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