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睿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驚蟄時節(jié)伴著春雨的瀟瀟,在時光的盡頭里錯亂。而那驚蟄雨水中的甘菊之香,總會使我產(chǎn)生一種不知名的情愫。
幼時,我特別討厭吃茼蒿。把它視為這世上最難吃的菜,尤其是九月份茼蒿盛產(chǎn)的時候,我總會捏著鼻子大喊:“臭死了,臭死了!”故意在擇茼蒿的奶奶面前晃來晃去。那時,奶奶為了讓我吃茼蒿做過好幾次茼蒿全宴:涼拌茼蒿、茼蒿燒肉、蛋炒茼蒿……但我終究是沒有吃過一次,最后我連續(xù)好幾天天只吃白米飯才換來了沒有茼蒿的日子。
后來,我得過一次濕疹,除了每日的藥物服用外,奶奶總會給我做只有祭祖時才有得吃的青團(tuán)。那時的我只是覺得青團(tuán)真是一個好吃的東西,入口雖然有點(diǎn)硬但那黏黏的面粉包裹著的芝麻與清綠色面團(tuán)的結(jié)合,著實(shí)是人間的美味,嗅一嗅還有甘菊的香味。在我病好的那一天,我問奶奶那是什么東西,奶奶用她那夾雜著濁重方言的普通話告訴我:“那是蒿兒團(tuán)?!苯又秩粲兴嫉匮a(bǔ)充了一句:“那是用菠菜做成的”。那年天真的我心想,什么時候又可以吃到蒿兒團(tuán)呢?
后來,我才知道每年驚蟄到清明那段時間我們都可以吃到“蒿兒團(tuán)”,那年我也看見奶奶做過一次青團(tuán)。奶奶將“菠菜”(茼蒿)煮成汁,和著面粉,大力搓揉,再擇下一塊,壓平將預(yù)先準(zhǔn)備好的芝麻放入包起來,最后再放入蒸籠里。蒸熟,便可以吃了。那次,因?yàn)榭戳酥谱鞯娜^程,我太過興奮,在吃“蒿兒團(tuán)”的時候掉了一顆牙。
隨著那顆牙的長全,我也長大了。后來我才知道奶奶口中的“蒿兒團(tuán)”是由茼蒿做的,那一刻我算是十分震驚了吧,可細(xì)細(xì)想來,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shí)也并不是那么討厭蒿兒團(tuán)。有一次與奶奶提到這事,奶奶聽到笑著打哈哈:“囡囡,你小時候不愛吃茼蒿,但治療濕疹吃茼蒿卻很有用的,我尋思著也只有做蒿兒團(tuán)才行。說起來茼蒿還救了你一命呢!”后來,清明祭祖在路邊看到了一些不知名的花,白色花瓣,黃花蕊,一聞還有甘菊之香,像極了野菊,可一尋思,這是清明哪來的菊呢?奶奶見我看那花許久,笑了:“囡囡,那是茼蒿。”我又一次震驚了,盯著那株雅致的茼蒿花,愣了好久……
從那以后,我慢慢開始了解也開始吃茼蒿,我發(fā)現(xiàn),茼蒿不僅可以入藥救人,而且吃起來其實(shí)也沒有那么差。尤其是涼拌,甘菊之香,伴著入口之脆爽,讓我深深地愛上了茼蒿。
嘻,我明白了甘菊的香味中,原來有位叫茼蒿的伊人在水一方??!而我必要等到那霜降,把那位伊人,捧到手中央。
(指導(dǎo)老師:陳岳平)
★ 賞心樂事品茼蒿
如果把本文比作一道菜,那可真是色香味俱全。色,是茼蒿的綠意;香,是青團(tuán)的香味;味,是愛的味道。這三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讓我們看到了江南的綠植,江南的民俗,江南的親情。而且,我們還從中學(xué)到了很多知識。比如,作為北方人的我,只知道吃火鍋時,涮茼蒿是一道名菜,完全沒有去了解過它的來歷,比如花期,比如成熟,比如藥用價(jià)值。這無形中讓本文有了一定的附加值,有點(diǎn)汪曾祺寫云南之菌的意味了。
品讀如此文字,真是一件賞心樂事。(肖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