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磊
【摘要】目的 探討腔鏡下直腸、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聯合膽囊切除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本院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18例腔鏡下直腸、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聯合膽囊切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所有患者平均手術時間(185.32±25.36)min,術中出血量(45.74±19.67)mL,淋巴結平均清掃數目(12.41±4.47)枚,術后排氣時間(1.31±3.76)天,1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情況即腸管吻合口瘺,隨后調整患者引流管情況,轉換為雙套管,并與沖洗后患者的腸管自行愈合。術后隨訪時間為3~12個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復發(fā)情況,3例患者于術后因飲食不當出現腹部不適感,此種現象在3個月后得到緩解。結論 對臨床病例分析符合要求的患者實施腔鏡下直腸、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聯合膽囊切除治療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可信性強的優(yōu)勢,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因此,值得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腔鏡;直腸癌;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膽囊切除
【中圖分類號】R73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4..01
直腸癌、乙狀結腸癌是當前內科腫瘤中較為常見的腫瘤,以惡性為主[1]。近年來,在不合理生活習慣、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等因素的影響之下,此類癌癥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會出現直腸癌、乙狀結腸癌合并膽囊結石的患者,手術是治療此種合并癥的首選方式。對此,本院對患者腔鏡下直腸、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聯合膽囊切除術,現在將其具體內容作出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8例腔鏡下直腸、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聯合膽囊切除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過臨床檢查及病例分析均被確診,且治療者資源且同意切除膽囊。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齡最小47歲,年齡最大67歲,平均年齡為(51.01±6.18)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施腔鏡下直腸、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聯合膽囊切除。以五孔法為主,于患者的臍下緣置入10mm Trocar,在其中置放角度為30的斜面鏡頭,左右臍上3~5 cm腹直肌外緣及左下腹反麥氏點處置入5 mm Trocar放置抓鉗,右下腹麥氏點位置放置10mm Trocar作為主操作孔。手術以“直腸、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膽囊切除術”的順序進行。切入的膽囊標本于左下腹Trocar孔延長切口取出,并通過此小切口輔助完成腸管吻合或者造瘺,留置1根引流管于患者盆腔處,并自右下腹的Trocar引出。
1.3 療效判定標準
以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平均清掃數、術后排氣時間、并發(fā)癥情況、術后恢復情況等作為本次研究的療效判定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在本次研究中的18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在腔鏡條件下進行手術治療,其中,6例患者實施直腸根治術聯合膽囊切除治療方式,12例患者實施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聯合膽囊切除治療方式。對18例患者的直腸癌、乙狀結腸癌病理加以分析可以看出,低、中、高三個等級的分化腺癌分別為6例、11例、1例;對所有患者的膽囊切除標本經臨床分析可以發(fā)現,其病理均符合膽囊慢性炎改變且內含結石的癥狀。所有患者平均手術時間(185.32±25.36)min,術中出血量(45.74±19.67)mL,淋巴結平均清掃數目(12.41±4.47)枚,術后排氣時間(1.31±3.76)d,1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情況即腸管吻合口瘺,隨后調整患者引流管情況,轉換為雙套管,并與沖洗后患者的腸管自行愈合,。術后隨訪時間為3到12個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現復發(fā)情況,3例患者于術后因飲食不當出現腹部不適感,此種現象在3個月后得到緩解。
3 討 論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以手術切除為直腸癌、乙狀結腸癌的主要方式,腹腔鏡手術具有傷口小、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勢,更加符合當前以人為本的臨床治療理念。近年來,隨著醫(yī)療分科進程的不斷加快,很多醫(yī)院建立了多個普外分科,但是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其他??萍膊?,使得患有多個疾病的患者需要長時間住院并進行多次手術,在增加患者身體疼痛的同時,還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3]。對此,本院實施腔鏡下直腸、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聯合膽囊切除術治療方式,經過手術后,所有患者平均手術時間(185.32±25.36)min,術中出血量(45.74±19.67)mL,淋巴結平均清掃數目(12.41±4.47)枚,術后排氣時間(1.31±3.76)天,1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情況即腸管吻合口瘺,隨后調整患者引流管情況,轉換為雙套管,并與沖洗后患者的腸管自行愈合。
綜上所述,對臨床病例分析符合要求的患者實施腔鏡下直腸、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聯合膽囊切除治療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可信性強的優(yōu)勢,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因此,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 雪,胡占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急性膽囊炎的療效比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31(06):931-933.
[2] 張 樂,白月奎,歐云菘,張在興,孫家邦.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觀察[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23(08):1141-1143.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