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蕓
2011年版《數學課程標準》中,“數學基本活動經驗”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并列,作為“四基”之一明確提出,可見“基本活動經驗”不容忽視。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是源于數學學習經歷的、基于數學實踐活動的、具有較強個體性的感受與體驗。蘇教版“探索與實踐”部分實踐操作性強,是落實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重要載體,但在實際使用中存在不少問題,值得我們去分析研究。
一、“探索與實踐”的使用現狀及思考
1.現狀
在對小學高年級數學“探索與實踐”的教學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后發(fā)現,近56%的學生反映教師只上一部分實踐活動課,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學課程內容,有15%的學生反映教師探索與實踐基本不上。學生對探索與實踐興趣高,但教師課前準備不足。近90%的教師都意識到新課程改革將“探索與實踐”設置為課程學習內容的必要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許多不足。教學隨意性大,認識不到位,理解偏頗。更多的教師還是注意到了國標本教材與以往教材的不同之處,所以會擠出一點時間來教學“探索與實踐”,讓學生自學一下或是教師簡單地向學生做一些介紹,照本宣科。
具體問到教師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狀,教師談道:高年級課堂時間不夠用,在課上經歷操作實踐或挨個來匯報實踐的結果太浪費時間;學生的個體差異明顯,有些實踐活動對能力較差的孩子來說難以完成;這些題目的內容考試也不會考到,花太多的時間浪費了沒用……
2.反思
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教材使用了十多年,經歷了改版修正,然而“探索與實踐”這部分內容仍然保留至今,追根溯源,我們不難發(fā)現,這部分內容保留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探索與實踐”的練習設計操作性強,其設計意圖正是最好地落實“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載體,是教材編排的一大亮點,其練習設計正是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積累基本活動經驗,是落實課標的最好契機??梢?,落實“數學基本活動經驗”不是只能在新授課,“探索與實踐”部分同樣可以進行。就應當在這部分“教”與“學”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二、“探索與實踐”的有效教學策略
1.費時——省時
高年級數學課堂時間緊迫,部分教師擔心實踐操作的時間過長。我們可以將“探索與實踐”版塊的某些練習安排為作業(yè),在課前實踐完成,節(jié)省課堂的時間。例如,第十一冊第九頁:“和同學或家人一起,先測出每人每步大約步行多少米,再算一算,如果兩人同時從長2000米的一條路的兩端相對而行,大約經過幾分可以相遇?”這題中測量步長就可以布置為作業(yè),先在課前完成操作,計算的部分可以在課堂完成。另外,一些操作可以幾個人合作完成,也會省時不少。但要注意,布置為課前作業(yè)的,教師一定要檢查完成情況,以免有些學生認為這不是書面作業(yè)就胡亂了事,反而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2.個體——小組
在動手操作方面,學生的個體差異還是很明顯的,有些實踐活動對能力較差的孩子來說用加倍的時間甚至都難以完成,為了避免實踐進度的不協(xié)調,我們可以安排某些復雜的操作練習變?yōu)樾〗M合作完成。例如,蘇教版第十冊111頁:“要在操場上畫一個圓,可以怎樣畫?試著在操場上畫一畫?!辈糠謱W困生只會用圓規(guī)或有圓孔的尺子在紙上畫圓,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說還是有難度的,如果在小組里完成,他們可以看到其他同學智慧的火花,分工合作中既解決了問題、節(jié)省了時間,還填補了自身思維的不足。同樣這一頁的“用同樣長的繩子分別圍一個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找根繩子圍一圍,量一量,算一算”,也可以合作完成。要注意的是,合作前要合理分工,避免少數人操作,其余旁觀。
3.一言堂——交流會
教學“探索與實踐”過程中,在學生匯報實踐結果上令不少教師困擾,他們表示,既然學生都動手操作了,如果只讓少數人匯報會損失了很多精彩生成的機會,并使其余孩子喪失了參與的積極性,但如果每個人或大多數人匯報一遍太浪費時間。這時,我們可以選擇合適的題目變一言堂為交流會,采用小組內交流、組與組之間交流,甚至可以給學生5分鐘,讓他們自己下位參觀交流。這樣的匯報不再局限于少數指定的幾個人,而是全員都靈活地參與了。例如,教材第十冊51頁:“從報刊、電視或網絡等媒體中收集一些用分數表達的信息,試著說明這些分數表示的意義,并和同學交流?!笨梢宰屗麄儗⒆约菏占男畔[在桌上,開展自由的小組、組與組、下位參觀等多種形式的信息交流。4.學生個體單干——家庭全員參與
“探索與實踐”版塊的練習中很多都與生活密切聯系,能讓學生在實踐探索中參與生活,感受生活中有數學,數學服務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但在實踐中,有些問題學生不太了解,個體單干有些困難,需要成人的參與和協(xié)助。例如,蘇教版第九冊58頁:“記錄你家一周生活費用的支出情況,并用計算器算出合計數。通過記賬你有什么體會?”有些學生反映最后的結果只是回家問家長,家長給了個大致的數據就草草結束了這個實踐作業(yè)。類似練習我們其實可以發(fā)動學生家庭全員參與,教師通過短信通知家長共同完成此類練習。剛才的問題可以讓孩子每天和家長一起記錄支出情況,甚至可以一起去菜場買一次菜,再匯總一周支出。這一過程不僅是完成了這個作業(yè),同時也讓學生體驗生活,了解了家庭的開銷,滲透節(jié)約勤儉的思想等。這樣,讓一些看似不好操作的練習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三、結語
數學的“探索與實踐”是以解決某一實際的數學問題為目標,以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的一種新型的練習。而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正是學生對活動對象具體操作、考察和思考后形成和積累的過程性知識,所以我們應該注意并重視探索與實踐的特點,讓學生確確實實地動起來,在參與探索的同時,經歷著數學過程,體驗著數學思想,增強數學基本活動經驗。讓學生真正全身心地投入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在對數學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讓“探索與實踐”成為落實學生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的新途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