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萍 趙統(tǒng)敏王銀磊 周 蓉 余文貴
(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江蘇省高效園藝作物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江蘇南京 210014)
蘇紅11號番茄單果質量180~200 g,果實近圓形,幼果無綠果肩,成熟果大紅色,硬度高,酸甜適中,口感好,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YLCV),平均每667 m2產量達7 300 kg。
番茄是我國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市場上番茄品種繁多,但在抗性、產量、耐貯性等方面差異較大。蘇紅11號是由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選育的紅果番茄新品種,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能有效降低種植風險,同時具有產量高、耐貯性強等特點,可滿足種植者的需求。2014年蘇紅11號通過江蘇省農業(yè)委員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現(xiàn)已在山東、江蘇等地推廣種植,2016年種植面積約43.3 hm2(650畝)。
母本TY-0615是由從美國引進的無限生長型、設施專用一代雜種05-YJ-9247,經連續(xù)8代株系選擇,從其后代中選出的穩(wěn)定株系。該株系為無限生長型,植株生長勢強,連續(xù)坐果能力強;每穗花序4~5朵花,花期整齊一致;幼果無綠果肩,成熟果大紅色,著色均勻有光澤;果形高圓,果面光滑,果皮較厚;果實萼片細長、深綠色,果柄短;平均單果質量195 g左右;植株結果性較好,綜合抗性強,高抗番茄花葉病毒病(Tomato mosaic virus,ToMV)、枯萎病,抗葉霉病。
父本TY-0623是2006年針對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在江蘇及周邊地區(qū)為害嚴重的現(xiàn)狀,從亞洲蔬菜研究與發(fā)展中心(AVRDC)引進的抗病材料CLN2777A與自有的自交系TMR960雜交,在后代分離過程中利用煙粉虱接種TYLCV抗性鑒定及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經7代單株選擇篩選出的高抗TYLCV自交系。該株系為無限生長型,植株長勢旺盛,幼果無綠果肩,成熟果大紅色,著色均勻,單果質量170 g左右,果形圓整,果實硬度高,低溫條件下坐果能力強。
2010年秋季配制組合,經過多次比較觀察及配合力測定,發(fā)現(xiàn)組合TY-0615×TY-0623綜合性狀優(yōu)良,對TYLCV表現(xiàn)為高抗。2012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3年在江蘇連云港、南京、徐州、蘇州等地進行多點試驗,并在陜西繁殖基礎試驗種子。
2.1 品種比較試驗 2012年春季在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試驗地及連云港贛榆區(qū)進行品種比較試驗,株距32 cm,行距50 cm,小區(qū)面積1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以蘇紅9號作對照,采用單干整枝。結果表明,蘇紅11號平均每667 m2前期產量2 885.5 kg,比對照增產12.3%;每667 m2總產量7 375.1 kg,比對照增產9.5%。
2.2 區(qū)域試驗 2013年春季在江蘇南京、徐州、連云港、蘇州的同一大棚或溫室中進行區(qū)域試驗,土壤質地為粘壤土,每小區(qū)種植2行,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株距32 cm,行距 50 cm,每小區(qū)定植52株,四周設保護行。單干整枝,第4穗果上方留2片葉摘心,其他管理按常規(guī)進行。各試點按當?shù)厍闆r確定播種期及定植期。蘇紅11號平均每667 m2前期產量2 942.6 kg,比對照蘇紅9號增產14.1%;每667 m2總產量7 715.2 kg,比對照增產13.3%。
同年秋季在同地區(qū)繼續(xù)進行區(qū)域試驗,各試點按當?shù)厍闆r確定播種期及定植期。蘇紅11號平均每667 m2前期產量為2 888.4 kg,比對照蘇紅9號增產11.6%;每667 m2總產量7 549.8 kg,比對照增產9.8%。
2.3 生產試驗 2014年春季在江蘇南京、徐州、連云港、蘇州進行生產試驗,各試點按當?shù)厍闆r確定播種期及定植期。株距32 cm,行距 50 cm,每小區(qū)定植100株。蘇紅11號平均每667 m2前期產量為2 743.9 kg,比對照蘇紅9號增產10.3%;每667 m2總產量7 345.2 kg,比對照增產8.2%。
蘇紅11號屬無限生長型,中晚熟;果實近圓形,幼果無綠果肩,成熟果大紅色,色澤鮮艷,極富光澤,果實圓整,著色均勻,畸形果和裂果率低,單果質量180~200 g,大小均勻,硬度高??扇苄怨绦挝锖?.9%左右,酸甜適中,口感好;每667 m2產量可達7 300 kg以上;抗TYLCV(Ty-2)、葉霉病(Cf-9)、ToMV(Tm-2a)、枯萎?。↖-2)。適宜在TYLCV發(fā)生嚴重的地區(qū)進行大棚和日光溫室栽培。
4.1 播種育苗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早春栽培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上旬播種,秋延后栽培一般7月上中旬播種。采用穴盤育苗,播種前基質澆足水,每穴播1粒。播種后覆蓋厚1 cm左右的基質或蛭石,厚度要均勻一致,然后蓋上無紡布,再淋濕無紡布,以起到增溫、保濕的作用。3~5 d(天)后,有少量種子發(fā)芽露白時揭掉無紡布,以防發(fā)生徒長。早春栽培,冬季育苗氣溫低,可采用地熱線加溫,白天酌情通風,定植前7 d(天)進行低溫煉苗。秋延后栽培,夏季育苗溫度高,應加強通風降溫,一般11:00~15:00覆蓋遮陽網,在早晨或傍晚澆水;定植前7 d(天)逐漸減少遮陽時間,進行煉苗。
4.2 定植 早春栽培定植前要進行凍垡曬垡,秋延后栽培定植前要進行悶棚曬棚,以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定植前土壤深翻30~40 cm,一般每667 m2施優(yōu)質有機肥5 000 kg左右,加施過磷酸鈣50 kg或三元復合肥(N-P-K為15-15-15)30 kg,采用條施或分層施入的方法均勻施肥,可以防止番茄生長中、后期缺肥早衰。施肥后做小高畦,畦寬約80 cm,畦高約20 cm,溝寬約40 cm。早春栽培做好畦后即可鋪設地膜提高地溫,同時按照定植株距在地膜上打孔;秋延后栽培可以先定植,緩苗后再鋪設地膜。早春栽培應在晚霜過后定植,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一般在3月上中旬、苗齡60 d(天)左右時定植。最好在晴天上午進行,并在此之前閉棚增溫。秋延后栽培一般在8月上中旬,苗齡30 d(天)左右時定植。陰天可全天定植,晴天在下午15:00以后定植,隨定植澆透定根水,次日再澆1次水。一般每667 m2定植2 000~2 500株。
4.3 定植后管理
4.3.1 溫、濕度管理 早春栽培定植后外界氣溫回升,光照逐漸增強,棚內溫度一般較高,要注意放風管理,防止高溫危害。定植后3~4 d(天)不放風,緩苗后要加大放風量,降低棚內溫度。當夜間最低溫度不低于15 ℃時,可晝夜通風換氣。秋延后栽培生長前期外界氣溫較高,緩苗前可全天覆蓋遮陽網,緩苗后只在中午前后溫度較高、光照較強時覆蓋,早晚揭除。當夜間溫度下降到12 ℃時需將棚膜完全放下,白天打開,下午適當提前放膜關棚。
4.3.2 水肥管理 緩苗后澆1次緩苗水,之后進行蹲苗,嚴格控制澆水。當?shù)?穗果長至核桃大小時結束蹲苗,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或腐熟農家有機液肥1 200 kg。之后每采收1次果追1次肥,每667 m2每次追施尿素10 kg左右。一般每隔7 d(天)左右澆1次水。
4.3.3 植株調整 植株長到30 cm左右時即可搭架綁蔓或吊蔓。如采用搭架方式,隨著植株生長綁蔓應分多次進行,植株每增長20~30 cm,需綁蔓1次,整個生育期需綁蔓4~5次。如采用吊蔓方式,可選擇尼龍繩吊蔓,隨植株生長將莖繞在尼龍繩上。采用單干或雙干整枝,側枝長到5~10 cm時及時去除,打杈一般在晴天進行。植株生長中后期及時摘除老葉。留到需要的果穗數(shù)時,植株上部留2片葉摘心。
4.3.4 防止落花落果 用防落素、番茄靈等進行蘸花處理,濃度為15~30 mg·kg-1,要隨氣溫變化調節(jié)藥劑濃度的高低。噴花時注意保護葉片和生長點,以免受到激素傷害。有條件的溫室或大棚可以采用熊蜂授粉,一般每667 m2用1箱,蜂箱放置時距離地面約0.5 m,光照強時蜂箱上面覆蓋遮陽網,謹慎使用農藥。
4.3.5 病蟲害防治 番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葉霉病、灰霉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煙粉虱、美洲斑潛蠅和棉鈴蟲等??膳c非茄科作物輪作,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進行水旱輪作。覆蓋防蟲網和銀灰色地膜、懸掛黃色誘蟲板驅避和誘殺蚜蟲、煙粉虱等害蟲。也可配合使用化學農藥,如每667 m2可用10%腐霉利(速克靈)煙劑200 g熏煙防治灰霉??;葉霉病可用50%異菌脲(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蚜蟲、煙粉虱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防治;棉鈴蟲可用20%氯氰菊酯乳油2 500~3 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