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申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所謂語言有文采,就是在語言通順、規(guī)范、準確、連貫、得體的一般要求的基礎(chǔ)上提出的更高要求的語言標準。如何讓你的作文語言亮起來呢?
技法1 善用比喻 增強語言的形象美
在議論文中巧妙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可使語言生動、形象,富于氣勢美和韻律美。議論的目的是表達一種觀點,講清一種道理,而有些觀點與道理,其本身很抽象,很深奧。比喻的作用就在于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深奧的道理淺顯易懂。
【片段示例】
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將行為規(guī)范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諄諄誘導(dǎo),親切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影響著家庭的每個成員,并且影響著鄰里和社會。好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
良好的家風是優(yōu)良品質(zhì)在家庭中的積淀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義禮智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的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思一粥一飯來之不易,靠勤奮興家聚業(yè),講節(jié)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盡職敬業(yè),誠信待人。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著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益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高分點評】
該片段給閱卷老師的感覺就是語言很美,文中寫“好家風”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家風”本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而把“好家風”比喻成“一所好學?!薄耙豢脴洹本褪钩橄蟮母拍罹唧w化、形象化了,變得讓人容易理解、接受了,具有了形象美,增強了語言感染力。
技法2 引經(jīng)據(jù)典 增強語言的意蘊美
閱讀面廣、知識面寬、文化底蘊豐厚的考生可以在符合題意的前提下,在文中恰到好處地引用、化用古詩詞、名言警句,這樣不僅能增強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同時也可為作文添文采。
【片段示例】
片段1:道德,是人生存之根本。崇德,泱泱中華之傳統(tǒng)。仁、義、禮、智、信,養(yǎng)五德方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仁之愛,成孔子“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的德之師;義之忠,成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德之將;禮之謙,成孔融“三歲讓梨,尊長尚禮”的德之賢;智之慧,成孔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德之臣;信之守,成季布“一諾之信,千金難買”的德之志。他們以德修身,上奉明君,下誨賢才,大齊天下。五德銘心,尚德之邦,風正而德行。道德,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若星河。
片段2:近幾年,整形異?;鸨U菔〉陌咐挥嬈鋽?shù),觸目驚心,許多整容者也因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卻絲毫沒有影響整形行業(yè)的發(fā)展。許多人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心態(tài)去削骨拉皮,將“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的觀念拋到九霄云外。網(wǎng)絡(luò)時代迅速發(fā)展,拍張照片也要把自己修得“笑靨如花”,去博人眼球,獲得所謂的“自信”,而我只愿修心不造臉。
【高分點評】
片段1左引右聯(lián),妙語如珠,借助古代經(jīng)典以及讀者耳熟能詳?shù)拿耸吕右栽忈?,不僅使語言富有文采,增加了作文語言的詩意,更增強了說服力,提升了品位。片段2把古語諺語、熟語名句巧妙地運用到文中,不僅體現(xiàn)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增強了作文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意蘊美。
技法3 變換句式 增強語言的節(jié)奏美
在寫作中,考生可以恰當?shù)厥褂谜?、散句,長句、短句。這樣不僅可以完善地表達思想,而且可以增強語言音節(jié)形式的美感。如果考生還能做到句式變換,靈活搭配,交替使用,或?qū)ε?,或排比,或整散結(jié)合,或反復(fù),或設(shè)問,作文的語言就會變化多姿,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美感。
【片段示例】
文化傳承是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是精神的寄托,是靈魂的歸宿。五千年華夏文明,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在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中斷的文明發(fā)展中,我們有著無可比擬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可以游故宮,覽皇家宮殿之恢弘;登長城,觀群山環(huán)抱之雄偉;賞園林,品江南水鄉(xiāng)之柔情;可以包餃子,盼游子歸家之團圓;賽龍舟,思屈原愛國之情懷;插茱萸,念異鄉(xiāng)親友之安康;可以吟唐詩,贊平仄音韻之美妙;誦宋詞,嘆離愁別緒之悲涼;讀小說,慨人生命運之起伏……在中華文化的長河里徜徉,我們樂此不疲,流連忘返。我們只有傳承悠悠中華之文化,繼承光輝偉大之文明,不斷地從經(jīng)典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不斷地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
【高分點評】
該片段語言風格蘊藉深厚,思想曉暢若奔涌之大江,感情充沛似絢爛之花。整散句、長短句的交錯運用,很好地表達了激越的思想和情感,語言錯落參差,富于變化。
技法4 設(shè)疑添趣 增強語言的波瀾美
文似看山不喜平。考生寫作時要防止平鋪直敘,要恰到好處地使用問句,從而使作文富于變化,波瀾起伏,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引起讀者的思考,增強語言的波瀾美。
【片段示例】
學生不學習,老師有妙招,課后微信發(fā)紅包,學生上課積極了,課堂活躍氣氛好。然而這并非一個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有家長明確表示,此種用“錢”引導(dǎo)的教育方式會使教育變味。功利化教育釀成的后果,誰該為其買單?
中國的教育飛速發(fā)展,義務(wù)教育制度的普及,使得每個孩子的受教育權(quán)得到保障。但在這種普遍“精英化教育”的環(huán)境下,我們應(yīng)當捫心自問:學習究竟是為了什么?為了養(yǎng)家糊口?為了擺脫貧窮的境遇?為了飛黃騰達?教育的本質(zhì)是為了立人,而非培養(yǎng)出一個個只考慮利益的“精明人”。
【高分點評】
該片段在質(zhì)疑老師以發(fā)紅包的形式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時,恰到好處地使用了一連串的問句,引起了讀者的深思,讓閱卷老師贊賞有加。
例文精批
聽心靈的召喚
一考生
曾幾何時,在眾說紛紜中彷徨,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曾幾何時,在他人的只言片語中迷茫,缺一雙飛離困惑的翅膀;曾幾何時,沒有堅守信仰的膽量,心中少一束照亮前路的陽光……朋友,別把心灰,別把氣喪,請聽取心靈對真善美的呼喚,讓心靈之燈為你導(dǎo)航!
是的,聽從心之召喚。既別深陷于剛愎自用的泥潭,也別迷失在莫衷一是的他鄉(xiāng)。翻開歷史的冊頁,你會看到商紂王不納良言只落得家破人亡,劉阿斗沒有主見只能在可悲可笑的人生舞臺上將蜀國埋葬。而當你關(guān)閉心靈之窗,不再與世界交往,你只能給思想加框,給心靈上綁,永遠不能在無垠的藍天上自由翱翔。
是的,聽從心之召喚。別去想那些把無數(shù)庸者掩埋的蜚短流長,也別害怕“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積毀銷骨”的力量。你悲傷,是心在低吟;你微笑,是心在歌唱。別人指手畫腳時,你自巋然不動,才是你應(yīng)有的模樣,別人的非議與指責只會更好地映襯出你的勇氣與度量!只要問心無愧,你便能走得穩(wěn)當。位高權(quán)重時,選擇他人的勸誡還是無休止的褒獎?榮譽加身時,選擇他人善意的勉勵還是諂媚的頌揚?欲壑難填時,選擇無休止的自我膨脹還是一句箴言——“無欲則剛”?不必彷徨,只要堅守心靈之燈對真善美的期望,它終將為你指引最正確的方向!
是的,聽從心之召喚。別讓雙眼被道聽途說的表象蒙上,也別把“懷疑論”的精神弄得太過夸張。無論對人對事,千萬不要憑陳年老賬,讓心靈的天秤總是空空蕩蕩!揚棄中多幾分審視與估量,選擇中找準真理的方向。楊朱泣歧路,是因為沒有心靈之燈為他導(dǎo)航;孟子“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霸氣,就是“當仁不讓”思想下的個性張揚。當你不熟悉情況,多詢問詢問,恰似“入山問樵,入水問漁”,是找到捷徑的良方;可是正直與良知要求你這樣或那樣時,你就該勇往直前,千萬別回避,別退讓!
聽從心靈的召喚吧!不要師心自用,也別全盤吸收。有心靈之燈為你導(dǎo)航,你的人生之路定能走得坦坦蕩蕩!
心靈是成功之窗,聽從心靈的召喚吧!它會讓你從緊閉的心門里出來,讓你走進更廣闊的世界,這樣你才會走向輝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