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泓委
班主任的工作向來是比較復雜的,既有對學生學科知識的傳授,又有對全班及每個學生的思想、道德、身心等各方面的教育引領,更有來自班務方面的諸多雜事要處理。
一位班主任自述:我?guī)Я诉@么多屆學生,不知怎么越來越感覺學生難教了,都說孩子越來越聰明了,可我卻感到更多孩子的聰明卻不在學習上,只要不談學習,真是精怪的要命,但一談學習就讓人氣惱。學什么都吃力,學什么都心不在焉,學什么都沒興趣,甚至都明言不愿學習,不想學習。當追問想學什么時,他們卻目光迷離,說不知道。這樣的孩子在一個班中還不是少數(shù),能不令人憂慮嗎?
更有一個班主任自述:我更感到現(xiàn)在的孩子不好教,主要是一些孩子的心里不靜,缺少天真童趣,缺少陽光追求,更甚的是一些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太大了,比如,家中父母離異的多,雙方又各自成家,孩子只能跟奶奶或姥姥。又由于隔輩帶的諸多不利因素,造成孩子心事重,負面情緒多,心理長期沒有安全感,缺少一個孩子應有的父愛、母愛,所以對同學、對他人冷默,生活學習沒有熱情,尤其是性格上也出現(xiàn)問題。
這些孩子既讓人可憐,又讓人憂慮,每天在學校的積極教育卻抵不過回到家中的現(xiàn)實刺激。
另一位班主任說:我最擔憂的是現(xiàn)在的孩子家長,管孩子吃,管孩子穿,但在孩子的教養(yǎng)方面的教育缺失,有的家長甚至是直接告訴孩子,誰欺負你,你就打他;不愛吃食堂的飯,就給孩子錢買愛吃的小食品。而且學習上的事卻完全是交給了學校,在家過問的很少,甚至是因為領孩子聚餐而耽誤了孩子寫作業(yè),反而來找老師講情。一味的要求學校做、老師做,而作為孩子的第一任的教師---父母卻放手,不對孩子進行應有的教育,家庭教育的觀念讓人憂慮。
以上是在學校給班主任提供的班主任教研平臺中,班主任們共同的困惑及憂慮。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家對教育政策的調(diào)整,學生們在學習上的費用不斷減少,同時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困難家庭也越來越少,且困難程度也越來越輕,但同樣隨著社會上出現(xiàn)的離婚率的提升,務工人員的增加,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的家庭問題越來越突出,父母整天的吵鬧和相互的傷害,給還處于幼小心靈的孩子們扎下了深深地烙印。有許多孩子在到中學,甚至是小學三、四年級開始,當明白事理,明白了別人的眼神時,就開始了對自己所處家庭和自己的人生遭遇的反思和審視,在這樣不健全的家庭中,幾乎所有的孩子內(nèi)心都是很痛苦的,很無助的,他們沒有選擇權,更沒有解決的力量,只能是忍著、扛著、挺著,時間久了,幼小的心也變得麻木了,冰冷了,尤其是面對別人的父母關愛的眼神和別人幸福的家庭時,甚至別的同學更優(yōu)秀時,卻會無形中產(chǎn)生嫉妒的火種,悲涼自己的心境,久而久之,促成了這一特殊群體孩子們的扭曲的心境和怪異的性情,仇視關心他的人,冷漠周圍的人和事,這是顯而易見的,可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家庭。成人能否對婚姻的負責、對父母責任的擔當,其結果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是老師乃至教育沒辦法直接能解決的,盡管通過家長會及與家長溝通,做著大量的工作,可效果還是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就是孩子們所處完整的家庭,父母對孩子照顧有佳,但為什么也出現(xiàn)了孩子教育難的問題?經(jīng)過班主任們認真的分析和研究,也不難發(fā)現(xiàn)是來自于父母家的庭教育觀念。盡管是家庭不再愁吃穿,盡可能的為孩子投入,滿足孩子吃穿的所有要求,但缺失的是對孩子未來人生的考量,由于父母自身缺失的人生信仰傳成給了下一代的孩子身上,每天也只是只為錢不為他,只想著自己的孩子不吃虧、安逸、享受長大就行,不管孩子的未來人生會走向何方?甚至是有的家長寧可出錢雇人看孩子,或去看護班,也不愿自己省去休閑、娛樂時間而自己去照顧孩子,自私的行為延續(xù)到孩子身上,終于一些學生也出現(xiàn)了不吃苦,不喜歡的就不做,事事不忍讓,沒有想法和目標,每天關注的只有自己的吃穿,自己的得失,對學習不感興趣,對學校的活動也不情愿參加,卻對其他同學的吃、穿感興趣,對影星的八卦大談大論,缺少了孩童們應有的眼神和純真,更缺失了孩子們奮發(fā)向上,熱情好學的品質。盡管學校在不斷的引導和培養(yǎng),但是外力的暫時性引導終抵不過家庭的時時熏陶。
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最了解孩子們的教育者,他們的感受和憂慮是真實的,更是不可忽視的,要引起各方重視,尤其是加強對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引導干預,加大對家長的培訓指導力度,建立家庭教育制度,在學校、在社區(qū)、在各個單位都有關于家庭教育的舉措。對家庭、對家長要多方面全方位的進行培訓、引導,提升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最有效教育期限內(nèi),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要加以正確約束和培養(yǎng)外,特別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文素養(yǎng)、人生信仰等方面要進行積極的教育引導。
當然作為學校,教師更要在了解基礎情況下,采取對應策略,積極找回那些孩子的童真和積極向上的熱情,為家、為國、為了民族的大意而發(fā)奮進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