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淇 白學軍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天津 300074)
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是指與記憶任務(wù)無關(guān)的言語的聽覺輸入會干擾被試當前視覺記憶任務(wù)的現(xiàn)象(Colle & Welsh,1976)。已有一些研究使用背景音樂探討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背景音樂對當前學習任務(wù)的影響不同(K?mpfe,Sedlmeie,& Renkewitz,2011)。流行音樂作為主要研究的背景音樂類型之一,指結(jié)構(gòu)短小、內(nèi)容通俗、形式活潑,并因被廣大群眾喜愛而流行的器樂曲和歌曲。多數(shù)研究發(fā)現(xiàn)流行音樂作為背景音樂時會產(chǎn)生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干擾當前的詞匯記憶和閱讀理解任務(wù)(陳友慶,吳蕓蕓,2015; Furnha & Allass,1999; 劉野,2013; Salamé &Baddeley,1989)。
值得注意的是,在無音樂條件或純器樂音樂條件下,研究者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Felix,1993; Hurst,2001; Rashidi & Faham,2011)。那么,流行音樂為什么會對被試當前學習任務(wù)造成干擾呢?Martin,Wogalter和Forlano (1988)認為是流行音樂的歌詞輸入而非音樂本身增加了被試工作記憶的負荷,從而干擾了被試的視覺任務(wù)。這一觀點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Cauchard,Cane,& Weger,2012;劉野,2013; Salamé & Baddeley,1989),被試在無歌詞流行音樂條件下的任務(wù)成績與安靜條件下的任務(wù)成績沒有顯著差異,說明無歌詞的流行音樂不會干擾被試當前任務(wù)。Anderson,Henke,McLaughlin,Ripp和 Tuffs (2000)發(fā)現(xiàn),無歌詞的流行音樂甚至可以表現(xiàn)出類似古典音樂對學習的積極促進作用(孫凌,李寧寧,周天紅,2011; Shih,Huang,& Chang,2012)。Brodsky和Slor (2013)認為,在音樂中增加歌詞實際上是增加了音樂的復(fù)雜性,因而有歌詞的復(fù)雜音樂對記憶的干擾作用顯著高于沒有歌詞的簡單音樂對記憶成績的干擾作用。
音樂中歌詞起到的干擾作用與聽覺輸入言語的干擾作用類似,都屬于無關(guān)言語產(chǎn)生的跨通道干擾。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熟悉度的無關(guān)言語對視覺任務(wù)的干擾程度不同。Marsh,Hughes和Jones (2009)以英文母語者為被試,發(fā)現(xiàn)英文版歌曲條件下被試的單詞回憶成績顯著低于威爾士文版歌曲。其他研究也支持這一結(jié)果(Takahashi,2006; Hy?n? & Ekholm,2016),在完成視覺任務(wù)時,聽覺通道同時輸入被試不懂的外語或有外語歌詞的音樂,其產(chǎn)生的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較母語背景音條件下小。然而,前人研究所使用的外語均是被試完全不懂的語言,實際上與無意義言語產(chǎn)生的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沒有差別(慕德芳,宋耀武,高江峰,2013; Hy?n? & Ekholm,2016)。所以前人操作的母語和外語之間熟悉度的差異實際上等同于母語和無意義言語之間熟悉度的差異,不足以證明不熟悉的語言產(chǎn)生的干擾比熟悉的語言產(chǎn)生的干擾小。如今,有許多人掌握了除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周燕,高一虹,臧青,2011),對雙語者而言,第二語言的熟悉度是介于母語和完全陌生的外語之間的。研究熟悉的母語與次熟悉的第二語言作為背景音時產(chǎn)生的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的大小,可以彌補前人研究中的不足,探討背景音語言熟悉度的差異對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大小的影響。
研究發(fā)現(xiàn),背景音樂對當前任務(wù)的影響因任務(wù)類型、音樂類型和歌詞信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Hurst,2001; 李洪玉,何一粟,李寧寧,2012; Liu,Huang,Wang,& Wu,2012; 馬諧等,2015; Thompson,Schellenberg,& Letnic,2012)。多數(shù)研究認為歌詞是流行音樂對當前視覺任務(wù)產(chǎn)生干擾的主要原因,但大多研究只探討了母語歌詞對母語詞匯記憶或閱讀的影響(Brodsk & Slor,2013; Martin et al.,1988)。隨著全球化的推進,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可以聽到母語歌詞的流行音樂,還能聽到外語歌詞的流行音樂; 不僅要學習本國語言,外語學習也成為了熱潮(周燕等,2011)。因此不同語言的流行音樂與不同語言學習交互影響的問題值得關(guān)注。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熟悉度的無關(guān)言語對當前任務(wù)產(chǎn)生的干擾程度不同(Hy?n? & Ekholm,2016; Marsh et al.,2009;Takahashi,2006),但前人研究中使用的材料為母語和被試完全不懂的外語,而后者實際上與無意義言語沒有差別,不足以說明是背景語言熟悉度的差異導(dǎo)致了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大小的差異。無關(guān)言語的熟悉度對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的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
英語作為我國的第二語言,其學習及使用人數(shù)不斷增加(周燕等,2011),很多人會在學習的同時聽中文或英文的流行音樂。中英雙語的聽覺輸入和雙語學習如何相互影響是一個具有一定實際意義的問題。本研究由此入手,采用詞匯記憶任務(wù),以通過CET6的大學生為被試,以同一首流行音樂的中英版為背景音樂材料,控制了被試對歌詞語言的熟悉度,研究熟悉的中文流行背景音樂與次熟悉的英文流行背景音樂對大學生中英詞匯記憶的影響。實驗 1使用的記憶材料為熟悉度較高的中英名詞,實驗2在實驗1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向前推進,增加了實驗難度,以熟悉度極低的中英字詞為實驗材料。研究在任務(wù)難度不同的情況下,不同語言熟悉度的流行音樂對不同語言熟悉度的詞匯記憶任務(wù)干擾大小的差異,并探討不同熟悉度無關(guān)言語與不同熟悉度識記語言的交互作用。
以熟悉度較高的中英名詞為識記內(nèi)容,研究同一首流行音樂的中文和英文歌詞對大學生詞匯記憶的影響。
隨機抽取天津師范大學已通過CET6的90名大學生,平均年齡23歲,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
3(背景音樂類型:無音樂,中文流行音樂,英文流行音樂)×2(詞匯類型:中文詞匯,英文詞匯)兩因素混合實驗設(shè)計,音樂類型為被試間設(shè)計,詞匯類型為被試內(nèi)設(shè)計。因變量為被試正確回憶詞數(shù),每正確回憶1個詞記1分。
實驗1擬采用熟悉中英文名詞作為記憶回憶任務(wù)的材料。相關(guān)文獻(喻柏林等,1990; 張武田,彭瑞祥,司馬賀,1986)以中文雙字詞為材料研究發(fā)現(xiàn),雙字詞的回憶量可以與英文雙、三音節(jié)詞做比較,以雙字詞為組塊單位被試約可回憶6個,對應(yīng)的英文字詞可以回憶7個。因而選定中英文常用名詞各32個,每種語言的詞匯都為4類。中文詞為“蔬菜”、“家具”、“運動”、“地點”,參考人民日報字詞頻表(2015),詞頻均在 100次/百萬以上。英文詞為“動物”、“水果”、“職業(yè)”、“自然”,參考美國英語詞頻表(2015),詞頻均在100次/百萬以上。中文詞為雙字詞,英文詞為雙或三音節(jié)詞(張武田等,1986)。
背景音樂材料為同一首歌的中英版本,以控制歌曲節(jié)奏、曲調(diào)等因素。為控制音樂熟悉性的影響(Plantinga & Trehub,2014),所選音樂為2015年5月百度音樂和QQ音樂流行音樂排行榜排名前五的歌曲。英文背景音樂為Demi Lovato演唱的《Let it go》,中文背景音樂為姚貝娜演唱的《隨它吧》。實驗結(jié)束后要求被試對背景音樂進行熟悉度5級評定(M= 5)。使用軟件VDJ調(diào)整歌曲節(jié)拍和速度。使用 MP3截歌軟件截取兩首歌的副歌部分作為實驗材料,為確保音調(diào)平衡,用 Cooledit軟件將兩首音樂波形增益都調(diào)為75分貝,并保存為恒定值。
編程軟件為Eprime 1.0,程序在IBM電腦上呈現(xiàn),分辨率為 1366×768。
引導(dǎo)被試端坐在電腦前方,桌上有空白的答題紙和一支筆,然后給被試呈現(xiàn)指導(dǎo)語“請完成詞匯記憶回憶任務(wù),接下來你將看到 32個中文(若記憶英文,則此處為“英文”)詞匯,每個詞呈現(xiàn) 2 s,請在詞匯全部呈現(xiàn)完畢之后立刻開始回憶并寫在紙上?;貞洉r間為2 min,不要求按順序回憶,按空格鍵開始實驗?!?在有背景音樂的條件下,看完指導(dǎo)語后告訴被試要忽略背景音。正式實驗中,中英文詞匯各32個,分為兩個block,每個被試需要分別完成兩個 block。所有詞匯均為隨機呈現(xiàn)。半數(shù)被試先記憶中文并立刻回憶 2 min,之后再記憶英文并立刻回憶2 min,半數(shù)被試順序相反。3種類型的背景音按照拉丁方順序播放,在第一個詞出現(xiàn)的同時立刻開始。實驗結(jié)束后詢問被試是否有不認識的詞,被試均報告沒有不認識的詞。
被試正確回憶1個詞記1分,無3個標準差以外的數(shù)據(jù)。詞匯的平均回憶量及標準差見表1。
表1 不同音樂類型的平均回憶量(標準差)
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表明,音樂類型主效應(yīng)顯著,F(2,87) = 15.67,p< 0.00,= 0.15。事后檢驗(LSD法)表明,無音樂條件下詞匯的回憶量(M= 14.12)顯著高于中文音樂(M= 10.30)和英文音樂(M=12.50)條件下詞匯的回憶量,英文音樂條件下詞匯的回憶量(M= 12.50)顯著高于中文音樂條件(M=10.30)。
詞匯類型主效應(yīng)不顯著,F(1,88) = 3.06,p> 0.05。
音樂類型和詞匯類型交互作用不顯著,F(2,87) =4.31,p> 0.05。
當中英詞匯都是熟悉名詞時,無音樂條件下被試記憶最好,中英流行音樂會干擾被試對中英文詞匯的記憶。其中,中文音樂對被試干擾更大。由于兩種音樂的差別僅在于歌詞語言類型的不同,表明主要是音樂中的歌詞信息產(chǎn)生了干擾,且不同熟悉度的歌詞產(chǎn)生的干擾大小不同。這一點與特雷斯曼雙耳分聽實驗中的結(jié)果類似(Treisman,1960,1964),即便被試控制不去注意非追隨耳的信息,當聽覺輸入熟悉信息時還是能得到更多的加工。實驗1中詞匯主效應(yīng)不顯著,可能由于選取的中英文名詞均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且被試均為通過CET6的學生,所記憶的英文名詞實際上與中文名詞沒有語言熟練度上的差異。音樂歌詞類型與詞匯類型沒有交互作用,說明聽覺通道詞匯與視覺通道詞匯在熟悉詞條件下互相之間沒有干擾。
楊書冰(2009)以編碼難度較低的具體詞為短時記憶材料,沒有觀察到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而在編碼難度較高的抽象詞回憶任務(wù)中,觀察到了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說明被試的表現(xiàn)與任務(wù)難度有關(guān)。實驗1中既沒有觀察到中英詞匯上的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也沒有發(fā)現(xiàn)歌詞與記憶詞匯之間的交互作用,可能由于所使用的識記材料太熟悉,中文詞匯與英文詞匯加工所占用的資源量相同,因而不同音樂對不同類型詞匯的記憶沒有影響。實驗2使用不熟悉的中文和英文詞作為材料,縱向變化語言材料本身的難度,通過詞匯再認任務(wù)進一步研究這一問題。
在實驗1的基礎(chǔ)上,研究同一首流行音樂的中英文歌詞對大學生被試不熟悉中英字詞記憶的影響。
隨機抽取天津師范大學已通過CET6的90名大學生,平均年齡22.5歲,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
同實驗1。
在《新華字典》上選取10個字,字頻參考人民日報字詞頻表(2015)均在 20次/百萬以下。筆畫在6~9之間,拼音均為3個字母。這些字不屬于形音字,被試無法通過字形記憶拼音,且字本身沒有實際意義。在GRE詞匯中選取10個名詞性英文詞,詞頻參考美國英語詞頻表(2015)均在20次/百萬以下,且均為4個字母,對應(yīng)中文翻譯均為雙字詞。實驗前由 15個不參與研究的被試對中英文字詞進行評定,沒有人認識這些字詞。
中英文背景音樂及處理同實驗1。
儀器同實驗1。
引導(dǎo)被試端坐在電腦前方,桌上有背面朝上的答題紙和筆,然后給被試呈現(xiàn)指導(dǎo)語:中文部分:“請完成一個記憶再認任務(wù),你將看到10個不認識的中文字和它的拼音,每個字呈現(xiàn) 5 s,隨機呈現(xiàn)兩次。請你努力記住這些字和它的拼音,并在呈現(xiàn)完畢后立刻將桌上的紙翻過來,填寫每個字對應(yīng)的拼音。再認時間為2 min,按空格鍵開始實驗。” 英文部分:“請完成一個記憶再認任務(wù),接下來你將看到 10個不認識的英文詞和它的翻譯,每個詞呈現(xiàn)5 s,隨機呈現(xiàn)2次。請你努力記憶這些詞和它的翻譯,并在詞呈現(xiàn)完畢后立刻將桌上的紙翻過來,填寫每個翻譯對應(yīng)的英文詞。再認時間為 2 min,按空格鍵開始實驗?!?在有背景音樂的條件下,看完指導(dǎo)語后告訴被試要忽略背景音。正式實驗中,中英文字詞各10個,分為兩個block,每個被試需要分別完成兩個 block。所有字詞均為隨機呈現(xiàn)。半數(shù)被試先記憶中文并立刻回憶 2 min,之后再記憶英文并立刻回憶2 min,半數(shù)被試順序相反。3種類型的背景音按照拉丁方順序播放,在第一個詞出現(xiàn)的同時立刻開始。實驗結(jié)束后詢問被試是否有認識的字詞,所有人報告沒有認識的字詞。
被試正確回憶1個詞記1分,無3個標準差以外的數(shù)據(jù)。詞匯的平均回憶量及標準差見表2。
表2 不同音樂類型的平均回憶量(標準差)
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表明,音樂類型主效應(yīng)顯著,F(2,87) = 4.69,p< 0.05,= 0.05。事后檢驗(LSD法)表明,無音樂條件下被試詞匯識記量(M= 6.87)顯著高于中文音樂(M= 6.03)和英文音樂條件(M=5.83),中文音樂條件和英文音樂條件下被試詞匯識記量差異不顯著。
詞匯類型主效應(yīng)不顯著,F(1,88) = 1.13,p> 0.05。
音樂類型與詞匯類型交互作用顯著,F(2,87) =19.23,p< 0.01,= 0.20。無音樂條件下,兩種詞匯記憶量差異不顯著; 中文音樂條件下,被試對中文詞匯的識記量(M= 7.03)顯著高于英文詞匯的識記量(M= 4.73); 英文音樂條件下,被試對英文詞匯的識記量(M= 6.93)顯著高于對中文詞匯的識記量(M= 5.03)。
與實驗1結(jié)果相同,無音樂條件下被試識記量更好,但中文音樂和英文音樂條件下識記量差異不顯著。而兩個實驗的區(qū)別僅在于任務(wù)難度的不同,由此可以推論,任務(wù)難度的增加弱化了聽覺輸入語言熟悉度的影響。詞匯類型主效應(yīng)不顯著,可能由于所選中英字詞均為生僻字詞,難度較大且難度相當。音樂類型和詞匯類型交互作用顯著,中文背景音樂對中文字識記干擾更小,英文背景音樂對英文詞識記干擾更小。即在不熟悉字詞識記任務(wù)中,同種語言背景音干擾較小,可能的解釋是生僻字詞識記難度較大,不同種語言聽覺的輸入會產(chǎn)生更強的干擾。
這一結(jié)果不符合Salamé和Baddeley (1989)提出的發(fā)音相似干擾假設(shè),存在相似性的聽覺和視覺語言輸入的干擾并不比不存在相似性的兩種輸入產(chǎn)生的干擾更大。實驗2結(jié)果支持Jones和Macken(1995)的結(jié)論,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的產(chǎn)生與視聽材料在內(nèi)容上的相似程度無關(guān)。
本研究通過兩個實驗來探討中英歌詞的流行音樂對熟悉的中英名詞和不熟悉的中英字詞記憶的影響,選取了同一首音樂的中英版本,保證兩種音樂條件只存在歌詞上的差異。實驗1選取了中英文常見名詞,保證所有詞匯被試都十分熟悉。實驗2選取被試不認識的生僻字詞,較實驗1而言任務(wù)難度更大。在中英背景音樂條件下進行的記憶任務(wù)發(fā)現(xiàn),兩個實驗中無音樂條件下被試的回憶量都顯著大于流行音樂條件。這與前人的研究一致,背景音樂的輸入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加工,即便控制對音樂的加工,背景音樂也還是會引起人的注意(Spence & Read,2003)。尤其是流行音樂更容易使人對音樂的發(fā)展產(chǎn)生期待,進而占用更多的認知資源(Margulis,2005)。而人加工信息的總量是一定的,多種活動同時進行必然會導(dǎo)致資源的分散(Carretti,Borella,Cornoldi,& de Beni,2009),從而干擾當前學習任務(wù)。
實驗1中,中文音樂條件下的詞匯回憶量顯著低于英文音樂條件下的詞匯回憶量。表明對熟悉詞匯而言,以熟悉語言為歌詞的流行音樂產(chǎn)生的干擾顯著高于以不熟悉語言為歌詞的音樂產(chǎn)生的干擾。兩種音樂的差別僅在于歌詞語言類型的不同,那么所產(chǎn)生干擾效應(yīng)的差異便是由音樂中的歌詞信息引起的。本實驗使用的是英文流行歌曲,且被試均已過 CET6,英文歌詞與中文歌詞相比屬于次熟悉的語言,而非完全不懂的語言。Marsh等人(2009)認為,無關(guān)言語能自動激活語義加工,并與視覺任務(wù)的語義加工過程發(fā)生沖突,進而干擾視覺任務(wù)的完成,而有意義無關(guān)言語的干擾作用大于無意義無關(guān)言語的干擾作用(Marsh,Hughes,& Jones,2008;Marsh et al.,2009; 何立媛,黃有玉,王夢軒,孟珠,閆國利,2015)。對實驗1結(jié)果的解釋可以由此入手,熟悉語言的歌詞干擾更大是由于熟悉度高的無關(guān)言語的語義更容易理解,能激活更多的語義加工。雖然本實驗中使用的英文音樂歌詞的語義與中文歌詞完全一致,但是被試從英文歌詞中可解讀的語義較中文歌詞中的更少,英文激活語義自動加工的能力相對較弱,因而產(chǎn)生的干擾更小。但是英語這種可以獲得一部分語義的無關(guān)言語產(chǎn)生的干擾是否大于完全無意義的言語產(chǎn)生的干擾呢?這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在增加了任務(wù)難度的實驗2中,沒有發(fā)現(xiàn)熟悉度更高的歌詞產(chǎn)生的干擾更大的現(xiàn)象,而這種差異在實驗1中是存在的。實驗2中還出現(xiàn)了中英音樂與不熟悉中英詞匯識記的交互作用,同種語言背景音對同種語言字詞識記的干擾更小,這在實驗1中并沒有觀察到。而兩個實驗的區(qū)別僅在于任務(wù)難度的不同。劉思耘、周倩、賈會彬和趙慶柏(2016)發(fā)現(xiàn),視覺刺激內(nèi)容復(fù)雜性的增加可以改變視聽交互過程中聽覺刺激對視覺刺激的影響模式。實驗2的結(jié)果支持這一觀點,任務(wù)難度的增加會改變聽覺輸入的無關(guān)言語對當前任務(wù)的影響,說明歌詞語言的熟悉性只是影響記憶效果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當前主要任務(wù),即識記任務(wù)的難度。當前任務(wù)的難度制約著聽覺語言熟悉度的作用。
在實驗2中,中英背景音樂與不熟悉中英字詞識記的交互作用表明,中文歌詞對中文詞匯識記干擾更小,英文歌詞對英文詞匯識記干擾更小。這一結(jié)果不符合Salamé和Baddeley (1989)提出的發(fā)音相似干擾假設(shè)。Salamé和Baddeley (1989)認為,無關(guān)言語會干擾當前任務(wù)是因為聽覺輸入言語和視覺輸入言語共用了一個語音儲存系統(tǒng),兩條通道同時輸入的言語信息會發(fā)生語音上的混淆,從而產(chǎn)生干擾效應(yīng)。但本研究并沒有出現(xiàn)同種語言的背景音對同種語言的詞匯記憶干擾更大的結(jié)果,說明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不是由聽覺和視覺通道輸入言語的相似性引起的。實驗2結(jié)果支持Jones和Macken (1995)的結(jié)論,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的產(chǎn)生與視聽材料在內(nèi)容上的相似程度無關(guān)。
實驗1和實驗2中的中英詞匯識記成績均沒有出現(xiàn)顯著差異,可能是因為實驗內(nèi)各自使用的中英材料在難度上是相同的。實驗1使用的均為被試非常熟悉的常用中英名詞,而實驗2中使用的材料都是被試完全不認識的字詞,且詞頻極低,因而在識記難度上也是相同的。今后的研究可以變化識記材料的難度,橫向研究雙語聽覺輸入對不同難度材料識記成績的影響。
本研究的結(jié)果可以為有聽音樂習慣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出一些建議。在完成較低難度的學習記憶任務(wù)時,聽外語流行音樂產(chǎn)生的干擾較小; 在完成較高難度的學習記憶任務(wù)時,聽與當前任務(wù)同種語言的流行音樂產(chǎn)生的干擾更小。
本研究主要探討了中英流行音樂對中英熟悉和不熟悉詞匯記憶的影響,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從實際出發(fā),結(jié)合了背景音樂和雙語兩個領(lǐng)域,研究了不同難度的中英文熟悉名詞和不熟悉字詞與不同語言熟悉度的中英流行音樂歌詞的交互作用。結(jié)果提示,視聽材料本身的難度和熟悉度值得關(guān)注,都是影響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產(chǎn)生及效應(yīng)大小的因素。
在本實驗條件下,得出如下結(jié)論:
(1)有歌詞的流行音樂會對記憶任務(wù)造成干擾。在記憶任務(wù)難度較低的情況下,熟悉度較高的歌詞產(chǎn)生的干擾大于熟悉度較低的歌詞產(chǎn)生的干擾,聽覺輸入語言的熟悉度是影響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的因素。
(2)在記憶任務(wù)難度較高的情況下,不同熟悉度的歌詞產(chǎn)生的干擾沒有顯著差異,但同種語言音樂對同種語言詞匯記憶產(chǎn)生的干擾更小。表明任務(wù)難度是比聽覺輸入語言熟悉度更能影響無關(guān)言語效應(yīng)的因素,任務(wù)難度的變化可以改變視聽交互過程中聽覺刺激對視覺刺激的影響。
Anderson,S.,Henke,J.,McLaughlin,M.,Ripp,M.,& Tuffs,P.(2000). Using background music to enhance memory and improve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37663.
Brodsky,W.,& Slor,Z. (2013). Background music as a risk factor for distraction among young-novice drivers.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59,382?393.
Carretti,B.,Borella,E.,Cornoldi,C.,& De Beni,R. (2009).Role of working memory in explaining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s with specific reading comprehension difficulties: A meta-analysis.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246?251.
Cauchard,F.,Cane,J. E.,& Weger,U. W. (2012). Influence of background speech and music in interrupted reading: An eye-tracking study.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26(3),381?390.
Chen,Y. Q.,& Wu,Y. Y. (2015). The influence the type and rhythm of music exert to memory.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300?303.
[陳友慶,吳蕓蕓. (2015). 音樂的類型和節(jié)奏對記憶的影響.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300?303.]
Colle,H. A.,& Welsh,A. (1976). Acoustic masking in primary memory.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5(1),17?31.
Felix,U. (1993). The contribution of background music to the enhancement of learning in suggestopedia: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Accelera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18,277?303.
Furnham,A.,& Allass,K. (1999). The influence of musical distraction of varying complexity on the cognitive performance of extroverts and introverts.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13(1),27?38.
He,L. Y.,Huang,Y. Y.,Wang,M. X.,Meng,Z.,& Yan,G. L. (2015).The effects of background noise on Chinese passage reading: An eye movement study.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38(6),1290?1295.
[何立媛,黃有玉,王夢軒,孟珠,閆國利. (2015). 不同背景音對中文篇章閱讀影響的眼動研究.心理科學,38(6),1290?1295.]
Hurst,S. (2001). The effect of music on comprehension.Psychology of Music,31,93?112.
Hy?n?,J.,& Ekholm,M. (2016). Background speech effects on sentence processing during reading: An eye movement study.PLoS One,11(3),e0152133.
Jones,D. M.,& Macken,W. J. (1995). Phonological similarity in the irrelevant speech effect: Within-or between-stream similarit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 Cognition,21(1),103?115.
K?mpfe,J.,Sedlmeier,P.,& Renkewitz,F. (2011). The impact of background music on adult listeners: A meta-analysis.Psychology of Music,39,424?448.
Li,H. Y.,He,Y. S.,& Li,N. N. (2012). The effect of background music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Advances in Psychology,2(4),206?213.
[李洪玉,何一粟,李寧寧. (2012). 不同類型背景音樂對中學生閱讀理解的影響.心理學進展,2(4),206?213.]
Liu,B. L.,Huang,Y. Z.,Wang,Z. N.,& Wu,G. N. (2012). The influence of background music on recognition process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 ERP study.Neuroscience Letters,518,80?85.
Liu,S. Y.,Zhou,Q.,Jia,H. B.,& Zhao,Q. B. (2016). The impact of the irrelevant speech on visual awareness.Acta Psychologica Sinica,48(7),770?782.--
[劉思耘,周倩,賈會賓,趙慶柏. (2016). 不相關(guān)言語對視覺覺察的影響.心理學報,48(7),770?782.]
Liu,Y. (2013). The impact of background music on students'short-term memory.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1(12),1834?1836.
[劉野. (2013). 背景音樂對大學生短時記憶的影響.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1(12),1834?1836.]
Ma,X.,Liu,J.,Liu,Y.,Tao,Y.,Zhang,Q. Y.,& Chen,R.(2015). Effect of background music on Chinese and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13(4),472?478.
[馬諧,劉佳,劉艷,陶云,張秋月,陳睿. (2015). 背景音樂對中–英文閱讀理解的影響效應(yīng).心理與行為研究,13(4),472?478.]
Margulis,E. H. (2005). A model of melodic expectation.Music Perception: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22(4),663?714.
Marsh,J. E.,Hughes,R. W.,& Jones,D. M. (2008). Auditory distraction in semantic memory: A process-based approach.Journal of Memory & Language,58(3),682?700.
Marsh,J. E.,Hughes,R. W.,& Jones,D. M. (2009). Interference by process,not content,determines semantic auditory distraction.Cognition,110(1),23?38.
Martin,R. C.,Wogalter,M. S.,& Forlano,J. G. (1988).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presence of unattended speech and music.Journal of Memory & Language,27(4),382?398.
Mu,D. F.,Song,Y. W.,& Gao,J. F. (2013). Retroactive effects of irrelevant sound on serial recall from short-term memory of Chinese characters.Acta Psychologica Sinica,45(6),626?635.
[慕德芳,宋耀武,高江峰. (2013). 無關(guān)言語對漢字短時記憶系列回憶的影響.心理學報,45(6),626?635.]
Plantinga,J.,& Trehub,S. E. (2014). Revisiting the innate preference for consonanc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40,40?49.
Rashidi,N.,& Faham,F. (2011). The effect of classical music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Iranian students.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1(1),74?82.
Salamé,P.,& Baddeley,A. (1989). Effects of background music on phonological short-term memory.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Section A,41(1),107?122.
Shih,Y. N.,Huang,R. H.,& Chang,H. Y. (2012). Background music: Effects on attention performance.Work,42(4),573?578.
Spence,C.,& Read,L. (2003). Speech shadowing while driving: On the difficulty of splitting attention between eye and ear.Psychological Science,14(3),251?256.
Sun,L.,Li,N. N.,& Zhou,T. H. (2011). Effect of popular music on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19(8),978?980.
[孫凌,李寧寧,周天紅. (2011). 流行歌曲對中學生閱讀理解的影響.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19(8),978?980.]
Takahashi,M. (2006).Effects of irrelevant sounds on text comprehension and memory after reading silently and orally. Proc. 28th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Thompson,W. F.,Schellenberg,E. G.,& Letnic,A. K. (2012).Fast and loud background music disrupts reading comprehension.Psychology of Music,40(6),700?708.
Treisman,A. M. (1960). Contextual cues in selective listening.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2(4),242?248.
Treisman,A. M. (1964). Selective attention in man.British Medical Bulletin,20,12?16.
Yang,S. B. (2009).The influence of the pitch patterns in Chinese irrelevant speech on serial recall(Unpublished doctorial dissertation).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China.
[楊書冰. (2009).漢語不相關(guān)言語中超音段信息對序列回憶的影響(博士學位論文). 華中師范大學,武漢.]
Yu,B. L.,Zhang,W. T.,Jin,Q. C.,Peng,R. X.,Zhang,G. J.,& Simon H. A. (1990). The short-term memory capacit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materials.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6),32?37.
[喻柏林,張武田,荊其誠,彭瑞祥,張國駿,西蒙 H. A.(1990). 中英文語言材料的短時記憶容量.心理科學,(6),32?37.]
Zhang,W. T.,Peng,R. X.,& Si,M. H. (1986). STM capacity for Chinese characters and phrases.Acta Psychologica Sinica,(2),133?139.
[張武田,彭瑞祥,司馬賀. (1986). 漢語字詞的短時記憶容量.心理學報,(2),133?139.]
Zhou,Y.,Gao,Y. H.,& Zang,Q. (2011).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dergraduates' motivation for English learning in their junior and senior years: Findings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 in five universitie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imonthly),43(2),251?260.
[周燕,高一虹,臧青. (2011). 大學高年級階段英語學習動機的發(fā)展——對五所高校學生的跟蹤調(diào)研.外語教學與研究,43(2),25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