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利
(湖北省黃石市第二醫(yī)院功能科心電圖室,湖北 黃石 435000)
院前急救是急診醫(y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部分,是指對各種遭受急危重癥、休克、中毒、創(chuàng)傷、大出血的在到達醫(yī)院前的緊急醫(yī)療救援患者[1]??焖俳㈧o脈通道、及時給藥、補液等在院前急救及轉運患者過程中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因此,保持液體順利輸入、快速搶救患者生命、搬運患者尤為重要。老年患者皮膚松弛、血管脆,在意識不請或昏迷的情況下如果用普通鋼針容易導致液體滲漏,所以淺靜脈留置針更適用于院前急救及轉運[3]。
在院前急救和轉運的途中,110例急危重癥患者使用淺靜脈留置針,其中男65例,女35例,青少年2例,老年人18例,平均年齡45歲。
1.2.1 留置針型號和材料的選擇
留置針材料和型號的選擇:采用潔瑞廠家的18~22G等型號留置針穿刺,根據不同患者的年齡、血管條件選擇[4-5]。在院前急救及轉運的過程中,因患者多數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病情緊急、危重,一般不影響患者的情況下,選用22G留置針穿刺。因為大號留置針能夠快速補液、及時穩(wěn)定患者生命體征,便于轉運。
1.2.2 血管的選擇
選用前臂粗直、彈性好、易于固定、血流豐富、避開靜脈竇、遠離關節(jié)及活動部位的淺靜脈血管進行穿刺[6]。在患者的健側肢體進行穿刺。
1.2.3 靜脈留置針的穿刺方法
選好合適的血管后,在離穿刺點10~15 cm處扎止血帶,用0.2%運作活力碘以穿刺點為圓心[7-8],螺旋消毒皮膚,靜脈穿刺前檢查留置針的有效日期,雖然院前急救是在院外,但也要注意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打開留置針針套,旋轉抽動針芯、減少針芯和導管之間的沾粘[9]。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留置針,以15~30°進針,見回血后,左手一邊輕輕勻速向前送入留置針導管,右手一邊退出針芯,然后用無菌3M留置針敷貼固定,注明留置針穿刺的日期、時間、操作者簽名。
1.2.4 輸液速度的觀察
根據病情、年齡及藥物性質調節(jié)滴速,對失血性休克、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血容量不足的患者,輸液速度宜快,對有心臟疾患的患者速度宜慢[10-11]。輸注液體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部位和輸液速度,防止留置針導管滑脫。觀察穿刺點局部有無紅腫、液體是否滴入通暢。若發(fā)生到管堵塞或液體滴入不暢,切記用力擠或捏可用5 mL注射器吸生理鹽水進行回抽,若回抽無回血或有阻力及時拔除留置針導管。
淺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高于頭皮鋼針,且滲透率低、易于固定,非常適用于在院前急救和轉運的途中,為快速開放通道、穩(wěn)定患者病情、迅速及時分秒必爭地搶救提供更好的保證,也為急診科病情危重的患者爭取了搶救的時機[12]。
院前急救作為急救中心的延伸部分,對各種遭受危重的患者處置的優(yōu)劣,會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治療的預后造成直接影響[13]。院前急救的病人多數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病情緊急危重、變化快,包括各種突發(fā)事件及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休克溺水、大出血所致的失血性休克等患者,快速建立靜脈通道是院前急救中的基本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執(zhí)行各項醫(yī)囑和急救護理措施的最基本重要的保障[14]。為了使液體快速順利輸入、藥物及時到達人體,所以首先應在最早時間內建立兩條以上靜脈通道、糾正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障礙、保持呼吸道通暢,此時,由于上述問題外,加上患者家屬由于對相關疾病的知識缺乏、恐懼、緊張,護士對于各種場面和急危緊急情景,直接影響靜脈穿刺水平,此時護士更應從沉著、穩(wěn)定、不慌不忙、在盡早時間內順利開放靜脈通道,并盡可能選擇血管條件好、易于固定、能保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血管。所以選擇有利于搶救患者生命的輸液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15]。
院前急救的患者常由于心理恐懼或由于疾病導致各種程度的煩躁、意識不清,加上汽車上或搬運途中顛簸,淺靜脈留置針外套管質地柔軟、不會對血管造成損傷,不但能保證液體輸入通暢,還能保證輸液的安全性,特別是甘露醇、山梨醇、多巴胺等對血管有刺激性的高滲漏藥物會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如果在走廊空間狹窄、樓梯間有很多雜物堆放,用擔架轉運患者時,醫(yī)護人員無法與擔架并排同行,此時,如果是淺靜脈留置針建立靜脈通道,則可擠捏茂菲式滴壺,立刻將留置針上的小夾子接近Y型接口端加上。再將輸液瓶固定在擔架安全系帶上,則不會回血或導致堵塞留置針的現(xiàn)象[16]。為擔架員搬運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時也便于安全轉運患者。當如果把患者抬到空間寬闊的地方,隨即打開小夾子,檢查輸液管內有無大量空氣,然后將滴速調至理想的狀態(tài)下,方可繼續(xù)轉運患者。而如果采用普通頭皮靜脈鋼針建立靜脈通道,此時由于普通頭皮鋼針針尖鋒利,容易刺穿血管,導致液體滲漏。
院前急救的患者病情危重、緊急,病情發(fā)展迅速,采用留置針補液能及時、準確、快速的輸入藥物,且不影響活動,如果是失血性休克或血容量不足、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的患者,常需要建立多條靜脈通道需要多次通過靜脈輸入多種藥物進行靜脈治療,而靜脈留置針管腔較普通頭皮靜脈鋼針要粗,最大液提體輸注流速可達92 ml/min,最多能接3條靜脈通路,能夠快速度擴容,維持有效循環(huán),糾正重要臟器的循環(huán)灌注不足,為手術及穩(wěn)定病情、進一步治療爭取救治時間,提高了急救護理工作效率和搶救成功率[17]。
普通頭皮靜脈鋼針在搶救患者推注藥物時,要將針頭和輸液管末端接頭分離,在普通頭皮靜脈鋼針的接口處進行推注藥物,液體容易普通頭皮靜脈鋼針接口處快速溢出,空氣也容易趁機從接口處進入輸液管到人體,輕則增加了污染的幾率,重則導致患者發(fā)生空氣栓塞的可能,而淺靜脈留置針與普通頭皮靜脈鋼針相比的不同之處為:推藥直接從三通接口處推入,可避免與輸液接口處接觸,夾緊靜脈留置針的小夾子則液體就不容易溢出,空氣就不會趁機通過留置針進入人體,同時也不會造成污染。也為反復給藥提供方便,如果反復多次給藥,不用重新穿刺。
隨著院感管理的意識增強,職業(yè)暴露在醫(yī)院院感管理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視,在院前緊急醫(yī)療救援過程中對危重患者進行靜脈穿刺時,由于時限緊迫、患者配合不佳、容易造成針刺傷導致職業(yè)暴露,直接遭受血液污染[18]。使用淺靜脈留置針穿刺,拔針可避免接觸針尖,減少針刺傷的可能性。
加強無菌觀念,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定期觀察穿刺點周圍皮膚,在血容量不足,肢體循環(huán)不良的情況下,可在穿刺前系止血帶前揉搓皮膚再系止血帶,使血管恢復最佳充盈狀態(tài),送入留置針外套管、退出針芯后再松止血帶,能使穿刺成功率明顯提高。若穿刺點周圍紅腫、有硬結,應及時拔除留置針[19]。并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理措施。若液體輸入不暢、導管發(fā)生阻塞,應及時拔針,切忌用注射器推或擠捏輸液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