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萍,丁 敏
(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患者,徐某,男,39歲,于19:50左右因“突發(fā)言語不能,右側肢體無力,意識模糊1小時”送入我院急診,查顱腦CT平掃未見出血,診斷為“急性腦梗死”。既往有“房顫、高血壓”病史兩年,平素未抗凝治療。心電圖示房顫,S-T段改變?;颊呋杷?,立即收住NCU,格拉斯哥評分(GCS)10分,T 36.8℃,HR 112次/min,R 20次/min,NBP 192/113 mmHg,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18分。體重:75 kg,瞳孔等大等圓光反射靈敏,肌力左側5級,右側0級。
2.1.1 患者發(fā)病在溶栓時間窗內,5 min完成各項物品及藥品準備,對患者進行評估,同時予吸氧、心電監(jiān)護等,匯報醫(yī)生。
2.1.2 入室后NIHSS評分18分,右側肌力0級,測NBP 192/113 mmHg,予尼莫地平以1.4 mg/h靜脈泵入,根據(jù)血壓調整用量,半小時內血壓降至145~156/89~95 mmHg;家屬簽署知情同意,進行靜脈溶栓治療;患者75 kg,醫(yī)囑予rt-PA進行靜脈溶栓,0.9 mg/kg,其中10%的rt-PA原液在1 min內靜脈注射,剩余的rt-PA原液加入生理鹽水100 mL中在1 h內泵入。護士全程床旁監(jiān)護,每15 min監(jiān)測1次血壓、心率、呼吸、脈搏血氧飽和度、意識、瞳孔、全身各處有無出血情況;該患者在開始使用溶栓治療40 min時,護士發(fā)現(xiàn)患者口腔牙齦少許滲血,匯報醫(yī)生后遵醫(yī)囑予繼續(xù)溶栓,立即予棉球按壓、口腔護理,觀察口腔黏膜;絕對臥床,減少搬動、穿刺;藥物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泵入,24 h內未再出現(xiàn)口鼻腔粘膜出血。
2.2.1 靜脈溶栓后NIHSS評分14分,右側肌力1級,與家屬詳細溝通病情,進行動脈取栓,做好心理護理。
2.2.2 動脈取栓一般要求在發(fā)病后8 h內進行[5],故術前準備需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靜脈溶栓后15 min內完成動脈取栓前的所有準備,包括常規(guī)的患者信息查對,備皮[6]及按照手術要求,核對醫(yī)療文書的簽署,填寫介入交接單;安全交接。
2.2.3 全腦血管造影提示大腦中動脈處閉塞,立即在全麻下行機械取栓術,術中取栓兩次,嚴密監(jiān)測血壓,BP波動在110~135/60~80 mmHg,取栓后造影顯示大腦中動脈開放,行頭顱CT未見出血,即返回NCU。
2.2.4 取栓后血壓的護理
為防止過度灌注綜合征的發(fā)生,閉塞血管開通后,血壓應控制比基礎血壓低20~30 mmHg,但不能低于90/60 mmHg,目標SBP 110~140 mmHg[7]。取栓回室后,患者處于嗜睡狀態(tài),立即予床邊心電監(jiān)護,醫(yī)療目標收縮壓維持在120 mmHg,監(jiān)測T、HR、R、BP、意識、瞳孔,其中每15 min進行1次血壓測量和神經功能評估(如NIHSS),持續(xù)2 h,BP波動在125~145/68~92 mmHg,匯報醫(yī)生,醫(yī)囑予尼莫地平以0.6 mg/h靜脈泵入,根據(jù)血壓調整用量,增加監(jiān)測頻次;后測BP每30 min 1次,持續(xù)6 h,BP波動在112~128/72~89 mmHg,動脈取栓后,醫(yī)囑予75 mg的鹽酸替羅非班注射液加入生理鹽水250 mL中以3 ml/min持續(xù)泵入抗血小板聚集;監(jiān)測凝血指標;住院期間患者未發(fā)生過度灌注綜合征及血管再閉塞情況。
患者回室時鞘管已拔除,穿刺點處無滲血滲液,末梢血運、足背動脈搏動良好。
無論采取何種再通治療模式,均有1.5%~15%的缺血性腦卒中的介入治療患者出現(xiàn)顱內出血,其中約40%為癥狀性出血[4]。取栓后5 h,護士發(fā)現(xiàn)患者煩躁,處于模糊狀態(tài),NBP 185/112 mmHg,瞳孔左側5 mm,右側3 mm,GCS評分為11分,立即匯報醫(yī)生,予急查頭顱CT,轉運前,選用轉運心電監(jiān)護儀繼續(xù)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及脈搏氧飽和度;醫(yī)生和護士共同護送,并攜帶好轉運相關設備、小型氧氣瓶、簡易呼吸器等,以防轉運途中出現(xiàn)意外;同時做好轉運的記錄,轉運過程中患者血壓波動在156~178/89~102 mmHg;復查頭顱CT示左側基底節(jié)區(qū)少量的出血,量約5 mL左右,遵醫(yī)囑暫停替羅非班,予氯吡格雷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甘露醇250 ml Q8H靜滴,速尿20 mg Q8H靜脈注射,觀察患者的意識、雙側瞳孔是否等大等圓、對光反射是否存在、是否靈敏,四肢肌力較前有無改變,呼吸節(jié)律是否規(guī)整、頻率是否正常,有無出現(xiàn)嘔吐及出入量情況,監(jiān)測腎功能、電解質;該患者經過治療護理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未發(fā)生腦疝[8]。
該患者入院時Autar評分16分,予下肢血管超聲,未見血栓形成。抬高患側肢體20~30°,取栓后護士給予患者下肢被動活動,2次/d,15~20 min/次,避免在下肢靜脈穿刺;小幅度按摩,使用間歇性充氣壓力波治療儀,2次/d,20 min/次;意識清楚后予上肢Bobath握手鍛煉,至少3次/d,15~20 min/次;同時每班測量上肢、雙膝關節(jié)上下各10 cm周徑?;颊咦≡浩陂gB超檢查未見上、下肢靜脈血栓。
患者取栓后右側肌力2級,言語訥吃;良肢位的擺放,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痊愈率、殘疾率與生活質量。我們制作良肢位的擺放圖譜,提高了良肢位擺放的正確率;右側肌力3級,NCU護士在專業(yè)康復師指導下,對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訓練:時間選擇在上午執(zhí)行治療前、下午午睡后,這段時間患者精神狀態(tài)較好,能夠進行運動療法;保證患者的活動度;橋式運動,主要練習單橋;自主進行踝泵運動2~3次/d,20~30 min/次;循序漸進,協(xié)助離床鍛煉;利用手勢、帶圖小卡片、紙筆,語速放慢,重復關鍵詞,鼓勵患者,指導家屬陪伴時要有耐心與其交流;經過有效的康復鍛煉,患者出院時言語流利,右側肢體肌力恢復至4級,肌張力正常,肌肉無萎縮。
(1)護士爭分奪秒完成了溶栓前和取栓圍手術前的各項準備,保證了溶栓及取栓過程的順利進行。在患者取栓后,嚴密監(jiān)測血壓,合理設定報警值,并及時反饋,維持目標血壓,使血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2)患者取栓后,護士及時發(fā)現(xiàn)了患者的病情變化,做好安全轉運,明確病情進展,密切觀察患者腦疝的前驅征兆,落實各項護理措施,有效防止了腦疝的發(fā)生。
(3)患者取栓后需抗凝,但此患者在取栓后發(fā)生了梗死區(qū)域的出血轉化,在護理此類患者時,應動態(tài)評估患者栓塞及出血的風險;在抗凝藥使用后,密切觀察患者出血指征及監(jiān)測血常規(guī)、凝血指標。
[1] 柯來順,董閩田,盧武生,等.56例心源性腦栓塞患者靜脈溶栓治療的療效觀察[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4,21(2):81-83.
[2] 王欣彤,楊 肖,王永生,等.房顫性腦栓塞100例辯證分析[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6(4):43-45.
[3] 中國卒中學會科學聲明專家組.急性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中國卒中學會科學聲明.中華卒中雜志,2017,12(3):267-269.
[4]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血管介入?yún)f(xié)作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血管內介入治療流程與規(guī)范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7,50(3):172-177.
[5] 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治療缺血性卒中共識專家組.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治療缺血性卒中中國專家共識(2012版)[J].中華內科雜志,2012,51(12):1006-1010.
[6] 耿素萍,張 勤,呂朋華,等.靜脈溶栓橋接血管內取栓的護理配合[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0):85-87.
[7] 楊紅燕,魏 慧,陳燕琴,等.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加動脈取栓術1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5,14(9):889-891.
[8] 歐陽惠芳,陳劉珍,梁錦笑.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