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芳 鄭暉 閆夢潔 張麗
摘 要 目的: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現(xiàn)狀,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和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態(tài)度、期望與課程影響之間的關系。方法 采用隨機整群(班)抽樣,以自然班為單位隨機選取廣州某高職院校大一15個班學生967人作為調查對象,利用《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自評量表》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查表》,運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差異性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結果 高職學生的自我評價是正面且合理的;男女生在自我評價上存在性別差異(t=3.175,2.709,p<0.05);對心理健康課的態(tài)度、心理健康課是否達到期待與重要性評價和符合度評價呈顯著負相關(r=-.165,-.101,-.119,-.145,p<0.05),心理健康課對大學生的影響與重要性評價和符合度評價呈顯著正相關(r=.145,.223,p<0.05)。結論 心理健康教育課與學生個人品質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因此,設計合適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發(fā)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 高職生 積極心理品質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積極心理學在中國的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實現(xiàn)“發(fā)展性”而非“預防式”的培養(yǎng)目標已成為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主流。課堂教育可通過觀念的學習、技能的培養(yǎng),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積極心理品質,為生存與發(fā)展做準備,實現(xiàn)“發(fā)展性”的教育目標。本文通過隨機抽選廣東省某高職院校在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自評量表》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調查表》的調查結果,運用統(tǒng)計軟件對結果進行差異性與相關性分析,探討當下高職生積極心理品質的表現(xiàn)狀況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與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關系,以此探索有效的課堂模式實現(xiàn)學生的積極發(fā)展。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廣東省某高職院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自然班單位隨機抽取大一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調查學生967人,其中女生762人,男生205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李自維編制的《當代大學生主要積極品質問卷調查表》和自編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調查表》作為本次的測量和調查工具。
《當代大學生主要積極品質問卷調查表》的同質性信度為0.978,分半信度為0.960;各因素之間相關系數(shù)絕對值在0.375—0.645之間,該問卷內部一致性次效度和結構效度較好。該量表根據(jù)Seligman對積極品質的研究以及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對積極品質的概述,采用語言分析法歸納了大學生主要的70項積極品質,調查表分為“大學生對積極品質重要性評價”和“大學生對積極品質的自我評價”兩大部分內容,采用五點計分的方式,分別由“根本不重要”、“比較不重要”、“不確定”、“比較重要”、“非常重要”五個選項和“非常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不確定”、“比較符合”、“非常符合”五個選項構成,分別記1、2、3、4、5分,得分越高說明評價越高?!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調查表》是學生課堂信息反饋收集表,通過該調查表了解高職學生對《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態(tài)度、影響和期望。
在開課前發(fā)放《當代大學生主要積極心理品質問卷調查表》,共發(fā)放問卷1010份,收回有效問卷967份;在結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學期的課程后,向相同的班級發(fā)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調查表》1010份,剔除無效問卷,留下與《當代大學生主要積極心理品質問卷調查表》一致的有效問卷共967份。運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對數(shù)結果進行差異性與相關性分析。
2研究結果
(1)大部分高職學生非常認可積極品質的重要性,且越重要的品質在自身身上體現(xiàn)得越明顯。在《當代大學生主要積極品質問卷調查表》的調查中,59.8%的學生認為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非常重要”,在與自身符合度方面的評價上,52.4%的學生認為各種積極品質與自己基本符合。而重要性評價與符合度評價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見表1),這說明對積極品質的重要性認同與自我認同之間存在著正面的影響關系,即學生認為越重要的心理品質在自身身上體現(xiàn)得越明顯。
(2)在調查當中,70種積極品質中重要性評價排前十名的分別是:信用、積極的個人心態(tài)、信任、感恩、有責任感、真誠、樂觀、積極人格的培養(yǎng)、自信心、努力,而不重要的后十名分別是:驕傲、狂歡、流暢、天賦、好奇心、幽默、靈性、主觀幸福感、滿足、人際吸引力;符合度評價當中,認為與自己符合的前十位從高分到低分分別為:感恩、信用、善良、有責任感、真誠、自尊、忠誠、正直、坦誠、信任,而與自己最不符合的后十位分別是:驕傲、狂歡、天賦、靈性、領導能力、創(chuàng)造力、流暢、人際吸引、防御機制。
(3)高職學生主要積極品質在重要性評價和符合度評價方面存在著性別的差異,不存在生源地的差異,而在專業(yè)方面,重要性評價不存在差異,而符合度評價存在顯著差異(見表2)。
①從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發(fā)現(xiàn),重要性評價和符合度評價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在重要性評價上,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而在符合度評價上,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
②在生源地上,農村、城市、城鎮(zhèn)學生對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性評價和符合度評價不存在顯著差異。
③在專業(yè)上,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重要性評價上并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在符合度的自評上出現(xiàn)了顯著差異。其中,醫(yī)械專業(yè)學生在積極心理品質符合度評價上,大部分認為他們的符合程度是基本符合到非常符合之間,平均得分高于其他專業(yè)學生。這個結果與符合度評價性別差異檢驗男生符合度評價較高的結果是一致的,因為醫(yī)械檢測專業(yè)男生占大部分人數(shù),在調查中,男生28名,女生13名,可能該結果受到性別差異的影響。
(4)對大學生健康課課后評價調查。
①大部分學生對課程持認可態(tài)度,并能從課程當中獲得學以致用的知識。
從高職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態(tài)度、是否達到期待、對個人影響的調查上看,54.1%的同學認為對于這門課的態(tài)度“一般,學校既然開設了就學習學習”,44.4%的學生認為“很喜歡,早就期望有這樣的課程”;而課程是否達到期待問題上,66.1%的學生認為“部分達到”,25.7%的同學認為“達到”;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對他們的影響當中,60.7%的學生認為“有影響,會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31.3%的同學認為影響“很微弱”,因此,說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態(tài)度是肯定的,而且能夠滿足大部分學生通過課堂掌握調節(jié)心理的能力。endprint
②性別、生源地、專業(yè)與大學生對心理課的態(tài)度、期待與影響的差異(見表3)。
從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態(tài)度在性別上是存在顯著差異的,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t=-1.972,p<0.05),由此我們可以認為,女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更認同;三個題目在生源地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學生在對心理健康課的態(tài)度和心理健康課對其影響兩個題目上存在顯著的專業(yè)差異,而在是否達到期待題目上不存在顯著的專業(yè)差異。
(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與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自評的關系研究(見表4)。
從相關分析結果看,重要性評價和符合度評價與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態(tài)度、是否達到期待、心理健康課對其影響均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其中,對心理健康課的態(tài)度、心理健康課是否達到期待與重要性評價和符合度評價呈顯著負相關(r=-.165,-.101,-.119,-.145,p<0.05),即學生對心理健康課越認同,心理健康課達到的期待程度越高,其重要性評價和符合度評價得分越高;心理健康課對高職生的影響與重要性評價和符合度評價呈顯著正相關(r=.145,.223,p<0.05),即心理健康課對大學生的影響越大,其重要性評價和符合性評價得分越高。
3結果討論
3.1高職生對自己的評價普遍是正面并合理的
從高職學生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性評價來看,大多數(shù)積極品質得到了他們的認可,在調查結果中,重要性評價排前十名的分別是:信用、積極的個人心態(tài)、信任、感恩、有責任感、真誠、樂觀、積極人格的培養(yǎng)、自信心、努力,不重要的后十名分別是:驕傲、狂歡、流暢、天賦、好奇心、幽默、靈性、主觀幸福感、滿足、人際吸引力。這說明高職生對自己具備的積極品質是明確的,而且是正向的,對驕傲、狂歡、天賦等認可度不高。這個結果與曾秀蘭(2008)、李自維(2009)、張小艷(2013)等的研究一致。在符合度評價中,認為與自己符合的前十位從高分到低分分別為:感恩、信用、善良、有責任感、真誠、自尊、忠誠、正直、坦誠、信任,而與自己最不符合的后十位分別是:驕傲、狂歡、天賦、靈性、領導能力、創(chuàng)造力、流暢、人際吸引、防御機制。
高職學生認為重要并符合自己的前十位積極品質中,信用、感恩、真誠、信任、有責任感五個品質是一致的,沒有重要但自己不符合的積極品質;高職生認為不重要自己也不符合的前十位品質中一致的有驕傲、狂歡、天賦、流暢、靈性、人際吸引,其中,驕傲和狂歡分別在排名中排第一和第二位??梢?,學生基本都認可并接受正面描述的品質,而對負面描述的品質是否認的,這可能與整個中國文化的教育傳統(tǒng)有關,所謂“謙受益,滿招損”、“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等等觀念在中國人的教育當中根深蒂固。當然,對如“防御機制”此類品質的否認,可能還存在對此類詞語概念不清造成的。
對教育專家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專家認為大學生應該具有的積極品質前10位是:積極樂觀、責任心、自信、政治信念、誠信、進取心、勤勞、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執(zhí)著追求、毅力;。因此,在學生的重要性評價中,其前十位的評價與專家認可一致的是積極、樂觀、有責任感、自信心、努力、信用,而符合性評價與專家調查結果一致的品質有信用、有責任感。這說明學生對自己的認識還是比較合理的,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上有較一致的結果。
3.2男女之間對自我認識的評價存在差異
在重要性認識上,更多女生認同積極品質的重要性,而在符合度上,更多男生認為積極品質符合自己。這個結果與張曉燕(2014)的研究結果一致,根據(jù)研究,高職院校女大學生自我管理總體低于男大學生,且在自我認知、自我規(guī)劃、自我協(xié)調、自我激勵和自我控制五個方面均低于男生。對此,在教育中,培養(yǎng)女生的自我認識能力,以便更好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提高自信水平。
3.3學生的品質特點直接影響了學生對課程的態(tài)度、期待和影響
越是對自己有正面評價的學生,在學習當中越有方向有追求,并且能取得更正面的教育效果。對自己的積極認識和接納,是一個人積極品質的體現(xiàn),它使人能夠積極地對待周圍的一切,換句話說,一個積極的人,他(她)一切也會是積極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使學生成為一個積極的人,是心理健康教育實現(xiàn)“發(fā)展性”教育目標的有效路徑。孟萬金教授認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點集中表現(xiàn)在一切從“積極”出發(fā),即用積極的視角發(fā)現(xiàn)和解讀問題的積極方面,用積極的途徑培養(yǎng)積極的品質,用積極的思想澆灌積極的心靈,用積極的過程提供積極的情感檢驗,用積極的反饋強化積極的效果,用積極的態(tài)度塑造積極的人生。因此,這也正是積極心理學這門學科產生并倡導融入教育中的意義所在,讓更多的人學會用積極的態(tài)度和積極的方式去看待事物、解決問題,那么我們終將擁有一個和諧、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社會。
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4年廣東食品藥品職業(yè)學院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探索基于課堂教學模式的高職生積極品質發(fā)展方向及培養(yǎng)路徑》(項目編號:2014YR009)。
參考文獻
[1] 張小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與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干預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3.
[2] 李自維,張維貴.當代大學生積極品質探析——基于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調查分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1(11).
[3] 張曉燕.基于性別差異的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實證研究[J].職教通訊,2016(34).
[4] 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