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暉
感冒和肺炎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偏偏它們有不少相似之處,以至于肺炎被誤認為感冒的事經常發(fā)生。成年人的抵抗力強,尚且不太危險,可對學齡前的孩子特別是嬰幼兒來說,身體臟器發(fā)育不完全,抵抗力弱,患上一次肺炎就如面臨一場大病。
在小兒肺炎高發(fā)的冬季,家長對孩子出現(xiàn)的“感冒癥狀”要格外留意,如果孩子頻繁咳嗽、持續(xù)發(fā)燒、精神萎靡,很可能已感染肺炎,要緊急就醫(yī)。若伴有手腳發(fā)涼、臉色發(fā)青,常是重癥肺炎,病情就更重了。
感冒和肺炎有四個分界點
小孩得過肺炎的家長都知道,肺炎的癥狀和感冒很像??人?、發(fā)燒、精神萎靡、手腳發(fā)涼,除了平時感冒可能還會鼻塞、流鼻涕外,以上沒有一項不和感冒相符。這不禁讓人想起一句經典的笑話:“你不要以為穿著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事實上,就是因為這層“馬甲”,讓肺炎輕而易舉就被遮掩了過去。
盡管有很多共同的表現(xiàn),感冒和肺炎之間還是有幾個基本分界點——
1.發(fā)熱情況:若小孩高燒38.5℃以上持續(xù)2~3天時間,吃了退燒藥也不見效,表明感染比較嚴重,是肺炎的可能性較大。
2.精神狀況:感冒的孩子多數還是能吃能玩,就算發(fā)燒時有點蔫,退燒以后也會很快恢復精神。得了肺炎則不同,患兒精神萎靡,就算退燒也不愿意活動,有時候臉色還會發(fā)青(醫(yī)學上叫發(fā)紺)。
3.咳嗽情況:感冒的咳嗽不會很劇烈,痰較少或容易咳出,肺炎的咳嗽常是劇烈、頻繁的,痰多,甚至帶有氣喘氣促,有些患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臨床上叫三凹征)。
4.病情發(fā)展: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通常四五天就會自然緩解。反之,病情長時間不見好轉,或有加重的趨勢,就要警惕肺炎的存在。
不過,六個月以下的肺炎患兒不一定都有咳嗽。吃奶吃得不好,老是哭鬧,體溫總在36℃以下,或一兩個月的寶寶常?!巴婵谒?,可以作為疑似肺炎的信號。
得過肺炎不必如履薄冰
小孩得過一次肺炎,家長越發(fā)小心謹慎,又是給孩子戒口,又是強調多穿衣,有點小感冒就呆在家,不上學也不跟外人接觸。這么如履薄冰的結果,孩子將變得更脆弱,更不能適應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
沒有基礎疾病的孩子,患肺炎后只要治療及時,一般7~14天就能痊愈,不用擔心抵抗力受影響。很多家長都關心:孩子得過肺炎,今后會不會再得肺炎?其實,這取決于以下兩點:
1.治療是否到位。有些家長怕吃多了藥對小孩影響不好,孩子發(fā)熱退了或咳嗽減少了,就匆忙停止治療,導致治療不徹底,致病情遷延難愈。
2.預防能否做到位,而不是過多地保護和限制。就拿上幼兒園為例,沒有必要在輕微感冒時就不讓孩子去幼兒園,否則適應能力就得不到鍛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