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平
【摘要】 目的 探討常規(guī)生化檢驗項目中標本溶血的影響與效果。方法 32例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血樣進行分組檢測記作A組和B組, A組標本進行人工溶血, B組標本沒有出現(xiàn)溶血情況, 觀察比較兩組的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空腹血糖(GLU)、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結果 A組的TC指標為(7.33±
1.27)mmol/L, ALT指標為(67.85±2.51)U/L, AST指標為(58.03±2.92)U/L, 明顯高于B組的(5.01±
1.54)mmol/L、(52.91±2.67)U/L、(42.87±2.79)U/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GLU、TG、BUN以及Cr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常規(guī)生化檢驗項目中標本溶血肝功能指標與部分溶血影響明顯, 在進行常規(guī)生化檢驗時要嚴格操作, 提升報告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關鍵詞】 常規(guī)生化檢驗;標本溶血;影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4.021
溶血是指標本中的紅細胞受到破壞, 被破壞的紅細胞內的物質與血清混合在一起的現(xiàn)象[1]。通常情況下在機械性震蕩或低滲溶液等條件的影響下, 標本容易出現(xiàn)溶血現(xiàn)象 [2]。在臨床檢驗中標本如果出現(xiàn)了溶血現(xiàn)象, 那么臨床檢驗的很多指標都會受到影響, 降低報告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對臨床診斷與臨床治療工作造成很大的影響。本文選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到本院進行健康體檢者32例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分析了常規(guī)生化檢驗項目中標本溶血的影響與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到本院進行健康體檢者32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齡22~46歲, 平均年齡(34.6±5.4)歲。所有入組對象及其家屬都知曉本次研究, 并明確表示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32例受檢者在晨起早餐前進行靜脈血抽樣, 每例受檢者抽取4 ml, 將所有抽樣的標本均分為兩份, 記作
A組和B組, 2 ml/份, 放置到2根相同的試管中。A組標本進行人工溶血, 首先將標本放置在-40℃的環(huán)境下, 再將標本放置在常溫環(huán)境之下, 當標本出現(xiàn)溶血反應時, 立即對標本進行離心與取樣分析。B組標本沒有出現(xiàn)溶血情況, 直接將標本放置在常溫環(huán)境下接受5 min 4000 r/min離心, 取未溶血血清進行分析。儀器選擇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邁瑞B(yǎng)S-4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選擇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檢驗人員為本科2名
檢驗師負責。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的TG、TC、GLU、ALT、AST、BUN和Cr。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的TC指標為(7.33±1.27)mmol/L, ALT指標為(67.85±2.51)U/L, AST指標為(58.03±2.92)U/L, 明顯高于
B組的(5.01±1.54)mmol/L、(52.91±2.67)U/L、(42.87±2.79)U/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GLU、TG、BUN以及Cr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3. 1 標本溶血產生 在臨床檢驗中標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標本溶血[3]。目前, 在臨床檢驗中主要接觸到兩種溶血標本:體內溶血和體外溶血。一般來說, 體內溶血標本主要與惡性疾病以及藥物毒副反應相關;體外溶血標本主要是因為標本受到機械性破壞或標本直接與表面活性劑接觸等造成[4]。準確判斷標本是否出現(xiàn)溶血現(xiàn)象不僅是為了保證臨床檢驗報告的可靠性, 還是為臨床診斷與臨床治療提供準確的依據。有研究表明[5], 細胞液之中的TC含量應該為3.0~
5.2 mmol/L, 但是溶血現(xiàn)象發(fā)生后TC含量會增高。在本組研究中, A組的TC指標為(7.33±1.27)mmol/L, ALT指標為(67.85±2.51)U/L, AST指標為(58.03±2.92)U/L, 明顯高于B組
的(5.01±1.54)mmol/L、(52.91±2.67)U/L、(42.87±2.79)U/L,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GLU、TG、BUN以及Cr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上述報道一致。
3. 2 標本溶血的防范工作 想要防止標本溶血現(xiàn)象發(fā)生必須做好以下防范工作:①嚴格規(guī)范采血工作, 對采血器具加強管理, 保證采血器具的干燥與清潔, 另外不能采用酒精對采血器具進行消毒, 以此防止溶血現(xiàn)象產生;另外, 在采血過程中要規(guī)范操作, 不能劇烈搖晃血樣。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在抽樣完成之后應該立即分離血清, 如果沒有相應條件應該將血樣標本放置低溫箱中保存。③注意標本存放, 在存放過程中防止酒精等滴入標本, 避免標本污染。④保證標本檢測醫(yī)療器械的質量。⑤如果標本發(fā)生溶血現(xiàn)象應該立即重新抽血血樣, 以此保證檢驗的準確性[6, 7]。
綜上所述, 常規(guī)生化檢驗項目中標本溶血肝功能指標與部分溶血影響明顯, 在進行常規(guī)生化檢驗時要嚴格操作, 提升報告的準確性與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潘颯. 探討臨床檢驗標本溶血對19項常規(guī)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4(2):26.
[2] 黃海華. 標本溶血對臨床常規(guī)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6, 29(24):3402-3403.
[3] 李愛琴. 標本溶血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及對策.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6, 16(4):145.
[4] 崔著芳. 標本溶血對常規(guī)生化檢驗項目的影響及其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 2016, 16(19):134-135.
[5] 楊振東, 姚文思. 標本溶血對臨床常規(guī)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及對策.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1, 6(26):4-5.
[6] 魏佳, 潘颯, 呂宏培, 等. 血液標本采集及送檢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7, 14(17):21-22.
[7] 湯樂毓. 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及預防對策. 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6, 6(36):226.
[收稿日期:2017-10-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