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美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醫(yī)院耳鼻喉科,廣東 東莞 523000)
分泌性中耳炎為耳鼻喉科常見病,可出現(xiàn)聽力受損和炎性因子升高。其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可改變咽鼓管局部血流以及血管通透性,導致咽鼓管開放壓力增加,引發(fā)咽鼓管功能損害,導致炎性遞質釋放增多。目前西醫(yī)治療分泌性中耳炎多采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清除中耳積液,改善中耳通氣[1-2]。本研究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風寒襲耳證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風寒襲耳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1~51歲,平均(33.18±2.13)歲;病程4~24個月,平均(7.21±0.29)個月。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1~53歲,平均(33.01±2.13)歲;病程4~25個月,平均(7.32±0.13)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風寒襲耳證標準,表現(xiàn)為全身惡寒重,發(fā)熱輕,鼻塞,流清涕等。
西醫(yī)診斷標準:耳內鏡下鼓膜活動度減低,同時伴有鼓膜內陷、色澤由正常的灰白色半透明狀改變?yōu)殚冱S色或琥珀色,見到液平面或氣泡。
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頭孢他啶2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每天1次。
觀察組加用荊防敗毒散加減治療。藥用赤芍30g,茯苓20g,郁金15g,炙黃芪15g,獨活15g,葶藶子15g,川芎15g,白芷15g,羌活12g,前胡10g,蟬蛻9g,辛夷9g,陳皮8g,甘草6g。氣虛加炒白術和人參,肺有郁熱加黃芩、桑白,風邪加蘇葉皮,痰多加法半夏[3]。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兩組均治療1周。
臨床療效、鼓室導抗圖恢復正常情況,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降鈣素原指標、白細胞介素-8指標、血小板活化因子指標。
用SPSS18.0軟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顯效:癥狀消失,鼓室導抗圖恢復正常,實驗室指標正常。有效:癥狀及檢查結果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復正常。無效:癥狀及檢查結果均無改善。
兩組臨床療效和鼓室導抗圖恢復正常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和鼓室導抗圖恢復正常情況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降鈣素原指標、白細胞介素-8指標、血小板活化因子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降鈣素原指標、白細胞介素-8指標、血小板活化因子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降鈣素原指標、白細胞介素-8指標、血小板活化因子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期 降鈣素原水平(μg/L) 白細胞介素-8(pg/mL) 血小板活化因子(μg/L)觀察組 40 治療前 6.34±0.25 16.54±1.56 195.73±40.65治療后 1.78±0.32*△ 8.21±0.51*△ 92.25±0.61*△對照組 40 治療前 6.25±0.21 16.40±1.71 192.02±40.66治療后 3.29±0.69* 11.92±1.25* 143.14±0.6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分泌性中耳炎屬中醫(yī)“耳脹耳閉”范疇。以風寒襲耳證為常見,治則為宣肺利水和疏風通竅[5-6]。荊防敗毒散加減方中炙黃芪補益脾肺之氣、益衛(wèi)固表,防風、荊芥祛風散寒,羌活散寒解表,獨活祛風散寒,柴胡疏肝理氣,川芎祛風行氣,郁金行氣解郁,赤芍活血化瘀,桔梗宣肺開音,葶藶子瀉肺平喘、利水消腫,路路通利水通經、祛風活絡,茯苓利水消腫、健脾,白芷解表散風,通竅排膿,蟬蛻疏風散邪,辛夷散風通竅,前胡降氣化痰,陳皮燥濕化痰,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宣肺利水和疏風通竅之功[7-8]。
綜上所述,荊防敗毒散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風寒襲耳證分泌性中耳炎療效確切,可改善鼓室導抗圖,降低血清炎癥水平,改善預后,安全性高。
[1]鄧世明,劉軍,劉鐵陵,等.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聯(lián)合腺樣體切除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療效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6,23(6):318-320.
[2]劉忠意,侯杰.鼻內鏡下同步完成腺樣體切除及鼓膜置管術治療小兒分泌性中耳炎[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38(3):107-110.
[3]王小華.激光鼓膜造孔配合中醫(yī)辨證治療分泌性中耳炎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1):92-93.
[4]朱原,文鳳妮,張繼平,等.血小板活化因子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及微觀辨證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6,24(3):232-234.
[5]徐進勝.中藥配方顆粒劑治療頑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7,36(6):182-184.
[6]劉鮮妮,張瑞永,藺曉玲,等.半夏厚樸湯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6,37(5):598-599.
[7]鄭華平,李煒,王芳,等.分泌性中耳炎患兒腺樣體切除術后聽功能的隨訪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7,25(1):34-36.
[8]陳惠琳,黃瑞靜.荊防敗毒散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風寒襲耳證分泌性中耳炎療效及對鼓室導抗圖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6(6):584-58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