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珍,許亞鵬
(廈門市中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09)
乳腺疾病存在于女性患者中,由于患者體內(nèi)激素分泌水平不斷變化,造成乳腺疾病的產(chǎn)生,隨著年輕女性患者數(shù)量的逐步增加,乳腺科疾病的發(fā)病人群數(shù)量增加,年齡范圍也隨之擴大。乳腺疾病包括乳腺增生、囊腫以及纖維瘤,患者需利用手術方式切除乳腺和病灶,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手術治療期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工作是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1]。但臨床研究認為,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能力,直接影響了患者的護理依從與護理效果,因此需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與持續(xù)性的護理措施,以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并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本文對所選乳腺科手術患者的護理資料,分析持續(xù)性護理健康教育對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改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我院2017年1-12月154例乳腺科手術患者,隨機分為持續(xù)組和對照組,77例/組。持續(xù)組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38.74±19.26)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8.71±4.29)年,乳腺癌16例,乳腺增生33例,乳腺纖維瘤例28例。對照組年齡26~59歲,平均年齡(39.42±19.58)歲,病程3~12年,平均病程(8.53±3.47)年,乳腺癌17例,乳腺增生34例,乳腺纖維瘤例26例?;颊呔詡惱砦瘑T會標準自愿參與實驗,并符合乳腺疾病診斷標準,患者認知未見異常,且簽署同意書,排除心肺、肝腎功能障礙、功能衰竭患者,排除精神類疾病患者,排除乳腺疾病復發(fā)、轉移患者,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利用傳統(tǒng)護理措施,持續(xù)組利用持續(xù)性護理與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由患者入院即開始進行護理,患者入院時引導患者熟悉院內(nèi)情況、規(guī)章制度、主治醫(yī)師等相關內(nèi)容,并安撫患者的情緒,幫助患者盡快熟悉周圍環(huán)境?;颊呷朐汉?、手術前這段期間,主動為患者講解疾病情況,告知患者如何進行術前修養(yǎng),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告知患者手術術式、麻醉方法、手術醫(yī)師等信息,為患者詳細解答疑問,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樹立治療信心,并客觀評價治療與護理效果。術后教育則主要針對患者手術后的康復護理,指導患者如何科學飲食、積極運動,并在住院期間為患者及家屬講解乳腺癌相關知識,避免患者在出院后由于生活習慣等影響,造成患者復發(fā)、轉移,叮囑有家族遺傳病史患者家屬積極預防檢查和治療。
對比兩組疾病認知評分,利用我院自制量表進行評價,評價總分100分,患者得分與認知效果呈正比;對比護理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滿意與不滿意。非常滿意:患者能夠完全配合護理,對護理滿意度評分85分以上;一般滿意:患者能夠有效配合護理,滿意度評分65-84分;滿意:患者能夠部分配合護理,滿意度評分45分以上;不滿意:患者無法配合護理,滿意度評分44分以下;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滿意/總數(shù)*100%。
利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均數(shù)±標準差(±s),t檢驗,計數(shù)資料:率(%),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持續(xù)組滿意度評分9 7.4 0%,疾病認知評分(90.43±13.34)分,對照組滿意度評分84.41%,疾病認知評分(76.81±11.05)分,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乳腺科手術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尤其在年輕患者中,患者對自身術后的哺乳、生育能力存在一定的擔憂,因此手術治療患者的治療依從與心理壓力多數(shù)較大,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為了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改善患者護理依從與滿意度,臨床在圍手術期間,為患者進行持續(xù)性護理健康教育措施,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識與認可程度,增加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2]。持續(xù)性護理健康教育是以患者護理需求為中心開展的護理措施,其主要內(nèi)容是在患者治療的不同階段,為患者開展不同種類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除對患者本人開展外,針對乳腺科疾病患者的疾病產(chǎn)生情況,為患者家屬開展同樣的健康教育,以普及乳腺科疾病相關知識,增加家族性乳腺疾病患者的就診率與確診率,及早為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從整體上改善患者的預后[3]。
本文對所選患者進行持續(xù)性護理健康教育,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5%以上,疾病認知評分較高,對照組相比,護理滿意度與疾病認知評分均得到顯著的提高,可見持續(xù)性護理健康教育對改善患者疾病認知情況,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利用持續(xù)性護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護理效果與滿意度,增加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