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紅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條河流。
從涓涓細流到洪濤巨瀾,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過程。我生命最重要的時期,當然以改革開放為橫截面。在此之前,是蒙昧無知的少年倉皇,此后40年,我釋放的靈魂穿過改革開放這道閃閃發(fā)光的大門,天高海闊,自由馳騁,追趕時代賦予的嶄新內(nèi)容。
1977年,我初中畢業(yè),分配到克拉瑪依職工醫(yī)院農(nóng)場。假如沒有改革開放,我也許和所有的石油子弟一樣,過一種平靜單純、一眼能望到老的生活。就在這一年年底,高考制度恢復。改革開放第一次重變革的大門,隆隆開啟,無數(shù)學子朝著前方的曙光蜂擁而至。
全國570萬名考生邁入高考殿堂,這是共和國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那個冬日,陽光燦爛,農(nóng)場有許多高中畢業(yè)生報名高考,農(nóng)場瞬間沸騰??上也粔蚩荚嚄l件,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聽著??晌伊⑾率难?,一定要上大學。
這是我人生獨立自主以來的第一個夢想。
梁啟超說,趣味轉(zhuǎn)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了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覺這種生活是極可愛的,極有價值的。我每日沉浸在學習之中,過著可愛而極有價值的生活。
經(jīng)過3年不懈努力,機會來了,“讓一顆有準備的心,突然有了此岸和彼岸”。1980年,我以單位第二名的成績考入大慶技校通訊班,半年后,改為黑龍江省電大大慶分班。我是多么幸運呀,每月拿著石油的高工資上學,生活毫無壓力。
80年代是一個百舸爭流、奮發(fā)向上的黃金時代。我們這些學子像一群首航的大雁,忐忑興奮,日夜兼程,不敢有絲毫懈怠和旁騖,全力以赴朝著既定的目標展翅飛翔。
幾年的學習時間,我只回過一次家。不是不思念,而是因為太遙遠。當時從克拉瑪依到大慶,要在路上消耗整整一個星期。臥鋪一票難求。中間回的那趟家,還是同學家長幫忙買的票。我和同學從克拉瑪依坐8個小時的汽車到烏魯木齊,從烏魯木齊坐火車中轉(zhuǎn)北京,再從北京抵達大慶。當時仗著身體年輕,三天四夜坐硬座,一天一夜在火車上站著。如今每次乘坐動車高鐵,總懷疑感覺的真實性,忍不住想哭。
時代的變化深刻得令人應接不暇。時間在另一個岔路口等著喚醒另一個夢。改革開放初期,國門打開,西風東進,灰暗的塵世漸漸走向絢麗,各種文學書籍全面放開。此時我干渴已久的大腦,貪婪地啜飲。
1984年我返回克拉瑪依油田。油田引進了衛(wèi)星通訊、微波傳輸?shù)刃滦屯ㄓ嵓夹g(shù),我這名掌握了國家最前沿通訊技術(shù)的年輕大學生,干好專業(yè)、經(jīng)營家庭之外,精神有了一些懈怠。也可能是長期做一種工作,經(jīng)年累月循著同樣的軌道、和著相同的節(jié)奏,單調(diào)、重復,缺少新鮮感,缺乏挑戰(zhàn)和刺激。
夢想、沖動,不知不覺中被消磨、被吞噬,心情變得厭倦疲憊,如一條沒有落差的河流,再也濺不起一星激情的浪花。這種狀態(tài),實質(zhì)上是對生命的靜悄悄的謀害,雖然受害人可能渾然不覺。而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中國石油的決策者開始嘗試在鉆井行業(yè)實行甲乙方合同制,邁出了革新圖強試探性的一步,以期徹底改變石油行業(yè)計劃經(jīng)濟時代長期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社會負擔重的問題。
用甲乙方鉆井承包方式鉆探庫南1井,今天看來,實行甲乙方鉆井承包方式打井自然應當,退回幾十年前,事情遠非我們想的那么簡單。計劃經(jīng)濟實行多年,人們的思維已固化。固化的模式像一座舊城,摧毀起來并非易事。新舊觀念劇烈碰撞、對決,人們心中浪濤翻卷、風起云涌。新與舊的觀念與意識在一口井的針尖上激烈交鋒,改革在天山南麓旗幟鮮明地進行,只是當時的我渾然不知在幾年后,這場勢不可擋的改革會把我卷入其中,更想象不到浩蕩洪流托舉著我這滴水奔向更遠的遠方。
80年代以來,國民經(jīng)濟持續(xù)增長,1988年的《人民日報》發(fā)表消息說,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介紹,這一年國民生產(chǎn)總值預計突破13000億元,比1987年增加2000多億元,增幅為11%左右,石油增長速度遠遠跟不上國民經(jīng)濟的需求。正是在這一年,輪南地區(qū)勘探獲得重大突破,由此快速拉開了塔里木會戰(zhàn)的序幕,這一年也是我參加工作后的第5個年頭。
1989年4月,梨花盛開的季節(jié),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fā)指揮部在南疆重鎮(zhèn)庫爾勒成立,這是中國石油史上最后一場大規(guī)模的石油會戰(zhàn),也是一場與舊體制徹底決裂的新型石油會戰(zhàn)。這場新型的石油會戰(zhàn)是石油行業(yè)在塔里木開辟的“深圳特區(qū)”。“兩新兩高”(新體制新技術(shù),高水平高效益)、甲乙方合同制、中國特色的油公司管理模式……像一個個驚雷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炸響,預示著一場酣暢淋漓的勁雨即將到來。那些觸角敏銳的年輕人,接收到了這非同凡響的信號。
懷揣著拔高命運的壯志凌云,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呼嘯成群,在此集結(jié),不足10萬人的庫爾勒小城,一下?lián)磉M幾萬大軍,小火車站爆滿,每天都有人拉著橫幅迎接新人。
我也加入了這浩蕩洪流之中,從克拉瑪依油田遷徙到了庫爾勒。此后30年,我在廣闊的人生舞臺上,更上層樓,登高望遠,以石油為精神背景,逐步拉遠了我的視角,拓寬了我的生命空間,并覆蓋一種精神意象。
我在大學所學的是通訊專業(yè),工作在通訊公司,到達塔里木油田后,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文件收發(fā)。命運從此轉(zhuǎn)向,開始接近文學的第一步。
會戰(zhàn)初期的塔里木,萬眾一心找大場面,它帶給我山河江海般的沖動,生出表達的強烈欲望,于是寫了一篇自傳體小小說《遷居》,忐忑地拿給辦公室副主任看,沒想到他修改后投給了報社,沒過幾天,文章以很大的篇幅發(fā)表在《塔里木石油報》上。這是我發(fā)表的第一篇文學作品,那一年我已經(jīng)30歲了。
該篇小說被油田辦公室領導讀到。他找到我像從泥土里挖出璞玉,把我調(diào)到了油田辦公室秘書科,成為指揮部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女秘書。
石油勘探開發(fā)是一條復雜的產(chǎn)業(yè)鏈,涉及幾十個專業(yè)領域,當一名秘書可沒那么簡單,既需要廣博的石油專業(yè)知識,又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靈活的溝通協(xié)調(diào)能力,這些我全都不具備。他鼓勵我,不會可以從頭學。記得第一次寫會議紀要,兩頁紙被領導改得只剩下五六個字,紅筆畫的道道,像一枚枚箭射進我的心里。我羞愧地低下了頭。
塔里木油田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像快速成長的年輕人,活力四射,沒有人能不被它的光芒所吸引。在這片試驗田里,只要你努力就有成果,人人都有成長的機會。我已記不清有多少人幫助過我,一次一次把掉隊的我再扶上馬,快馬加鞭不斷向前、向前。秘書、年鑒、檔案、宣傳、文聯(lián),幾年轉(zhuǎn)換一次工作和身份,不斷的培訓學習,讓我的思想逐漸成熟,步步趨近文學之夢。
在此期間的20年,是油田騰飛的20年,得益于新體制開放和包容的胸襟。中國陸上石油第一口水平井、第一口叢式井、第一臺沙漠物探“麻花鉆”寬線大組合山地物探數(shù)據(jù)采集、防斜打快垂直鉆井技術(shù)……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勘探開發(fā)新工藝新技術(shù),都在塔里木找到了用武之地。
新觀念、新技術(shù)、新工藝在塔里木56萬平方公里的盆地上吹開一朵又一朵石油之花:中國第一個沙漠油田——塔中油田,中國第一個億噸級海相砂巖油田——哈得油田,中國最大特高壓、特高產(chǎn)、特高豐度優(yōu)質(zhì)整裝氣田——克拉二氣田,中國最大的凝析油氣聚集帶——牙哈—英買力油氣田群,中國第一個億噸級奧陶系礁灘相油氣田——塔中一油氣田,中國最大的萬億方儲量以上的氣田群——克拉蘇大氣田。同時創(chuàng)造了多項中國乃至世界第一:修筑全長522公里、橫跨巴州和田兩個地州、世界最長的沙漠公路,歷時10年攻關完成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tài)工程,2014年入選中國“十大最美公路”,建設中國最長的管道、跨越九省的西氣東輸工程,建成環(huán)塔里木盆地南疆氣化工程,讓巴州為龍頭的南疆五地州,率先步入天然氣時代。
這一個個開創(chuàng)性的成就,都是改革開放結(jié)出的豐碩果實。
在塔里木油田工作了26年,一次一次見證塔里木油田快速崛起與發(fā)展。油氣產(chǎn)量當量從最初的3.9萬噸,到500萬噸、1000萬噸,2000萬噸、2500萬噸,天然氣突破100億立方米,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我都有幸參與其中。“會當擊水三千里,人生搏擊有幾回”,身處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石油行業(y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是何等的幸運。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跑遍了油田的各個作業(yè)區(qū),經(jīng)常被石油人的精神鼓舞著、感動著、激勵著,心中聚集的故事太多太多。我不能只做旁觀者與見證者,我還想做一個記錄者、謳歌者。我要把我心中所看所知所感所悟表達出來,表達我對塔里木的熱愛,對石油人的崇敬,對新疆大地的深情厚意。此時的我終于明白,從出生就注定了石油是我生命奔騰的河床,石油點燃了我的血液,責任感和使命感驅(qū)使我握緊手中的筆,文字從我的筆下傾瀉而出,一發(fā)不可收,最終成長為一名作家,實現(xiàn)了人生的又一個夢想。
有人說,寫作是一個人的孤獨之旅,是個人的幸福和個人創(chuàng)造的神話。但是,假如沒有改革開放的強勁推動,沒有石油作為物質(zhì)和精神的背景,絕不可能有現(xiàn)在生活富足、靈魂開闊的我。
每個人的精彩,最終都是內(nèi)心的折射與投影。所以,退休之后,我把更多的精力轉(zhuǎn)入對內(nèi)心的思索和總結(jié),立足石油,將觸角伸向更廣闊的社會,力求寫出更有深度和思想的文學作品,短短的兩三年時間內(nèi),創(chuàng)作出20多萬字的散文。今年57歲的我當選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作家協(xié)會主席,這是時代賦予我的新的歷史使命。
成長是一輩子的事,與年齡關系不大。未來的日子,我依然是那個背負使命和責任的螞蟻,沿著初心所指尋找和禮贊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