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聰惠??
摘要: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狀況令人擔憂,本文就農村學生學習英語的現狀以及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根據教學實際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學習狀況;應對措施;動機
讓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舒心,提高教學效率,是很多教師夢寐以求的愿望,那么如何實現這個愿望,就需要廣大的教師付出艱辛的勞動和努力,其他科目如此,英語更是如此,尤其是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學更需要英語教師的艱辛勞動和努力,因為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狀況令人擔憂。
一、 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狀況
現在農村中學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很差,相當一部分學生聽課不專心,對教師所教學的內容聽不懂,目光呆滯、神情渙散,長此以往把學習當作了自己的包袱。因此,在課堂上常常表現出冷漠、無奈,甚至厭煩的神態(tài)。具有厭學心理的學生,對學習活動無興趣、反感,感覺上英語課是受罪,表情很痛苦,還有學生在課堂上惹是生非,更甚者不服管教和老師發(fā)生沖突。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非常頭疼,因為他們經常拖欠作業(yè),還經常抄作業(yè),英語成績很難提高。
二、 造成上述狀況的主要原因
1. 農村學校,小學英語教學沒跟上,城里小學一年級就開設英語課,而農村小學三年級才開設英語課,好多小學的英語課形同虛設。
2. 我們學校沒有循環(huán),學生每一學年都要分班,換英語老師,每一學年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都要有一段時間的熟悉和磨合,教學沒有連貫性。
3. 對英語課的重視程度不夠。農村學生,缺少家長的嚴格管教,英語學習就是英語課堂,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還不認真做作業(yè),以至于一段時間之后學習英語就成了負擔。
4. 英語教材、教學內容與農村教學環(huán)境的不適應。我國現行的教材的使用大部分都在大中型城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在農村使用效果卻不盡如人意。較舊教材而言,新教材的閱讀、交際用語、句型較難,并且新教材更側重于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而農村中學由于起步不同和經濟方面的制約,不能達到教材所表達的內容,使學生感覺英語難學而影響其學習興趣,無法激起學習動機,導致其放棄英語學習。
5. 作業(yè)不合理,形式單一,內容重復,量有些大。
三、 應對措施
作為一名農村初中英語教師,該怎么做才能使這種狀況有所改變?應該采取哪些應對措施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 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應著力改變這一現狀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不能急功近利,只追求升學率,應該遵循教育規(guī)律,讓教師從初一年級循環(huán)到初三年級,學生初一分好班后一直上到初三不要再變。這樣一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彼此熟悉互相了解,有利于教師分層次教學,分階段培養(yǎng),教學也就有了連貫性。
2. 樹立新的育人觀,關愛學生,和學生交朋友
農村學生缺少家長的嚴格管教,還有一部分是留守兒童,他們缺少關愛,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就要關愛學生,多和學生交談,和學生交朋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了解學生,才能對癥下藥,從思想上轉變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坝H其師,信其道”是中國教壇上的一句古訓,教師能否讓學生“親其師”,取決于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和育人藝術。否則,“道”之不傳,“惑”也難解。只有使學生從思想上有轉變,才能真正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對英語產生興趣。例如,有次有位學生上課時一直不抬頭,我把他叫起來問原因,學生回答道:“不想聽”。我很是生氣,但我當時沒說什么,下課后,我把那位學生叫到辦公室,才發(fā)現他的眼睛有點紅。問其原因,才知道那天他的父母去離婚,孩子很難過,也很擔心。知道這件事后,我和班主任給這個學生講了很多道理,然后還和家長做了溝通,讓孩子和父母通電話,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和想法。他父母鬧離婚只是一時之氣,接了孩子的電話之后,他們意識到了他們的行為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最終沒有離婚。這件事之后,這個學生主動向我承認了錯誤,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轉變,比以前積極、主動、熱情很多,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試想,如果當天我只是簡單粗暴地對其進行批評,結果會怎樣呢?
3. 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加強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讓自己的課不僅對學生而且對自己都成為一種享受
(1)多研究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由淺入深,注重基礎,以適應農村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比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講的是現在完成進行時態(tài),而第九單元才講現在完成時態(tài),所以我們就對課時進行了調整,先上第九單元,讓學生先認識現在完成時態(tài),然后再學習現在完成進行時態(tài)。
(2)多鉆研教材,進行資料分析,研究課堂設計,把握教材整體的聯(lián)系性。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和開發(fā)教學資源,使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讓課堂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生活實際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興趣。例如:教學《Go shopping》一課時,讓一位學生扮演售貨員,讓另一位扮演客戶,“Can I help you?”“How much are...?”讓兩位學生利用日常交際去扮演或演示買東西這一活動,這樣使學生真正掌握日常交際英語的用法。
(3)樹立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都活躍起來,使學生學會從英語角度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從而喜歡上英語。摒棄“填鴨式”、強行灌輸的教學模式。要轉變教學觀念、教學形式,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應多表揚鼓勵,增強學生自覺學習的信心和成就感。
4. 布置合理的課外作業(yè),布置作業(yè)要結合學生實際,難易適當。作業(yè)要精選、精心設計,要有典型性、層次性。作業(yè)的合理性表現為,既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也不能太難,要讓學生有興趣去做作業(yè)。不要再布置單詞抄多少遍,句子抄多少遍等這類讓學生厭煩的作業(yè)了。
總之,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令人擔憂,然而這種狀況的改變不僅需要教師的不懈努力,還需要社會的大力支持,家長的積極配合,只有這樣農村學生學習英語的現狀才能盡快得以改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付聰惠,陜西省西安市,楊凌第一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