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邊芳 賈占波 李慶剛 劉晶宇 喬建思 張學彬
(1. 東營市人民醫(yī)院,山東 東營 257100; 2. 利津縣鹽窩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 利津 257400)
嵌頓痔是肛腸科常見的痔類疾病,屬重度痔。其發(fā)病較快,是痔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該疾病的解剖學特點導致其手術難度較大,一般臨床多采用外剝內(nèi)扎術(Milligan-Morgan,MMH)進行治療治療。該術式安全、有效,但愈合慢、疼痛重,極易發(fā)生肛門狹窄等嚴重并發(fā)癥,現(xiàn)今肛腸科多嘗試以更佳的術式替代傳統(tǒng)的MMH,以解決其臨床缺點。痔上黏膜環(huán)形切除釘合術(PPH)治療重度痔具有疼痛少、恢復快、近期療效好的優(yōu)點[1-3],然而,手術規(guī)范已將嵌頓痔作為PPH的禁忌癥加以定義[4]。就筆者的臨床經(jīng)驗及學界大量的資料顯示,PPH術可以對嵌頓痔進行治療。為進一步探討該術式在臨床手術中的適應范圍及安全性,筆者針對嵌頓痔的病理機制和肛門的生理特點,綜合長期的臨床實踐,以改良PPH術治療該病。既往的結果顯示,PPH術可以有效的保護肛管皮膚、減輕患者的術后痛苦,且該術式的臨床圍手術期短預后效果好。為系統(tǒng)性的評價PPH治療嵌頓痔的效果,我們隨訪研究了2014—2015年接受PPH和MM術治療的嵌頓痔患者,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本研究的患者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經(jīng)我院行手術治療的嵌頓痔患者,共計91例,經(jīng)電話、門診隨訪獲得有效隨訪資料的患者共計79例,其中行PPH治療者41例(年齡22~81歲,平均40.1歲,男女之比為24∶17)。MMH術治療者38例(年齡23~79歲,平均38.7歲,男女之比為20∶18)。病程2~47年,平均17.2年,所有患者隨訪時間3~12月,(平均8.1月)?;颊咴谀挲g、病程、男女比例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手術方法
1.2.1PPH組 患者腰部麻醉,取截石位,充分擴肛后,剝除視野內(nèi)的全部血栓,在擴肛器引導下置入透明肛鏡并固定,在齒狀線上1.5~3.5 cm以2~0可吸收線作黏膜下層雙荷包縫合,兩荷包間距1.0~1.5 cm 脫垂嚴重者荷包位置稍低一點,旋開吻合器至最大位置,置入PPH吻合器(03型圓形痔吻合器,美國強生),收緊、牽拉荷包線,同時旋緊吻合器,靜置30 s,激發(fā)吻合器(女性患者應注意防止誤傷陰道壁),靜置30 s,旋開并移除吻合器,止血。對于視野內(nèi)剩余的外痔給予切除或電灼。
1.2.2MMH組 患者腰部麻醉,取截石位,根據(jù)脫出痔核的大小、部位、數(shù)量設計切除部位及皮橋的位置。以止血鉗夾住痔的頂端輕輕向外牽拉,以剪刀于痔基底部皮膚做“V”形切口,向上剝離至齒線上0.5 cm,以血管鉗將痔核根部連同齒線上內(nèi)痔部分同時鉗夾,以7號絲線結扎。切除痔組織。以同樣方法處理其他痔核,切口間應保留足夠皮橋及黏膜橋。如切除3個以上痔核時,應同時于后位切開部分肛門內(nèi)括約肌及部分外擴約肌皮下部,以緩解術后肛門擴約肌痙攣及肛門狹窄。
1.3術后處理
兩組病人術后均使用相同抗生素,常規(guī)抗炎3 d,同時口服邁之靈。麻醉恢復后,患者可正常飲食。患者術后需便后溫水坐浴,并給與復方角菜酸酯栓。
1.4觀察指標
全部患者均經(jīng)過通過電話、門診隨訪、病例回顧、住院查房等手段獲得了相應的研究數(shù)據(jù)。研究數(shù)據(jù)分為主要分為三部分。①手術臨床情況。其中包含: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疼痛指數(shù)等結果。其中,疼痛指數(shù)以VAS評分評估進行,將疼痛分為10級,0為不痛,10為極度疼痛??疾旎颊咝g后24 h、3 d、5 d的疼痛情況。②預后情況。其中包含:術后并發(fā)癥、術后恢復工作時間及疾病復發(fā)情況。③住院費用。
1.5統(tǒng)計學方法
2.1對比研究兩組的手術臨床情況,見表1。
表1 手術臨床情況
由表1可知,PPH組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三次術后疼痛指數(shù)等參數(shù)方面,均優(yōu)于MMH組,且組間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對比研究兩組的手術預后臨床情況,見表2。
表2 手術預后情況
由表2可知,PPH組恢復工作時間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MMH組,術后的并發(fā)癥主要包括出血、尿潴留、肛緣水腫、肛門墜脹。PPH組在出血、肛緣水腫方面優(yōu)于MMH組,兩組在尿潴留方面無明顯差異,肛門墜脹的發(fā)生PPH組(19.5%)高于MMH組(158%)的發(fā)生率,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隨訪3~12個月無復發(fā)病例,術后無大便失禁、肛門狹窄、大出血嚴重并發(fā)癥。
嵌頓痔是肛腸科急重癥之一,如不及時治療易引起粘膜壞死、糜爛等。嵌頓痔的病理因素是痔核脫出后,刺激肛門括約肌,從而導致其產(chǎn)生痙攣,隨著長時期的痙攣,會導致肛門處解剖學結構發(fā)生狹窄,靜脈血液、淋巴回流受阻,最終產(chǎn)生局部炎癥反應[5],一般認為頓痔組織存在細菌感染,而由細菌介導的炎癥反應會惡化痔組織的腫脹、疼痛。行PPH術需要置入吻合器,而吻合器會增加患者的感染風險。這也是為何臨床上不推薦以PPH對嵌頓痔,特別是尚存在炎癥的情況下進行治療的主要原因。以筆者對于該問題的理解看來,我們認為可以在存在炎癥的情況下進行PPH術。原因如下:①針對混合痔發(fā)生嵌頓的炎癥反應,其主因仍然是混合痔所引起的,嵌頓痔的病理因素是痔核脫出,而非細菌感染引起。如文獻報道[6],炎癥細胞浸潤的數(shù)量、種類和深度與混合痔并無差異??梢哉J為,嵌頓痔僅僅是病理發(fā)展的嚴重階段,部分患者雖然炎癥水腫、疼痛會隨著嵌頓的發(fā)生而加強,但是,其主因是急性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組織缺血缺氧,加上早期組織回納不及時,使病程拖延造成。另,臨床中未發(fā)現(xiàn)因嵌頓痔導致肛周皮膚紅腫熱痛、血象升高等類似于肛周膿腫的細菌性炎癥的癥狀等相關報道。所以PPH術治療嵌頓痔在理論上不會引起術區(qū)感染,本研究也未發(fā)現(xiàn)感染。②從臨床療效上看來,PPH手術能使嵌頓痔的肥大病理性肛墊上提,由于吻合器的存在,其可對懸吊肛門,從而阻斷斷痔上動脈血液供應,使痔核萎縮。而MMH術僅單純的對痔核進行剔除,不會有墊起的效果。而吻合器阻斷了痔核的上動脈血液供應,可以最終解決痔核脫出、脹痛、便血的癥狀。如張東銘等[7]認為嵌頓痔急診手術與擇期手術的遠期療效相仿,其效果穩(wěn)定,對于患者的痔瘡治療效果較好,并無嚴重并發(fā)癥和后遺癥發(fā)生。PPH術同MMH術的臨床療效對比而言[8-12],PPH在嵌頓痔的急型發(fā)作期,可以迅速減輕患者的混合痔癥狀,且顯著性的縮短痛苦期。有效性上而言,PPH術同MMH術一樣安全有效。由于其主要配合吻合器進行治療,因此,其創(chuàng)面疼痛輕微,肛門狹窄機率低,其治療期間生活質量高,且可大幅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
本研究顯示,雖然臨床費用上,PPH術高于MMH術,但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恢復工作時間、疼痛指數(shù)、術后并發(fā)癥(肛緣水腫)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MMH術。而在肛門墜脹、尿潴留等并發(fā)癥發(fā)病的方面并無明顯差異。PPH治療嵌頓痔優(yōu)勢明顯,但在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保證良好的括約肌松弛,利于擴肛器的置入及荷包縫合;②為保證PPH對肛墊向上的牽拉和懸吊的效果,必須在置入擴肛器前剝除血栓,從而使患處的痔核萎縮,減輕患處炎癥的水腫情況。③嵌頓痔多伴有直腸粘膜松弛,宜實施雙荷包縫合,盡可能切除多余直腸粘膜,近端荷包應在齒線上1.5 cm處,痔核大的,荷包縫合位置應稍低些。④女性患者在進行旋緊吻合器后,激發(fā)吻合器前,必須要行陰道檢查,推拉吻合器避免其將陰道后壁牽入,導致直腸陰道瘺。⑤吻合口應徹底止血,輕微滲血電凝即可,活動性出血必須跨吻合口“8”字縫扎。⑥由于痔核在肛緣嵌頓時不能還納,造成痔體及肛緣水腫,外痔切除到肛管皮膚即可,肛管黏膜一般不必切除,以免水腫消退后出現(xiàn)肛管皮膚缺損,導致肛門狹窄。⑦;根據(jù)肛門松緊度,選擇性松解肛門內(nèi)括約肌,可以減輕術后疼痛。
綜上所述,2種術式均能很好的消除嵌頓痔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但PPH術后患者痛苦小,康復快,并發(fā)癥少,值得臨床推廣。
[1] Laughlan K, Jayne DG, Jackson D, et al. Stapled haemorrhoidopexy compared to Milligan-Morgan and Ferguson haemorrhoid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J]. Int J Colorectal Dis, 2009, 24(3): 335-344.
[2] 姚禮慶,鐘蕓詩,任重.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釘合術15年療效再評估[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2, 15(12):1211-1213.
[3] Ammaturo C,Tufano A, Spiniello E, et al. Stapled haemorrhoidopely vs. Milligan—Morgan haemorrhoidectomy for grade Ⅲ haemorrhoid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G Chir,2012,33:346-351.
[4]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 痔上黏膜環(huán)形切除釘合術(PPH)暫行規(guī)范[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05, 8(4):342.
[5] 張海巖,王振宜. 中藥薰洗治療嵌頓痔機理研究進展[J]. 中國肛腸病雜志, 2009, 3(3):54.
[6] 魯兵,陳勇,何小軍,等. 急性嵌頓性混合痔的病理形態(tài)改變特征及其意義[J]. 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 2010, 31(3):251-252.
[7] 張東銘.痔病[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75-276.
[8] 張振勇,張霓,謝敏,等. 痔上黏膜環(huán)形切除釘合術治療嵌頓痔的可行性療效分析[J]. 消化外科, 2006, 5(5):391-391.
[9] 王國強,劉揚,劉青,等.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的近遠期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華外科雜志, 2013, 51(11):1034-1038.
[10] Cosenza UM, Conte S, Mari FS, et al. Stapled anopexy as a day surgery procedure:our experience over 400 cases[J]. Surgeon, 2013, 1(11): 10-13.
[11] Gerjy R, Derwinger K, Lindhoff-Larson A, 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stapled haemorrhoidopexy in a prospective single centre study of 153 patients with 1-6 years' follow-up[J]. Colorectal Disease, 2012, 14(4): 490-496.
[12] 宋成飛,于好,李春雨,等.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與外剝內(nèi)扎術治療急性嵌頓痔的對比研究[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0, 17(8):808-811.